有點失望(或無奈)的是,結尾原來還是如此「暴烈」。
不過現在的結尾也是貫徹始終,沒有大徹大悟,不明白的人依舊不明白。
但話劇的對白形式放進電影裏,彷彿還是有點突兀。同樣的話出現在舞台上應該沒有這樣的感覺。
看完電影版反而欣慰當年沒看香港舞台版,應該還是會天雷陣陣。
也是道出心聲了。
電影沒有「Forgive me./I thought you were mine.」這一句。
沒有這句,也就削弱一種對家庭、對媽媽的批判色彩。
個人比較喜歡電影的,原作這樣容易令人將事情歸咎於母親身上(當然母親某程度上還是直接促成悲劇的原因),電影則保留了一點思考空間。
當然有這一句,也可以說是母親終究不能理解女兒所想,始終陷入自責的漩渦中,而且也可能反映女兒之前對母親的話未必完全真實,家庭(主要是母親)仍是她選擇自殺的原因。(但粗略讀過劇本,又似乎不是,以情理而言,那一刻她也不需要隱瞞甚麼)
母親不說這句,也為母親的形象留下一個解讀的空間,當槍聲響起,而她開始跟從女兒的指示而行,也就代表她開始理解女兒所想,而非停留在自責的情緒之中。
反正刪了那句,就少了一個思考方向的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