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流水帳」
「快樂的事與恐怖的事,差異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latest #15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誦經聲乾澀沙啞,在夜裡特別吵,且令人不寒而慄。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濃霧中,一草一花一山一木的輪廓皆成了被暈開的色塊,色塊的邊際相互雜糅。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空氣中彌漫著些許霉味以及從廚房傳來的油脂腐敗的氣味,是家裡慣有的氣味。
很難想像我便是在這怪味下長大成人的,那時不覺得厭惡,如今久未回家的我一回來就難以忍受。
也許當初我便是為了逃離這股味道而去都市讀書的吧。
去都市讀了一學期,這段時間改變了我許多,多的讓我對自己感到陌生。
明明都市的空氣也很嗆人,煙味、汽車排放的廢氣一出門就馬上刺進鼻腔,但我意外的不排斥。
也許是身上噴的香水發揮它的作用,減弱了油煙味造成的衝擊。
阿,現在我才想到,我忘了在回老家的行李中帶一瓶香水。
這下可好了,好極了。我心裡這麼想。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幸好家裡的佛壇一如既往的燒著線香,佛壇桌的抽屜中放了幾瓶阿嬤喜歡的明星花露水。現在不是在意身上的味道是不是俗氣的清潔劑味的時候。我點了香朝佛壇恭敬的拜了拜,拜託阿嬤暫時借我一瓶。
擲出「聖筊」。
阿嬤一直都挺疼我的,因為我是眾孫子女輩最聽話的。
即便我是女生,跟表哥在她心中的地位比起來仍舊差一些。
但那也沒關係,我從小就不是什麼都想爭第一的個性。我與我母親不同,對於阿嬤重男輕女的觀念我從未抗議過。
因為我是獨生女嘛?不,我想這跟是不是獨生女沒有什麼關係。
面對給予子女什麼都斤斤計較的父母,是男孩還是女孩沒什麼差別。
他們愛的是自己,始終只有自己。
就像那些在捷運中講電話講得很大聲的上班族、為了一點小事就朝著店員怒吼的客人。
像那些指責因為補習班老師教得不好導致孩子的成績沒有進步、或進步不顯著的家長。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也許我父母挺適合待在都市的,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選擇待在這種窮鄉僻壤。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不過人生中有太多不知道來龍去脈的事、不知道「因」的「果」。親眼所見的「事實」真實地存在著,但做出選擇讓事實發生的人卻不願意談。
從小我周遭就是些覺得不獨自隱藏著什麼過往,就會被人譏笑幼稚的人。
藏得越多,笑得越苦的人,越像是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的人。哪怕他們待人處事跟一個7歲小孩沒什麼分別。
然而,越是這樣假裝的人越容易被拆穿。兩三罐啤酒下肚,原型畢露。
哭得哭,抓狂的抓狂,獸性大發的獸性大發。
但應對喝得爛醉的人也容易,他們不記仇,就算是假裝爛醉也不能記仇。
只要不對他們造成物理可見的傷痕,做什麼都可以。
是阿。我並不是遇到失去理性的人就會感到害怕的那種女性。
我只是被迫披著女性柔弱的外殼。
不過,不是女性的我又是什麼,我自己也不知道。
人生中不知道的事太多,迷惘也是。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我很喜歡都市的蛋糕店,喜歡到一有時間就會一個人去新的蛋糕店踩點。
都市的蛋糕有種華麗的氣息,光是蛋糕的外型就很精緻漂亮。
趴在蛋糕櫃上盯著蛋糕猛瞧的我好像小時候看的日劇裡的女高中生。
青春、可愛、時髦。
至少我自己是如此幻想著。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都市的蛋糕不便宜,因此我需要更多生活費。還好打工不難找,都市到處都是補習班。
上班的時候看著那些掛著一張張苦哈哈的臉走進補習班的學生們,我突然覺得自己算是蠻幸運的。
我待的大學也不是頂尖的,就公立的還行,但對我待的補習班而言也足夠了。
何況跟班主任面試的時候覺得我還算精明,之後也挺受學生喜愛。
承蒙學生們的關照我能夠去吃很多蛋糕,我也曾帶點我覺得很好吃的蛋糕店的馬卡龍給他們當獎勵。
雖然後來發現他們比較愛美式餐廳。
不,也許現在也不愛了。住在都市的人有太多選擇,因此他們經常改變他們的喜好。
不像在鄉下長大的我,對於喜好有著近乎頑固的堅持。即便這種堅持被都市的氣息日漸消磨殆盡。
人稱之為一個人的逐漸「都市化」,是一個正面的現象,大學認識的朋友說的。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原來除了建築物,活著的人也會進行都更並以都更為容阿,那時的我胡亂得這麼想著。
除了蛋糕店,我發覺都市的孩子們特別怕寂寞也特別寂寞。
就像他們其實不特別喜歡我給的馬卡龍,但是他們喜歡我像他們「分享什麼」。也許是馬卡龍、也許是油炸氣息十足的零食,也許是新開手搖店的熱門飲品。
他們喜歡能夠笑著跟他們說這些的「老師」。會故作神秘的暗示自己有什麼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的小發現,會偷偷談論熱門遊戲,會偷偷走私他們的家長禁止他們擁有的東西。
無論是誰都有像孩子的一面,同時無論誰也不希望自己這樣的一面被當成「孩子」。
孩子的自我也是需要被平等尊重的自我,不是能任意當成「無行為能力」的物品。
不知道為什麼都市裡很少成人願意承認這件事。甚至連願意承認自己很幼稚也不願意。
夢不知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我就不排斥承認自己某方面很像小孩子。
喜歡甜的味道,喜歡可愛的小東西。
說著關於這些東西時雙眼會閃閃發亮。
直到現在喜歡的東西還是很孩子氣,這樣很好。某部分的我至今為止未曾改變過,著實使我感到安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