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漢的顛倒性世界(2014)
原本是被文宣騙說「女上男下」,到底有沒有實質的女上男下,可看完覺得這不是在諷刺父權,而是諷刺獨裁政權跟軍事主義,故意仿造伊斯蘭教讓男人包緊緊看得出用意啦......已讓主導者反過來由女性統治。不過有秘密男權組織跟自稱男權主義者這點還是讓我覺得很好笑XDDD不過就跟我上面講到的問題一樣,女性陽剛化才是女權???我就感到很困惑,可能是對我來說女權象徵的是平權,而不是男導演眼中這樣才是主張女權主義的女權ㄅ。另外還衍伸到了性解放=自由????嗯??不過結局看起來是男性心中最大的恐懼,結局倒是感到十分意外。
無邪(2020)
朋友讓我參加試映,被推薦一部好片卻沒有好好推廣出去有點不好意思。從四個故事不同主角同一個角度討論死刑的道德與不道德,另外則是這四個故事就像一個人生的循環,某些是能接在一起的,角色部相同人生卻可能走上相同的路。可以說是伊朗版【我們與惡的距離】了吧。
魔鬼剋星(1984)+2(1989)
劇情內容說是建築本身就是吸引鬼的,還有女主角的造型都讓我想到阿基多的【地獄】,Sigourney Weaver造型超像死神還是眼淚之母般美,最後壓軸的棉花糖寶寶我還以為是米其林寶寶,看起來都滿像的就不要計較太多了......就這樣當成爽片般看了過去。
接著2的時候發現明顯不如1,查了WIKI說劇組本身好像不是很想拍續集,結果還是被電影公司硬逼拍了續集,看完認為也就差不多了吧,很多俗套的橋段。

這個不是阿基多常用的橋段嗎........
但覺得滿有才是導演即製片,還有編劇即演員Dan Aykroyd跟Harold Ramis兩個人編寫劇情,而且只覺得Bill Murray超級沒幹嘛的其他人去找來源只有他把女方當藉口跑去約會,這不是屎隊友嗎?XD
Ghostbusters II was to be the first sequel Reitman had directed, and he was worried about being able to surprise the audience without relying on elaborate special effects. He wanted to focus on character interaction, believing that was the original film's main draw.
me 🤔:It didn't surprise me.
魔鬼剋星:Answer the Call(2016)

唉,我個人滿喜歡女版幾個設定與笑話,可是看到一半還是忍不住想抱怨PAUL講故事講得不是很優,如果照實般前兩版內容就沒辦法吸引新客群,想不到的是居然一堆Hater抱怨這版。4個角色都還滿喜歡的,而且戲劇高潮也看得很快樂,可能我就心有不甘吧,男版就有需要被捧到那麼高那麼了不起嗎?不都是爽片嗎?Ghostbuster的Ghost比較像是日本的鬼,日本的鬼比較像是妖怪跟妖魔,中文的鬼則是日本的幽靈。不過女版的鬼實在可愛死我了拔,跟原版比起來不可怕很多。覺得女生受不了恐怖嗎?應該可以再可怕一點吧,鬼太可愛了吧。
伴娘我最大(2011)
薇格與保羅的首次搭檔,劇本是薇格自己寫的,長期在Saturday Night Live長期打滾練就出來的笑話堆滿在這劇之中,以及節目好搭檔瑪雅魯道夫一起合演一齣對姐妹花情誼而上演的吃醋戲碼。雖說是喜劇片,最後的解決方式有點粗暴,另某些笑點也有點噁心,仍寫出不少薇格在生活上觀察女性人生之中的狹隘與不愉快就是。如果搞笑的方式不要那麼美式......我有時候承受不了那個,可能會更喜歡這片。
寶貝超級壞(Nasty Baby)(2015)

前半段還以為會一直維持在不上不下沉悶的文藝調性結束這個同志生活電影,結果插入的一些轉折讓這片在很錯愕跟很不對題的衝突結束這部電影......這片子也不是難看到不行,但是這種突兀,我沒辦法說好看欸XD我還是不要逃避了,就是刻意的結尾讓這整部片子很難看!導演!劇情發展拜託,不要太刻意謝謝!
孤味(2020)
@touyeko - 下收自己對【孤味】的感想我當時還接續看了花椒之味(2019),因為劇情很多雷同的地方,另外花椒本身是改編自張小嫻的愛情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但是導演麥曦茵改編很多愛情成分轉成三姊妹的親情成分,要我說,花椒雖仍有刻意的橋段,但沒有孤味那般攏長就是了。
麻辣嬌鋒(2013)
純粹在想是不是可以把Paul補一補,沒想到編劇Katie Dippold讓Melissa McCarthy表達一些在性關係上面位置的調換,我要笑死了,最經典是:「都認為跟他(很多不同的男子)睡一晚以後就要結婚。」我好愛 Katie Dippold!刻板印象對調真的是超愛;讓在魔鬼剋星裡面讓漢斯沃當個花瓶這點我也很愛,讓曼卡錫邋遢卻能到處一夜情我也很愛!刻板印象在現代就是為了諷刺而存在的。
哈囉少女(2019)
我要瘋掉原作劇本是我ㄉ補教老師,她很愛寫YA片劇本。這鬼劇本如果跟我說是二十年前劇本我也會相信........為什麼這種扯到不行的內容我是在看綜藝節目嗎?整片我大概按了三次暫停才看得完。不是不能拍校園劇而是這根本就是美劇內容硬要上演成台灣校園劇,真得很/尷/尬,演員又演得不是我想講得差,然後那個劇情就是老套的霸凌變不出新意,硬要讓女孩搞得都是綠茶婊,不過結尾算收得可以,沒有爛大街式的和解一切成為Happy Ending,這應該是我最認同的地方了吧。
怵目驚魂28天(2016)
與其說是驚悚恐怖電影倒不如說是科幻成長電影,而且恐怖成份比我想得還要更少更少,重播的發行版讓我感覺欠缺一大段XD自己另外找了導演版補完發現有解釋書的每個篇章,並且呼應劇情本身的進行,就這樣被逼之下重看了一遍。我個人評價不是很好是,此片看似包裝成恐怖驚悚電影實質這並非驚悚電影,分類分成科幻類,甚至以整片主軸看來,比較像青少年成長電影,只是比較憂鬱。法蘭克看似恐怖實質並沒有什麼駭人的舉動,多次我甚至當成主角本人的人生投影,是他個性的一部分。
吉祥寺的朝日奈君(2011)
中田本來就擅長寫這種純純的愛情與美好結局,只是把玩了不倫戀變成一個清新的純愛故事,電影結尾也如期是Happy Ending。只可惜小說有的敘事陷阱無法在電影中得以舒展,但導演用「戲中戲」表達出朝日奈所持有的困惑,無論是對他現在關係的困惑,對他人生的困惑,戲中戲之中的台詞(並非小說原作所有),藉此表達,這部真的很好看。謎團也很早就解開,大概中段就差不多解答,故事性還滿不錯,拍攝整體非常小成本,但是街景以及吉祥寺的特色都在這個片子裡面濃縮展現。配角很多熟面孔:要潤、柄本佑,演主角的桐山漣則是以假面騎士聞名的代表新生代之一,雖然很多互動看起來僵硬(因為戲中戲),但由於我先知道背後的解答反而不會覺得太差,原作粉也感到滿意就是XD另,寫劇本的日向朝子,除了編劇外也是導演有拍攝影集跟電影。
同學麥娜絲(2019)
不解釋,黃信堯也minus。

附上張圖好了,我自己意外預言了
蘿莉破壞狂(2019)
小女孩也太會演了吧,不被諒解的寂寞與狂暴集結在這個嬌小的身軀,看似與生俱來的爆炸能量,大喊哭泣耍無賴,只為了跟親生母親撒嬌。表演力成熟不像演出的,難怪掃括許多大獎,很喜歡導演Nora Fingscheidt的轉場方式,因為憤怒而失去意識的暴力,兩個空洞眼神望向無人的窗外,女孩狂暴的寂寞讓人不禁憐惜與母親在她成長路程上的缺席,尿床則是她美夢會破碎的不安,越看越令人心疼,雖然看似很自由結尾並未正面解決問題。另外由於該片名叫作System Crasher,有部分影評認為導演應該要破壞批判這個體系才對,卻感受不到這個力道
我有點不想寫但....先記一下
與鳥共舞(2019)
謝謝你愛過我(2019)
綠光(1986)
第一次去電影院看發現拷貝片有問題,去跟電影院員工反映要他們檢查一下,好像認為這是數位拷貝怎麼會有問題!後來用MOD重看修復版,真的是當初拷貝片的問題!!
真實(2019)
母女關係與戲上戲下的角力,沒什麼我寫不出來,想到在寫吧。
最親愛的陌生人(2019)
消失的情人節(2020)
原來是台版【超市夜未眠】!15年前的創意放到現在,有什麼很大的差別嗎...陳玉勳的靈氣除了【熱帶魚】以外都蕩然全無,他剩下來的只有媚俗而低級的台式笑點,這片子甜美包裝女性應該要追求愛情對象的婚姻論價值觀,以及媚外厭女的笑話讓我有點受不了。雖有人提點不要當成愛情電影小看了他,不就是切割成了前半段的快與後半段的慢之間的交集嗎?前半段快的愛情論點,我卻不覺得是屬於女性的啊,導演。
乘浪之約(2019)
一直在想我到底看什麼感覺真是花式撩妹,嗯不會太討厭,只覺得被潑一把蜂蜜那種糖蜜,想了超級久,直到剛剛才發現是【乘浪之約】。沒有記憶性表示這片子是不是也不值得提啊...片寄超會撩妹所以這片湯淺就讓音軌自由發揮,整片最實驗就是撩妹的收音段落.......這片真的超級普
新手人生(2010)
敘事像是偷書賊(小說)+戀夏700日,遊走在兩個時段分別講述爸爸與兒子之間的故事,兒子的寂寞一覽無遺,與此對比爸爸追求夢想反而比兒子過得還要積極,兒子對自己太過消極,像是被無形的網困住,剛好導演以自身經歷編導此片,片子同時在緬懷自己的父親,而新手人生同時也是父親與兒子的新的契機。
Elisa, vida mía (1977)

回憶錄的開頭原本以為會是父親的回憶,後來覺得是父親假想女兒的回憶去寫的,最後結局把回憶錄的作者回歸給女兒。中間串插很多假想,不同的房子,不同的結局,情殺、住宅、戲劇、對於現今政治的反彈,皆始於父親的生日宴,索拉思想感覺很亂,沒有像上一部【飼養烏鴉】那麼有序,這部的敘事混雜然後伴隨死亡一路奔向結局。
聰明的狗不吠反笑/
かしこい狗は、吠えずに笑う (2012)
好好看,這種殘酷青春的懸疑電影很得我心,結局看完之後讓我想起《糖果子彈》,極度厭惡任何雄性介入的熊田,還有起的妒心以後殘酷下手,彷彿是全世界背棄她的霸凌,前段拯救了同樣受到霸凌之苦的同伴,一起玩耍一起吃便當一起騎腳踏車,看前段越甜美看後段就越黑暗,而且很喜歡導演突發奇想具體化的妄想,低成本還是可以玩出創意,那些咄咄逼人的指責,深紅的眼睛展現出的火光,熊熊包圍了這個寂寞的少女。
特別想提,導演渡邊亮平在片頭刻意拍出兩個少女的接觸是由於「經痛」的共感,還幫小泉按摩。另此片是雙線敘事,同時交錯與律師對談的女子以及這兩個女學生的經歷,到底是誰的故事?懸疑感強烈,結尾也充滿想像。
之前一次看了岩井俊二的一連串情書三部曲
情書(1995)→你好之華(2018)→最後的情書(2020)
都在拍一樣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居然拍了三次,不過演員不一樣為了表演者的表演就看了三次,後來覺得自己還真閒(?) 仔細想想岩井的劇情也是很爛大街的瓊瑤劇情阿,希望我這樣說不會岩井粉追打
魔物戀人(2014)
想想【肉獄】跟【魔物戀人】就是個男女對於愛情關係上的對比,解放自己的本能,接受本性而繼續在一起的女主角父母;另一邊則是因為愛情而讓自己永生不死的能力消失,說真的這麼一個浪漫包裝下認為愛情是永遠的說詞,都只是了無新意的守舊愛情觀吧了。另外感受出妖魔化女性荷爾蒙,甚至有點像是馴化女主角這是我的錯覺嗎?
仲夏家族絮語(2019)
薩克斯怎拍得不好看,人物的故事線散出去以後就沒收回,害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他人講得侯麥跟洪尚秀,是不是因為我還沒看所以看不見???雖然某幾個景拍得很好看也很有意境(像是那段Frankie跟Jimmy他們吵架以後一個人走入譬喻成死亡的森林),還有面對那些一望無際映照天空的海洋有如未知的未來,可是就是不夠有力,每個段落都太過鬆散了.........除了雨蓓好像沒啥很好看的。
詐欺女王(2020)
裴淳華她很辣,結尾收的也不錯,帶了一點黑色幽默的諷刺。可是劇情轉折讓我感到不是贏得很心服口服,就是認為女性也有能力,才會在看得當下感到不服吧。也認同好萊塢同性質同橋段爛的爽片量也不少,可我更希望這種片子能成為我可以有自信的高聲說:比那些難看的爽片還要好多了好嗎!
湯姆摩爾愛爾蘭三部曲
狼行者(2019)→凱爾經的秘密(2009)→海洋幻想曲(2012)
@touyeko - 聲音變了,感覺長大超多,變得更成熟更有力。哀,開篇覺得很失望,摩爾已經回不去最初那些有如看繪本一般的圖騰運鏡,一開始的驚艷跟驚喜都被世俗的商業抹滅了啦,對白比例比以前還要多,以前是裡面稍微會動的畫,現在就是貨真價實的動畫了。海洋幻想曲是把海豹+美人魚結合、這次比像是把狼人+女巫結合。

復習了【海洋幻想曲】後最大的成就是,把這片子推薦給了同事,沒想到她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