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OddOf
4 years ago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Birdy和這個世界

Birdy觀察敏銳、心思細膩、頭腦好。他對這個世界上的事理有自成系統的獨到認知,也因此對周遭的事物能感受強烈的認同或不認同,尤其見到不認同的事物(霸凌、威權、不合理等),便會造成情緒衝擊,進而想導正、反抗。這樣的特質表現出來就是Birdy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懂我」(也確實如此,被視為「怪咖」),渴望有人懂,還自比為《Birdy》裡的Birdy;此外是成績差(不認同學校教育的讀書考試)、常惹事,讓父親認為是「撿角」,被迫轉學等。+
latest #6
OddOddOf
4 years ago
也因此,無論家人、同學都從未善待Birdy(父親說「早知道就掐死你了」),他身處的外在環境回頭加強Birdy對這個世界的負面想法;但是另一方面,Birdy醉心於電影世界,則由自己內心建構對這個世界的正面想法。所以Birdy說「你不覺得在電影裡面,比人生好玩很多嗎?」,而《這個世界》則是他目前心境的最佳註腳。Birdy希望愛與關懷能改變這個世界,但除此之外,他只能躲在瘋狂的保護色下。+
OddOddOf
4 years ago
Birdy轉學後遇上阿漢,阿漢就對他表現了難得的愛與關懷,雖然動作上經常是阻止,但無疑讓Birdy更加相信這個世界,樂於跟他分享《Birdy》和《這個世界》(兩者差不多等同他全部的內心世界了)。此外,由於只有阿漢對他付出關懷,(其他同學和他的舊同學差不多)也就自然產生了依戀,想和阿漢一直在一起,未來也一樣。這裡出現了阿漢的唯一性,這是愛情的特點,所以Birdy才會說「如果你給我的,和你給別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了」
高三Birdy又遇上了班班,班班提供Birdy的是理解,也就是「懂」。「懂」也是Birdy渴望的,但從電影看起來,這並沒有直接影響Birdy和阿漢的感情。+
OddOddOf
4 years ago
[注意到以上的敘述,都和同性異性無關,以下開始分歧]

電影世界讓Birdy對這個世界保有樂觀,遇上阿漢後更燃起希望,為什麼後來徹底失望,而非要推離阿漢呢?
跳樓事件和瘦瘦的遭遇,讓他瞭解到這個世界對像是他與阿漢這樣在一起的人(同性戀?)仍是充滿威脅與危險,沒有安全的空間:
「如果阿漢一直跟我在一起,而不像其他人一樣找女生約會,很多人像是大巴就會認為我們是同性戀,然後就會發生像是學弟瘦瘦被霸凌或像是我被逼跳樓之類的事情。」+
立即下載
OddOddOf
4 years ago
同時阿漢多次勸阻,雖然是關懷,但每一次經驗也都提醒了他「你以為這個世界改變了,其實一點都沒有變。」

儘管Birdy內心數次反覆,給了「這個世界」幾次機會,但他最終發現無論是班班的「懂」還是阿漢的「愛與關懷」都無濟於事,這個世界就是不懂,這個世界就是沒有對他(們)的關懷。Birdy對這個世界徹底失望,卻反而解決了內心和外在的矛盾。Birdy不再瘋狂了,心裡所剩的,是希望心愛的阿漢平安:
「雖然我很想一直和阿漢在一起,就像是高二那時一樣,但我更不要阿漢發生那些可怕的事,若是能讓他放棄跟我一起,也學會找女生約會,就沒問題了吧。」

P.S. 雖然Birdy不再瘋狂,但還有一個例外,便是收到阿漢的晚安密碼時,他決定為此再瘋狂一次,也就是那顆告白氣球。
柏德粉表示喜歡這個分析🥰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推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