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巷弄裡的雪花
4 years ago
#讀嘛讀嘛
#推理雜誌
推理文學誌《九曲堂》讀記(含試刊號與創刊號) | 戲雪 - vocus
《九曲堂》是2010年開始試刊發售的台灣原創推理雜誌,內有小說連載、評論,並接受投稿。本文為筆者當時的讀後心得。
#舊文新噗
#台灣推理
#九曲堂
latest #17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2010年《九曲堂》試刊號讀記/戲雪
拿到書第一眼的感覺:好靚!清爽又具知性,色調的配合也不錯。是說,背景圖有什麼特別意義嗎?之後的封面也是類似這樣的嗎?沒有文字的封底有點不習慣,不過拿來給作者簽名應該很顯眼(笑)。開本大小,是否為了符合一般「同人誌」?這樣的價錢,能有這樣的厚度(和排版),相當令人滿意。
第一篇是曲辰的推理評論。(封面沒有耶?)
以我的習慣,沒讀過的作品不會讀其評論,一來怕雷,二來也看不懂;不過既然買了,而且實體比螢幕易讀也易理解,同時好奇它的內容,所以還是慢慢讀了起來。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然後我發現,曲辰老大果然不愧為評論名家,雖然這篇文章的題目非常「不親民」,而且裡頭提到的十幾部書中,我只讀過兩三部,但是,我竟然都看得懂耶,曲老大實在太厲害了!
不只旁徵博引、論述清晰,讀完這篇以後,我總算明白島田莊司為何在台灣推理迷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也讓我想進一步了解島田莊司的作品,可以說是深入淺出的評論典範。
下一期會是九爺的嗎?有沒有打算來個評論PK賽?(我好壞XD)無論如何,能讀到優秀的作品,都是讀者之福。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這篇文章,我寫一寫發現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決定回頭補充。記得曾經有人在《九曲堂》部落格提問內容和目標讀者,擔心會賣不好,事實證明還沒正式販售就已經進入再刷了。(笑)不過在憑個人喜好購買本誌之後,以長久考量,我也要問類似的問題,我想問:
「這本雜誌的定位?」
如果單純以作者同樂為主,只是要給相熟的人購買,請忽略我以下文章;反之若以普羅大眾為最終標的,敝人一家之言,或許可為小小參考。(也是大眾之一嘛!)
立即下載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再說三篇風格和篇幅不同的小說。
翻譯小說好像沒什麼好說的,我功力不佳,總不能說翻譯得好或不好云云,總之讀來挺爽口有趣,也認識了「吉姆巴奈特」——我以前只知道亞森羅蘋。
〈殺意的形狀〉讀起來有點辛苦,一來它的獨立性不夠(因為是同人系列作?),主要角色和舞台背景需要在腦袋自動補完(文章開場沒有帶背景,我本身有去逛過CWT,大概知道它在做什麼,可是一般讀者呢?),二來登場角色、對白太多,步調又快,雖然犯人不難猜,還是有點凌亂,與文中「暫停」的穩健感形成反差。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惡魔醫生與籠中偵探》看名字就知道具有惡趣味。不按常軌的行文與天馬行空的內容,讀起來挺「跳」的;序幕的黑點,我知道不少作者會用,但是用太多的話,有點影響正常閱讀,幸好後面就沒有了。這部僅連載五回未完,看起來還在舖陳階段,期待後續的高潮。
有一點我不知該不該說,畢竟目前還在連載:目前的五章,每一章都由不同角色進行第一人稱局內敘述,一般而言這種敘事觀點能讓讀者很容易進入狀況,但這時卻剛好相反——每一章的風格語法都差不多,沒有角色的個人特色,讀者不容易搞清楚現在到底是誰,只好不停跳出來,由故事和對話內容來判斷,才能繼續閱讀下去。所以,有的作者遇到這種架構,沒有把握時,會選擇第三人稱;然而,如此這篇作品似乎會減少許多惡趣味?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創作並不容易,評論跟小說更是兩回事,我不會因為作者是評論家,對他們的小說就有特別高的要求,雖然有的讀者會這樣——因此對評論家而言,創作小說的壓力,可能比一般小說創作者還要大。其實不管哪一種文體,「多寫」總是不會錯的,評論家寫評論的經驗必然比創作小說還多不是嗎?
本誌第一頁提到「寫小說是個相當消耗自己的工作」,深感同意,寫一篇小說的時間心力,可能可以寫上好幾篇評論了,如此,身為一個讀者,我希望多讀到他們有口皆碑的評論,還是正在成長的小說呢?答案是:都想!(笑)
評論就不用講了,小說畢竟比評論還要親切——一般人閒來無事會比較想翻小說而不是評論吧。而且,小說才具有獨立閱讀的特性。當然,本期的幾篇小說創作雖稱不上極品,卻都有一定水準,相信之後會更精采,也是我想追讀的主因。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話說,從發刊詞「提供作者面對讀者的舞台」,與徵稿啟事「扮演作者與出版社之間的橋樑」來看,本雜誌似乎偏「作者」取向?我不知道是作者比較難找,還是讀者更不易尋,在此以一個讀者的身份,說說我的期待——我希望從這本雜誌獲得什麼?
除了娛樂消遣、滿足精神需求外,什麼原因會讓我繼續買單?
答案就在前面:提供舞台供作者演出的同時,也讓讀者更容易認識這些作者/品。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老實說吧,我並不是純粹的推理迷,但是我喜歡讀小說;台灣推理作家的名字我聽過幾個,但是市面上的書太多了,除非題材特別吸引我,否則我很難特地去找他們的作品來看。
前陣子因為某些原因借了一本回來,讀過之後立馬推翻先前的成見——不好意思,敝人懶得動腦,而這位作者以本格著稱,所以我以為我不會喜歡,想不到……。
我相信和我一樣介於推理和一般讀者間的大有人在,如果今天有一本雜誌,能刊載介紹本土作者的作品,我就可以放心掏腰包試口味,不用怕買錯:反正這篇不喜歡,還有別篇,再不然還有下期,就像以前二輪片總是熱冷門互配一樣,偶爾熱門不如預期好看,卻發現冷門那片很精采,有意外挖到寶的驚喜。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我希望能從《九曲堂》挖到寶;我希望《九曲堂》能讓我在茫茫書海中,更容易、更快速地找到我欣賞的作者,讓我有機會支持他們,而不是一再錯過。
那讀傑作選和徵文獎作品集不是也可以?
首先,一般人(包括我)容易望「獎」生畏——總覺得那些作品不容易親近。事實上,所謂的「獎」,背負責任必然比普通報章雜誌還重,尤其台灣,才會造成讀者既定印象。
其次,封面是我不愛看的血腥恐怖風——真的很醜啊!完全沒有收藏的慾望。
《九曲堂》設計漂亮、有大將坐陣、內容活潑多元(連腐文都有,還有什麼不能刊的),而且以期刊的性質出版,讀者(至少我)的心理和經濟上(分期付款)比較不會有負擔,所以我對《九曲堂》抱有較高的興趣和期待。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另外,附「解說」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此不得不稱讚《九曲堂》發起人的貼心:CWT可以場外販售(雖然最後怕本數不夠而中止),而刊載的作品亦會請人解說。我認為,「解說」不但對作者很重要,對讀者也同樣重要,因為可以培養讀者的鑑賞力,拓寬閱讀的深度與廣度。如此下去,我相信一定能提升整個閱讀與創作的風氣。
總之,這期的《九曲堂》試刊號我很滿意,繼續期待下一期。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2011年《九曲堂》創刊號讀記/戲雪
說是創刊號,其實是第二本「九曲文化堂」所出版的刊物--去年八月已出版過「試刊號」。與一般同人誌相仿:除了通販之外,都只在CWT(註一)現場販售;不知日後也會隨著CWT時程出版,或者自有其計畫呢?
這期延續上期的自然清爽風格,封面沒有太多宣傳文字,而是以具設計感的圖像編排來抓住讀者目光;頁數由224頁增加到250頁,定價也由200元調漲為250元--02/09前(含)預購有特價喔!(註二),單元內容比較如下:
*試刊號:推理評論、短篇翻譯小說、短篇同人小說、長篇連載,以上各一篇。
*創刊號:長期企劃、特別企劃、個人短篇、來賓短篇、長篇連載,以上各一篇。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可以看出這一期的內容更為豐富,企劃更完整多元,也更「外向」:不只以作者或推理同好為考量,也把面向放寬到一般讀者這邊。
比如本期推出的「長期企劃」:邀請不同人物團體自訂題目、分享書單,便提供讀者認識推理作品的媒介,同時來賓黃羅所選訂的題目「協助創作者完成處女作的參考書單」亦兼顧創作者的需求,相當有意思。本期的特別企劃「卜洛克來台系列報導」,則以不同角度呈現出卜洛克在讀者眼中的樣子,活潑生動,讓人不禁想要更深入認識這位作家和作品,當然更能滿足無緣和卜老面對面的粉絲。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接著兩則短篇小說,風格走向大不相同,不過既然在同一期,自然容易被讀者拿來比較。《旅鼠之年》發人省思,重點在主題,而不是詭計情節;《隱身的X》機巧明快,像解謎遊戲一樣,沒什麼特別的主題;所以即便前者頁數比後者多了近十頁,給人感覺的飽滿度仍然沒有後者充足,因為前者需要大量的鋪陳,後者不用。此外,讀者閱讀方式也是原因之一:鋪陳越多的文字,越需要靜下心來品讀、「感受」,但乾淨緊湊的內容,就可以從螢幕直接掃瞄過去;我這次是受邀閱讀電子版,拿到實體書重讀之後,讀後感或許就會不同了。
隨篇刊出的《隱身的X》解說--〈Whodunit的演化回顧〉,讓讀者在恍然大悟作者巧思之餘,無形間也對推理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絲毫沒有負擔,可以說挺「讀者面」的;相反地,《旅鼠之年》的解說,就是「作者面」--創作者收穫會比讀者多。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話說回來,本期沒有另闢評論單元,兩則文後解說雖然精采,略可一解眼饞(?),畢竟還是受限於所解析文章的本身,可以的話,希望也有較為獨立或系統的探討、評論;前面的「書單」是一個方式,不過就本期這篇而言,似乎有點雜亂零散,比較偏個人筆記的形式,若能更統整、更深入(或許書目少一點、範圍小一點),我想讀者會更容易接收、理解。
長篇連載承續上一期的內容,但回數由五章減為兩章,當然不夠過癮啦!加上我差勁的記憶力,直接閱讀會有點搞不清狀況,等連載回數累積多一點,我一口氣讀完再來寫感想,比較言之有物。
對了,本期還有個「二O一O最愛推理小說票選」小活動喔!我最喜歡投票了,不用動腦就可以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品,還可以參加抽獎呢!但是,截至目前,我還沒看到【九曲堂】官網的詳細票選書單?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最後,記得當初我對《九曲堂》的期待是「能讓我在茫茫書海中,更容易、更快速地找到我欣賞的作者」,本期果然不失所望,挖了好幾個坑讓我跳(誤),這下我有興趣的作者又更多了,待看書單又要加上好幾頁,誰來幫我把一天變成四十八小時啊?嗚嗚……。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2021.02.21 補註:
本文僅為敝人心得(原為兩篇文章,如今合併為一篇),若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兩本書的資訊,請見《九曲堂》官方部落格。
九曲堂 :: 痞客邦 ::
巷弄裡的雪花
說
4 years ago
噗友若喜歡我的文章,還請幫我拍手鼓勵,感恩。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