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什麼?為什麼喜歡?
你到底在不好意思什麼?
不起衝突、不受傷能得到什麼?
「準備」能應付恐懼?為自己還是他人?
什麼是對自己好的?
享受跟「東西」相處
未知恐懼
認識自己
學習、練習
理解 情緒(能量) 行動 辨識
自私 故意不要自私也是一種自私
自卑 某方面來說也是自傲(自己對於他人沒你自己想得重要)
什麼是「懂」?
明白、理解不光是大腦,也是身體的執行
舊的覆蓋新的循環:
有色眼鏡(選擇要看見、理解什麼)→事件(中性)(拒絕或贊同)→自動化模式(這裡我理解成常常發生)→過去的經驗(→有色眼鏡)
舒適圈/同溫層:
遇到不愉快時,通常用負面模式應對或合理化
責怪、抱怨、逃避、合理化
覺得脆弱時(Brene Brown, 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
1.刻意:立定心意,刻意去改變想法、行為
2.激勵:明智選擇與先前不同的選項
3.行動:前進、採取行動
選擇(※有背後要承擔的權利&義務)有三種
1.在有限選項中選擇
2.不計一切去完成
3.不選
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
過程會面對失敗、挫折、困難,但也會有一些感受、發現
跳過挫折→沒有真的學會
研究、思考、探索
人的自由:我願意打開自己,發展我的生命
1.基本生存的滿足(economic basis, existence):大概就健康是本錢的意思
2.自我認知(self-knowledged, true need)
3.自我發展(being)
寫下所見(中性)、所思(要提出證據)、所感→研究、分析自己
我好喜歡表演課的逼迫、深掘、誠實、坦然
社會化過程中有太多抹殺個人特質、思考空間、隨心行動的時候了
打開自己其實不會受傷(除非有人刻意為之),而且很舒服,可以很自在
到底在焦慮什麼?
到底在害怕什麼?
到底在不好意思什麼?
到底在退讓什麼?
今天的課很像在上哲學 幸好能保持專注力不然照我以前那副德性大概睡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