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鏤空與浮雕 讀後感

之前收到的禮物,這世界上會送我書當禮物的人大概只有瓶子和阿關,感動天地,我甚至不敢承認我隔了好幾個月才打開它的封面,原因只是因為推薦序裡有蔣勳
在面向公眾的帳號上承認自己不太吃蔣勳那套需要勇氣,阿彌陀佛
latest #8
噗神與他們的快樂小夥伴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熱騰騰的讀後感,想到哪打到哪,沒有深思熟慮,所以比起正經讀後感我其實會稱這個行為叫排泄⋯⋯或排遺。你們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看一個極端沒有品味的人的字句嗎?
因為我一再強調的不學無術,我不能確定范俊奇是不是華文圈常聽到的名字,但至少我肯定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見他,與他的文字。不熟悉到我第一眼看到書皮還以為瓶子寄了本雕刻課本來取樂。
鏤、空、浮、雕,分四章介紹四種被簡易分類的人生,我承認我只有「鏤」看完了,後三章就是撿自己熟識的人名來讀,山本耀司、安迪沃荷、梵谷、竇加、安藤忠雄、草間彌生⋯⋯之類的。而說實話,我還是覺得還是鏤篇最能傳達一種熱情,我不太喜歡煽情或張揚的文字,但同時我得承認,有時候文章也是很直觀的事。
立即下載
瓶子常和我談論那些香港影星——真正被人談論的,上一代的那些。談論那些故事、美、艷、眼神,他是會一再複習那些遠遠老去的經典的那種人。范俊奇也是馬來西亞人,鏤篇談論的全是影星,張曼玉、梁朝偉、金城武、梅艷芳、張國榮。對,張國榮,你談到那個年代,就不可能沒有張國榮。就像我們說到台中,就會有慶記;2012年以前有周杰倫一樣。
我有種直覺,瓶子對這些比喻應該不以為然,但我努力了,張國榮的存在於世界而言太難定義,要說實話必定得用浮誇或煽情的字眼,我就寧可這樣說了。
——張國榮。
這個作者去描述的方式很順、很對節奏,對於文字是熟練的,偶爾神來一筆。
我就記得一句話,後來接了白雲千載空悠悠,太漂亮了,我記得了後面卻沒記得前面,等等再來查吧。
後來我沒有再次看到那片白雲。
有點神秘和迷惑的氣氛,我以爲我找到了,卻沒有,就像我以為他說劉德華像花蝴蝶,重看一次發現,其實他說的是煙花。
放得滿天都是的劉德華,帶著戲謔和隱隱的不以為然,我心想,哇噢。
做個總結,看這本書很過癮,他的文字有一種矯健的感覺,偏快,卻不會讓人覺得空脆,有些太快的文字會人覺得自己少踏了一階,但它不會。
觀點基本比較接近大眾,沒有太離經叛道的論調,對梅艷芳的慟惜、對羅大佑的意難平——或者說是剛好都對上了我。
算是很容易接觸的散文,如果同樣記得這些人、事,並且願意沈入文字的洶湧裡的話,也許在某些篇章,是可以哭出來的。
(不過就是煽情,我堅持要重複一次,煽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