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dOddOf
4 years ago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班班的初戀(20)

因為很久不見了,班班和Birdy約在公園一面散步一面聊天,分享著2人不同領域的學習與生活。Birdy還真的帶了他的作業來給班班看,像是劇本、分鏡圖等。雖然整部電影的劇本沒有時間看完,但聽著Birdy描述劇情,班班還是感覺到這部電影很有Birdy的特色,就像當年在軍歌比賽中唱《這個世界》一樣。

「誒班班,」老樣子,Birdy還是用一樣的開頭語開啟話題,「你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嗎?」

「有啊,通常不是說『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嗎?意思是警惕大家去除惡習,對吧?」班班想到以前似乎背過這麼一句名言。

「咦,前面還有一句啊?」Birdy抓抓頭,「不過,這句話在編劇上是不一樣的意思喔。」

「哦?」
latest #13
OddOddOf
4 years ago
「簡單的說,就是寫劇本的時候啊,」Birdy開始解釋,彷彿成為學校編劇課的老師,「我一旦把一個角色的性格寫好了,之後他不管遭遇甚麼事,他的性格就決定了他會怎麼做,會有甚麼結果,也就是,他的命運。」

「甚麼意思呢?」

「舉一個例子,你看過芥川龍之介的《蜘蛛之絲》嗎?」

「有啊,就是那個佛用蜘蛛絲要救一個地獄裡的惡人,惡人卻因為他的惡念弄斷蜘蛛絲而再次墮落地獄的故事?」班班對這個故事很有印象。

「對,這個故事很簡單,但也能看到『性格決定命運』。惡人因為他的性格,即使攀上脆弱的蜘蛛絲,仍出手趕走其他地獄中的罪人,當然就弄斷蜘蛛絲啊。」

「懂了,聽起來是一個編劇的基本原則?」

「對,但是很好用,老師告訴我們,連莎士比亞的作品都可以用『性格決定命運』解釋,當時真的很驚訝。」Birdy興奮的說。
OddOddOf
4 years ago
「畢竟莎士比亞是劇作大家啊...」

「不過班班,真的讓我驚訝的是,我覺得真實的人生也是一樣。很多時候你以為你在做決定,其實你的性格已經決定你會怎麼做,就算你知道那樣做結果會很慘。」說到這,話題突然嚴肅了起來。

「真實人生不一樣吧?而且,真人的性格是會改變的啊?」班班不同意。

「是嗎?」

「Birdy,我念師範大學,未來要當老師的。」班班溫和地解釋,「教授跟我們說,一定要相信人可以改變,學生再壞也不能放棄。如果真人的性格都像劇中角色一樣寫死了,那還需要教育嗎?」

「可是...」
OddOddOf
4 years ago
「像剛才的《蜘蛛的絲》,惡人當初也救了一隻蜘蛛。假如『性格決定命運』,那這樣的惡人又怎麼會去救蜘蛛呢?」

「呃...」Birdy發現自己舉例的矛盾之處,笑了出來,「哈哈哈,你說的對。或許我在學校看太多劇本,把它當真了,哈哈哈...」。

「對啦,電影跟人生不一樣啦。」

回家路上,班班打開今天一見面時便拿給她的紙條,那張紙條是心形的,和高中時每天收到的紙條一模一樣。

※※※
立即下載
OddOddOf
4 years ago
班班,早安:

這次你call我,我非常意外,也很高興,這樣我們就能繼續在一起了。沒有你的日子很寂寞,我才發現,這個世界只有你比較懂我了。

希望能一直這樣下去。

Birdy

※※※

班班微笑。
OddOddOf
4 years ago
[待續]
1. 20回銜接前面停下的19回
2. 之所以拖稿本來是想真的寫一段Birdy的劇本,後來覺得才氣不足放棄。
3. 感謝 aquabluebluesky: 的《刻在》分析文中有編劇101教學XD,就變成我唯一的題材。我另有查資料,知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分析有關。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哇喔你用了那句,看他們討論覺得好有趣,讀起來津津有味。XD
不過針對那段話,似乎有很多的版本(我引用的可能也不是原句)。編劇那段是基本準則,但更進一步來說,應該是「選擇決定了結果」,像蜘蛛之絲的主角,他選擇救蜘蛛,得到獲救的機會;他選擇踢下旁人,結果使蜘蛛絲斷掉。前者是偶發的善心(對自己的利益無害),但後者的自私(可能使自己失去機會)是依據性格而決定,所以沒有違反戲劇精神。好的戲劇與創作裡,性格設定和改變是要前後一致且具有內在邏輯的。
但班班說的也沒錯,因為教育和人生當中,我們可以用教育的薰陶與習慣的養成來改變性格,進而創造命運。所以這是專業領域的不同。XD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只是還有一個更大的籠罩、左右他們的,就是「環境」,有的環境影響可以經由察覺而改變習慣,進而改變命運(例如那些偏勵志的電影);但若對環境的影響毫無知覺(例如異性戀霸權),也就無從改變最根本的習慣思維(同性戀是不正常的),也不可能在一時半刻改變這個不友善的環境,那麼再怎麼想改變習慣,再怎麼努力做選擇,最後也只能被時代改變或摧毀。這樣的故事,就會是徹底的悲劇,因為人物看似有選擇,其實他們別無選擇。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刻在》的前半就是這樣,雖然性格影響他們的決定和結果,但他們都已經盡其所能,做出最好的決定了。如果沒有三十年後,這部電影就是徹底的悲劇。所以我有點好奇,故事裡的Birdy執著於「性格決定命運」,是否來自他對與阿漢戀愛無果的自責呢?
OddOddOf
4 years ago
aquabluebluesky: 這一回在情節上沒多少推進,主要描寫Birdy和班班再續前緣之後,兩人交談內容的質與量都和高中時有很大的進步。Birdy的紙條也不再「亂寫」了。可謂關係正常化(?)

但是話題本身卻很有趣,很高興你能讀到津津有味XD。一句「性格決定命運」2人從不同的角度各自表述。

2人的分歧其實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性格決定命運」如果單獨成句,語感上有一種命定感,但是前面加了「習慣造就性格」則凸顯可由人為努力改變的觀點;這個分歧在後面才明確化。(注意到後者也是在傳統命題作文考試中較討喜的觀點)

《蜘蛛之絲》真的是一個又短又經典,又能表現出「性格決定命運」的故事,還附贈了一個班班可以點出的矛盾。
+
OddOddOf
4 years ago
Birdy看到「性格決定命運」一定會想到他與阿漢戀愛無果,還有「連累」到班班。這都是他的決定,也決定了電影3角的命運。Birdy也會想到這一切都和他是同性戀有關,而感慨不已(雖然嚴格來說並不精確,性傾向=/=性格)

最後也不小心和電影產生一個對照。Birdy本來覺得電影比人生好玩很多,卻在編劇課學到(他認為和人生一樣)的「性格決定命運」。反而最後班班提到電影跟人生不一樣啦,意思卻是人生有更多可改變性,比寫死的劇中角色「好玩」。
+
OddOddOf
4 years ago
另外有關環境,當然客觀上我們都知道「人和環境決定命運」這個講法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只是我想在編劇的步驟角色的性格是先確立的,環境則是作者要一路創造,這時要決定角色的命運自然會覺得是由一開始的性格決定的。從這邊來看的話,或許可說Birdy當初覺得電影比人生好玩的地方是可以自由地創造「環境」;而班班認為人生比較有意思的原因是人可以創造性格,改變命運。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真的,性傾向不等於性格啊^^||他會這樣想也是環境的限制,就像班班相信習慣造就性格,但她同樣因為環境,而來不及挽救一個孩子的生命(雖然那不是她的錯),以及進入一個對她而言並不理想、只能遺憾收場的婚姻。orz
海藍青空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至於編劇,我覺得要取決於想說什麼樣的故事,像這部電影三個角色的生命歷程都是失落(雖然兩位男主最後有尋回),但無論是失落和尋回,最大的影響還是環境改變,那麼環境就是最大的影響因素,要呈現出這樣的悲哀,三個主角就最好具備(即使各有特質與缺點但)為了愛而付出一切努力的特質,才能呈現這樣的主題,這是編劇掌控的;但人生就要自己有意識與自覺去希望的方向去改變,包括對環境的覺察--所以說現實比戲劇離奇是事實,因為戲劇要講求邏輯,但現實裡的命運沒有邏輯,卻有種種限制--對於切身感受命運限制、追求想像與生命自由的Birdy而言,或許這是電影最吸引他的原因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