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常常都會認為自己是不適合讀書的人,然而現今就是文憑主義至上,每個人只要想證明自己,就得要想辦法去搞出所謂的憑證。
就連在課堂上,專攻社會大學的課,社會大學的主旨明明就是要知識解放,卻時常都在討論文憑的價值與意義,好像不管你去學什麼,別人都不會真的想知道你學到什麼,或是你有什麼內涵,只重視你有沒有拿到那份憑證,藉此證明你有去學過。
社會上還是需要以任何憑證,例如學歷、證照、證書、獎狀等,才能證明人的實力。可實際上,在追求這種憑證時,各項影響因素都太大了,像是經濟能力、價值觀、家庭背景、人脈關係、工作考量等,都是造成差距的關鍵,更不用說其中有些施策方式的公平性不足。
總而言之,沒有真正的平等,只有永無止盡的追求,不但篩選不出適切的人才,也埋沒了隱性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