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taylor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latest #9
seitaylor
4 years ago
中年危機畢竟是,年過四十,離青春還不算遠,靠死亡卻也近了些。現在這個階段,做夢太老,放棄又太早。親友眼中曾經的天之驕子,學校裡的明日之星,多年來在家庭和工作中負重前行,最後只在歲月靜好中坐成了一名講話沒人聽的落魄中年宅男。想要的還是得不到,而得到的,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想要。

不不,它不是「同學麥娜絲」那種連哀傷都膚淺的、從內核到外表的、理直氣壯的中年異男的爛(此處為稱讚);它是那種,每個人都會猝不及防地被擊中那般的,明明沒有什麼不對,明明什麼都很好,工作穩定,老婆美麗,孩子乖巧,但你就還是覺得自己的人生和心缺一角。
seitaylor
4 years ago
那缺的一角,暗示一種來不及。是將至的遲暮,也是你的不知足,更是片中斯堪地那維亞夏季的慘淡天光──無論你去到再遠,玩到再晚,喝到再茫,它永遠低低地壓在你頭上,不帶表情地問你:青春疼痛,是因為美好的夢易/已逝,那你一個中年疼痛是在幹嘛呢?你想幹嘛呢?
seitaylor
4 years ago
只是,人會對自己的人生選擇感到「後悔」,從邏輯上來說,是一件很不合理的事。

首先,我們無從確定人有沒有自由意志,所以也無從確定你有沒有得「選」。其次,我們會感到後悔,是因為我們假定,如果當初做了另一某某選擇 ,就會產生隨之而來的渴求的另一某某後果。譬如我假定前年買台積電,今年就可以提早退休;假定當初沒有生小孩,現在就會比較自由愉快──我們假定只要選了另一個選項,另一個同樣是假定的後果就會跟著成立。

但現實很可能並不。

這恰恰是男主角在課堂上告訴同學的:我只希望你們記得一件事,沒有任何事情會跟你期待的一樣。
立即下載
seitaylor
4 years ago
片裡一再出現齊克果 Kierkegaard (噢對了齊克果正是丹麥人),這位十九世紀哲學家早就說得很明白了,什麼是憂慮的狀態(”angest”)呢,憂慮就是你知道,你在人生中面對如此多的選擇,但你的理智卻如此有限、如此渺小,以致於你無法自信做出每一個正確的選擇。你每一步都可能踏錯。

──然而事實上,從齊克果的角度來說,你每一步都註定是錯。

因為不管怎樣,你都會後悔。
seitaylor
4 years ago
「結婚,你會後悔;不結婚,你也會後悔。
結婚和不結婚,你都會後悔。
嘲笑這世界的愚蠢,你會後悔;
為這世界的愚蠢哭泣,你也會後悔。
把自己吊死,你會後悔;不把自己吊死,你也會後悔。
無論有沒有把自己吊死,你都會感到後悔。
諸君,這就是哲學的真諦。」

諸君,不管擁有再多,你都會感覺少了什麼。就像血液中那 0.05 %的酒精。
seitaylor
4 years ago
有人說 DRUK 很悲觀。雖然悲觀沒什麼不好,我們需要多一點悲觀,但我寧願說它很真實。北歐式的,清洌但帶著陽光的真實。

真實是,人行到中年,其實和那些在草叢裡喝吐到稀巴爛的高中生沒有分別。關於人生,我們一樣什麼鬼都不知道。一樣不停犯愚蠢的錯,一樣擔心未來的自己會在哪裡,一樣害怕自己太過清醒地死去。

真實是,到頭來,酒精沒有解決主角的問題,挽回的婚姻也沒有。因為生命的現實,它沒有解方,它到頭來就是一場從虛無中來,最後回到虛無的短暫航程,途中佈滿了霧。面對這片本質上的巨大的虛無,有人看澈了然後去愛著然後跳舞,有人駛進霧的最深處,再也沒能回來。
seitaylor
4 years ago
==========節錄結束=========

「諸君,不管擁有再多,你都會感覺少了什麼。就像血液中那 0.05 %的酒精。」

好喜歡這句啊,一針見血,說得太好了~
右邊的女子
4 years ago
看到麥子就想衝戲院 這部感覺好寫實R
seitaylor
4 years ago
matindevol: 現在應該還在上映,Mads的片一定要進戲院支持啊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