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最近看完漢娜鄂蘭的紀錄片,然後更想知道的是,以色列建國導致的困境,她的立場是什麼。以色列建國也是以神學的意識形態在政治上強勢地排擠了其他種族
latest #17
DDT
4 years ago
DDT
4 years ago
5月我們家都還沒開冷氣,好樣的,上班的地方也是同事開冷氣其實會有點不爽,為什麼直接跳過開電扇。在家上班第一天早上九8點出門去民族所搬書下午報爆睡,第二天上午幫學長搬事下午把老師筆記打字好,今天看足跡地圖收到小驚嚇之後在看阿匕達摩
DDT
4 years ago
每次發生什麼事心裡就會有一種資料焦慮,想要找個讓我明白發生了什麼事情的說法,一邊看文章一般消化,很多時候都是找不到的感覺,這這個過程也明白到答案現在是不會出現的,或者是說現實的混屯十分巨大。過了一年還是不曉得病毒是怎麼出現的,討論這個的危險是訊息的真實性與政治層面,或者是知道了現狀會有多大程度被改變。之前少子化整理的答案是工作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結構/節奏,但是文化依然承襲傳統價值,跟前同事(律師階級)吃飯才確認既得利益者的保守,對他們來說小孩是同性戀等最好還是不要發生在我們家。這次疫情想知道的(沒有找到文章)的事,被隔離2週期間,人的精神層度受到多大的損耗(以至於要改成5+9\3+11等)。人是群居動物這設定好奇妙,獨居動物安安靜靜的被生下來離開父母獨自生活,還有想看到歐美、日韓的經濟狀況過了一年是什麼樣子
立即下載
DDT
4 years ago
什麼時候才會知道病毒改變了世界多大的程度
DDT
4 years ago
然而我的興趣是喜歡聽鬼故事,上次內觀聽到某個法師圓寂,70幾歲就做了罈子把自己放進去打坐,一直到90幾歲才掛,這種事情就會很嗨(不知道嗨什麼)就是這2.3十年都在一個神秘的空間,這世界上有人的價值觀/行動是這樣的,就會有信心(信心什麼?)上禮拜去台中朋友的展場要結束了,朋友問都在幹麻,回答不出我在幹麻,可能就是在幻想跟看書還有生活(>>>>>然後時間就沒了吧!!!!!!!!!!太可怕了)
DDT
4 years ago
然後禁忌也是一個命題,禁忌讓原本的人事物被質變,成為密封的空間,禁令的場域。沾染到禁忌都成了罪。
DDT
4 years ago
但是解禁也是存在的
DDT
4 years ago
家族的秘密,芥川的母親經歷了什麼長期的壓抑而瘋狂,又是怎麼死亡的?
DDT
4 years ago
安寧照顧基金會 memo今天5/21廢了什麼
DDT
4 years ago
論文看到一半分心又去找工作了,整理一下今天的心得:

A 念研究所做了什麼?
B 社會薪資結構與資源等
C 盲點與結論

A 念研究所做了什麼?

2018-2021空間移動上去了拉達克(第一次去絲路)、神戶、曼谷,基本上還是一個擦邊球的性格,沒有真的深入到地區裡,可是還是有個微弱的主軸,去了神廟、寺院和物質文化,雖然很喜歡神戶荒廢的昭和感,但是我不擅長和人互動還有地方是很注重人際關係等保守特質。

然後到三年級才學習到一點點淺見,剛接觸宗教社會學的時候哭得很傷心,還有接觸到本土心理學覺得好像找到了什麼,跨領域的學習都像是開了新的門,STS的領域也是很有趣;主線-論文決定寫New Age的時候同時也把自己的問題和周遭的人也連接起來,附線-月初去內觀的時候,好像找到了一個工具可以用一輩子。
DDT
4 years ago
(這意義上連結了個人的宗教需求-對陷入邪教的內在不安>學術環境中獲得對知識的分析與提供>對緬甸-上座部(原始佛教)的知識系統與實修體系立體的側面把握(我知道這個是沒問題的),同時自己的存在也修復到一定程度: 從2020開始諮商是為了解決從2016以來的困境,那困境跟童年以來的養成有許多纏綿的關聯,最後的恐懼是無法承受假設不友善的未來,然後內在的穩固和工具(禪修)的存在跟參考其他人的生命經驗,明白破裂是有可能修復的。無盡的黑夜總是有波濤平息的時候,先前在存在破損的狀態下黑夜對我而言是直通地獄的深淵,恐懼會在盡頭煙滅一切地將我給吞噬。

也就是說,念研究所給了一個機會在未達身心科的病理標準下,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是有病又找到方法確認現實/人生是安全的了。很晚熟也是真的,但敝人的生命路徑就長成這樣了。
DDT
4 years ago
B 查了主計室理想的薪資產業,大概就先放一邊吧,起碼現在懂得使用工具,然後情緒勞動類別的工作就是相對低薪,想到實用主義的第三世界現實,還有當初有考慮過輔大宗教所是社科院的類別(說不定可以考社工師)但是後來還是選了文學院的政大,以人生的志向來說臨終關懷是想去的目標,但參考一下就業市場可能也不是畢業後就能夠走直線過去,每次重新自問「我有沒有唸錯科系?」心裡的答案都是沒有,但是目前對進入封閉社會還是持有疑問(特定信仰的聯合醫院、階層結構的工作場域)總之自己想做的職業在台灣是有的,雖然不多,但不是0。

C 結論:

人生的盲點是不要擦邊球,要有朝核心走過去的勇氣。

目睹兒童的困境中,打岔這點自己感觸最深,時間和力氣都花在繞路上,因為我總是同時打油門跟煞車,所以走起路來蜿蜒曲折,不敢相信能夠拾起-實踐。
DDT
4 years ago
念研究所之前在職場和生活都累積了很大的傷,即使已經快要無法呼吸自己還是看不見,到不得不的程度才去學習怎麼解決這困境。

今年辦了畫展,我跟自己的陰影靠得太近,展示那些圖像就好像把自己的內心暴露在世界一般,所以IG什麼的到現在還是沒有把畫放上去。但是自己是喜歡的,即使沒有人看,這點是能夠讓自己獲得安定的感受。

現在在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歡的,像是逐漸把模糊的東西越靠越近;因為我很喜歡工作,所以如果不是這段停下來唸書的時間,會卡彈在同樣的環境裡空轉很久(一直沒在幹嘛但是以為自己有在幹麻),看到老師問海水秋波問了20年,看到劉劭華老師做公共醫療人類學做了20年,聽到李老師說他以前也是在找某個什麼(跟老師現在的專業作對比),做到一點點線頭吧。
DDT
4 years ago
對精神異常、宗教、神聖與陰影、幻想世界的真實性、心、痛苦、夢、罪惡與救贖、裂縫,這些一直很吸引自己,然後也用了生命經驗去挖掘和觀看。

老師說:工具一直都在。
理解成:現在我已知的東西都是已經普及了>要去找到尚在邊陲的工具(這才是有保持知識的流動跟拓展與累積)

喜歡看畫跟畫畫,需要的是自律、行動和工作的節奏。
不反應的練習跟跨平台的累積知識和消化,
能夠平安的靠打工唸書到現在真的很幸運,要快點培養個接案的專業。
DDT
4 years ago
濃縮版:

唸研究所是給自己一個緩衝,剛好在人生的中間,因此表面的安逸動態像在養老而時常感到不安,但我真的需要這段緩衝,重新理解自身與環境和社會的關係,還有學習新的理解與觀看方式。

學習的知識和自身處境反應了生命議題的核心,這核心尚且無法直線描述,但凝聚力卻需要花費目前為止36年的生命經驗,而且我似乎還在迴避某個痛點,死亡與時間的張力。但起碼不斷地反省過去所流逝的時間之多,也只能勉強想辦法持續找方法聚焦下去。

【方法是:問核心的核心是什麼?and 自律、行動和工作的節奏。】
【不要害怕自己無法獲得喜歡的事情】

P.S.身邊有一些無法-不需要工作的朋友,相較之下自己是喜歡工作的,即使現在只是一些助理職的小打工,但是今年春天我真的很高興/珍惜自己還有生命能量移動自己的身體起床出門去參與現實的環節之一。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