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近終極》的時間表
乾隆時期
張家被賦予解開北魏孝文帝白石龍紋匣秘密的任務,發現麒麟血與青銅門的秘密。
張家無意間被感染長生病毒,「張起靈」的概念出現。
20到50年代初
張啟山私下主持張家鋪考古,發現古寨,血洗張家,張家玉石俱焚,將古樓沉入湖底。
張家僅剩族長與族長之子存活。
56年
領袖命令張啟山繼續搜索長生秘密。
張起靈計畫始動。
60年
老九門除魯黃帛外一無所獲。
63年
史上最大盜墓活動
66年
古樓古樓再度出現,張啟山探索再次失敗。
76年
領袖逝世,張啟山逐步將人員替換為九門中人。
陳文錦考古隊形成(張啟山與勢力A)
78年
張啟山掉包考古隊。(張啟山與勢力B)
吳邪與張起靈加入第二批考古隊。
張起靈發現自身與古樓相連,吳邪跟蹤進張家古樓,得知進入古樓密碼。
張起靈與吳邪感染輕微長生病毒,吳邪獲麒麟血。
82年
圍繞古樓做研究,發現六角銅鈴,轉往山東魯王宮,一無所獲。
84年
西沙海底墓出土六角銅鈴,考古隊接手海底墓考察。發現塔木陀地圖。
考古隊中汪藏海計謀,全員中毒,開始長生與尸化過程。
93年
根據汪藏海指引,繼續追尋汪未能完成的長生秘密,部分人進入隕玉後尸化為怪物。
發現雲頂天宮,全員前往長白山,尋找最後線索。
95年
考古隊分為兩批人馬。一部分人前往天宮頂部陷入死循環喪生,吳邪、張起靈進入青銅門。
一個月後,吳邪揹著已死亡的張起靈走出青銅門,吳邪喪失神智,同時被組織發現可抵抗尸化跟長生的體質,納入組織研究範圍。
吳邪人格重建計畫始動,按照張起靈生前的筆記企圖重現當年考古隊行跡,喚醒吳邪記憶。
吳邪計畫輔助角色「張起靈」人格建立完成,張起靈二號與吳邪踏上旅程。
03年
本傳故事
七星魯王宮旅程復原
西沙海底旅程復原
秦嶺神樹催眠完成
雲頂天宮張起靈二號在青銅門前重傷,吳邪被洗去該段記憶,張起靈三號接替二號陪伴吳邪。
04年
張起靈二號恢復,殺死黑眼鏡並取而代之,加入蛇沼之行。
吳邪再次進入古樓,張起靈二號幫助下脫離組織控制開始逃亡生涯。
05年
吳邪主動尋找偽裝成黑眼鏡的張起靈二號,重新被抓回組織。
作者三品曾經表示「該故事是他對《盜墓筆記》的猜想中,最極端的一個——所有圍繞在主角身邊的衝突和疑團都是虛幻的,真正的故事早已逝去,也無可追尋。這對他們來說是好事,因為所有關於失憶或轉世的設定中,痛苦和掙扎的根源,總是兩個不同記憶或人格之間的矛盾,而他們都不可能完全成為以前那個人了,尤其是張起靈。」
所以這構成這部作品容易被說成是OOC的最主要原因——我們閱讀時其實在大致情形下會把書裡描述的事物,視為一種自然法則與情感的順理成章,認定它是自然發生的進行式,在這前提下,我們才能斷定我們對這角色個性的掌握,凡是超出這層掌握的,就可以歸類為OOC。
然而有沒有一個可能,就是身為讀者的我們其實不具有上帝視角,真正的上帝反而在特定的故事角色,我們和主角一樣被矇騙,只是他們在內,而我們在外?
《漸近終極》給我的就是這種感覺,當我們對角色掌握的根據《盜墓筆記》的內容其實是被刻意設計的,連同吳邪的人格都是重建的,張起靈都是為了特定目標而培養的,那麼我們是否應該繼續認為他們是那個天真跟小哥,而不是某個傷痕累累,只能互相舔舐傷口的野獸?
當然,這部作品如果獨立為一書,它的解謎與文字掌握是有相當實力的,但弔詭的是,它真正的出彩卻必須建立在它作為盜筆的同人上--沒有人只有一面。
所以比起獨立作,我更為喜歡它作為盜筆同人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