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關於這個文手
https://images.plurk.com/5IarRhxVYFUtA3J6cHrA5E.jpg
朋友丟了這個來點題寫寫看 &不知道有沒有想問問,隨時可聊天插樓
latest #36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LYNwA20YBHtcbLHu2PsAO.jpg

1 / 3 / 4 / 9 / 14 / 18 / 19
(flower)7 / 17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1】最初寫文的契機

以近年這段人生來說,是寫論文的時候非常痛苦辛苦,看了東京喰種和re,那時候忽然展開了琲世與金木的世界,寫了金琲和琲金一組的故事⋯⋯ 這應該是算是近年的契機一。(生如夏花這個所謂「社團」用的名字,也是當時起意)
但當時寫那篇比較像是論文裡的自我療癒,一個橋樑,一個和斷裂的自己重新和好、遇見的隱喻。

後來持續的書寫是因為契機2,排球少年,岩及。二刷排球遇見及川,從此掉進岩及,所以岩及算是我真正有意識「自己在寫同人而且想持續寫」並且「想要寫故事、想要復健寫作這個面向的創作」的開始⋯⋯遇見及川,就像這些年來,我認為自己沒有才華,但是也絕對不放棄曾經有過的能力一樣,無論多麼難都想要讓自己站上相對當時自己的頂峰。
臻臻
4 years ago
雖然我全部都想問⋯⋯,但這三題比較有興趣1,4,18
立即下載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應該是這樣的心情和想法吧。寫了原作衍生線的岩及、寫了黑徹、然後是鹿徹。那一年北海道之旅催生了鹿徹完整的故事,以及那趟旅行讓我與父親、家人的連結變深,也做了一個人生很重要的狀態的決定,所以才會有現在的工作室。
挑戰自己可以抵達的穩定與風景,挑戰自己為了「願景」而鬆手做出改變,踏上自己之前不可能踏上的方向。

同時在寫作這件事情上,第一次決定出本子,也是在這之後。
因為愛著及川,所以變得有勇氣去冒險了吧。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King0159: 好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3】慣用的寫文工具

不確定問的是硬體還是軟體。最早在復健狀態時是用手機+噗浪的app,測試並告訴自己一次寫360字就好了沒關係,來慢慢完成每一個想說的小故事。
後來在寫MHA歐相的時候開始會用電腦寫了,但仍在噗浪上。那之後就是手機隨寫+電腦開噗寫。
第一次MHA翁哩為了做本,第一次使用電腦裡的文書軟體page做排版,那次之後開始用page整理文字檔案,偶爾會開空白檔案來寫作,但是寫作本身在page上並非順暢順利。
到了寫普羅米亞的時候,開始了空白page文檔書寫起始到最後的習慣,這段時間習慣用電腦比較多,咩啊篇幅的故事大多是用電腦寫的,少數才開噗浪即時寫。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後來去年九月的時候,神來一筆福至心靈覺得既然覺得電腦太重,那就給平板買個鍵盤,試試看用平板吧。&當時平板的平台比電腦新,page可以用的功能我記得還比較多XD

從那之後,用平板寫了非常多字XD 鬼滅的十五六萬字幾乎都是平板作業,現在約夢的盧雨也是。
到現在都還是使用平板為多(且作業軟體仍然是page,比較少開噗浪寫,因為篇幅的狀態改變,360字的段落字數太少了)。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4】寫作的小習慣

幾乎都會喝珈琲。大部分是自己手沖或者是習慣的小地方的老闆的手沖。珈琲帶來某種對自己而言很有安全感的心情,幾乎像是一種儀式。
旁邊會有巧克力或者餅乾/洋芋片。
地方必須是安全的(不會再有人的客廳做這件事情)有時候習慣使用深夜(但白天也可以)。

會找跟想寫的情感有共鳴的歌,通常是日文或是古典樂,少部分英文或中文。因為我聽不懂日文(比較不會被影響思緒),但是有熟悉感,而且可以感覺唱腔與歌曲背後的情感。
某些時候特定的主題與狀態不聽歌。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散步與沈澱。
早期幾乎有什麼靈感就速打(所以手機打字變得很快,而且也的確用手機寫了非常多字⋯⋯排球岩及、我英的歐相與相轟、包括有出本的幾乎都是手機寫稿的),但後來開始有沉澱碎片的習慣,一部分會等想寫的東西浮現、組織的差不多、情感演繹與推動可以很明確,才會下筆寫。(但有時候是同步的,靈感出現的同時寫,但同時也等著靈感更成熟)
散步的時候藉由散步本身來挪動卡住的能量,變成可以使用的文字或者敘說片段。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不喝珈琲的時候也會有紅茶。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18】沒靈感或手感時

等待。開IF。寫篇幅比較小的碎片保持對角色的連結和演繹。(通常是三選一)

最近才能通過「看其他喜歡的作品」來放鬆,例如映像研和富豪刑事(看第二輪了XD)但是還是會保持比較保守的態度 不然差點想要寫春大ㄌ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19】寫作帶來的改變/影響

這題真難呢⋯⋯大概是療癒了曾經將自己定義為失去才華之人的那個自己吧。然後安放了很多心裡面的愛的面相、情感的狀態、感覺到自己的這些狀態是被自己飽滿的愛著。
交到朋友,也被不好的人/事搞過;發現自己的得失心與脆弱(我把寫作/創作看得很親密很重要很珍惜),也發現自己的自我超越,享受過巔峰經驗。因為寫作,而保持了許多良善思想與狀態,這是我覺得很棒的一件事情。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然後,對於作品是否被看見、是否被喜愛、在創作這點從渴望被珍惜與喜歡,到現在慢慢的覺得,有回歸一個比較放下的平衡(嗎)然後重新調整與改變自己外放的狀態吧!

這大概是與寫作有關的情況帶來的一些影響。
璃子🌈
4 years ago
想問9和14
砂𝄢𝄪
4 years ago
\春大!/\春大!/\春大!/(發現關鍵字
19的心情看著文字好有感觸 喜歡您煉炭/炭煉文內的細膩與愛意,感謝耕耘創作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sdaki: 謝謝您願意這麼說 可以寫下那些故事的自己,在寫作的當下也是非常珍惜的;我覺得能與故事相遇是幸福的事情,能與也珍惜故事的人們相遇,也是幸福的事情,很謝謝您 ps您的炭子好可愛(rofl)然後我也一瞬間懂了宇髓(?)的用心良苦(突然大爆笑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fingerxsnails: 第一輪我一路看,內心的小天線不斷:??? 到大助住在小春家那晚然後還帶了春家料理回家做給家人看/吃我真的是(rofl)(rofl)(rofl)心裡春大這回合押下去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kitestory: 好窩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9】參考過他人文風嗎?

嚴格來說應該算是沒有⋯⋯因為以前某些事情與經驗,導致自己非常在乎與嚴格的覺得東西僅能出自自己當下可以敘事的一切,所以在寫作上比較不會做這件事情。
也因為覺得如果論及風格,其實沒有什麼高低優劣之分,只有關乎這個作者本身的脈絡與他為什麼成為這樣的呈現,所以也不太會為了技巧的改變或增進之類的去做這個參考的動作。

但是看漫畫的時候(特別是敘事風格類型很喜歡或很特別很成熟的作者)會特別注意與品味分鏡和他們「行文」的方式(速度感、留白、台詞的選擇、台詞與畫面的編織方式、畫面在那個敘事底下著重的重點和選擇出現的細節),藉此獲得新的刺激和閱讀旅行。
也會這樣看電影。或是其他形式的、喜歡的作品。

文字閱讀來說,同人可能就會比較停留在純粹的享受閱讀與感受反饋(我與作品之間)的層面。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14】偏好的交流方式

這題也好難(rofl)我要在這裡換段(?)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文字作品本身要得到回應是相對不容易的,所以以前有段時間非常喜歡聊天一般的交流,即使只是共同在回應裡一來一往聊喜歡CP或原作的哪個點、哪個狀態、或者僅僅是喜歡、或者一些寫作的腦洞,都會覺得很開心也覺得這樣真的就已經很好了~加上好久好久以前寫部落格的想法和習慣,也會喜歡分享生活上一些自己覺得在乎或者想分享的片段(攝影/文字記述)。

—— 現在還是喜歡的,聊天什麼的、關於自己所寫出的、或者對於CP/原作有共鳴的,或僅僅只是喊『喜歡!』也還是覺得都很棒。
因為文字(相對於圖畫畫面)所需的閱讀時間與精神是多的、慢速的、(加上我是文字量大的人)所以也深知得到回應的狀態如果不是在熱門坑大概就會是相對少的,所以很多時候只要有回應或回饋就會很開心,也會覺得被肯定。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一般交流來說,如果在噗浪,輕鬆的聊天或回應都OK,在趕稿的緊繃時期都會看但不一定有餘力回,非趕稿的情況底下就會盡量都回覆到。不過後來我自己的發噗裡文字的感覺與記述大概也不是很輕鬆的風格,所以對這點不太強求,也沒有刻意要往「可以有很多回應的方向」去移動,不過如果有人願意聊天說話會蠻開心的;『交流』這個詞的成立,意味雙方的互動意願,我的意願一直都是開放的,保持互相尊重與禮貌就好。

某個時間點過後,我就比較少在噗浪上公開的噗聊心情和創作的狀態,包括其他sns 也是;一方面也是因為發現到並非他人都對自己狀態的展現是友善的,一方面是覺得展現自己的狀態這件事情本身是雙面刃,少言少資訊保護自己是少數能為自己的做的事情,加上減少網路使用,所以也就比較少出現日常噗、聊天噗等等的狀態了。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因為一些機緣,所以有一些同好/朋友會用line聯繫,用賴聊天分享我也很開心~不過以前是個比較少用sns 聊天的人,也有習慣是重要資訊先看過但不一定會回聊天,所以比較少加入群組⋯⋯ 總之自己的狀態,大概都是一直處在「練習交朋友」的階段,所以每個階段多少都會有一些改變。
這個階段最大的改變,大概就是不介意和朋友同好交換line聊天分享事情吧,要不然以前的自己line就只有家人和現實生活內圈的人在互動而已XD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昨天私下還有聊到【創作上會希望怎麼被回應】這個部分。

先說交流的部分好了,匿名的話大部分都會公開回。

如果是寫到信箱的話,因為不太確定是否會希望收到回應,所以會看感覺以及當時的狀況回覆(但如果工作+寫稿就佔掉大部分的能量的話就不一定能夠都回覆到,但是都有細細看過+好好保存起來)。

如果是寫在心得表單,未匿名的部分,也都會仔細的看過好幾遍,然後在心裡好好收好。
如果是手寫信,也會仔細的看過好幾遍,然後跟自己的那份作品收藏在一起。

收到『心得回饋』對我來說是一件非常珍貴、珍惜的事情,會為創作本身的持續帶來很大的正能量補充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我很喜歡閱讀他人「怎麼看待故事」的部分⋯⋯比如說喜歡哪些小細節、字詞的揀選、哪些段落的安排、閱讀某些部分的時候的感受、在閱讀的時候想到什麼事情。
或者覺得我的創作帶給了對方一些什麼,想法或情感⋯⋯之類的分享。

看到這些都會很開心,因為會覺得「啊,原來他看到了這些」「哇原來故事是這樣被看待的」「原來這個地方在寫作的時候這樣選擇⋯⋯被喜歡/被注意到了」「原來這份情感與他是有共鳴的」。

最近因為寫作上在嘗試一些新的狀態,所以其實非常想知道讀者的眼裡看到了什麼世界/情感發展,因此而去投單了心得回饋的部分。收到閱讀回饋的時候看到針對某些段落或結構的安排,被以「視覺感/分鏡」安排去閱讀與感受的時候,覺得非常開心,因為自己的確是用分鏡的概念去安排那些文字敘事的先後次序的。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由此看到了一位讀者是如何看待結構(對結構與敘事安排的想法),以及一些用詞揀選上的安排的回饋(比如寫吻痕的時候,我選擇的用詞是『痕跡』意欲涵蓋更多層面的意義而非僅只『吻痕』,這個部分被看到了),會覺得會心一笑,並且有被理解的感受。

我自己很喜歡閱讀這樣的回饋。
在不特別期待收到回應的情況底下,寫作生產作品本身是「單向輸出」的活動,比較關乎於自己想要讓故事出土以及投注於寫作過程本身。但是回饋與回應可以讓我知道自己的作品被世界接納,以及作品在他人的世界裡面發生了什麼互動。在不特別期待會收到回饋的情況下(例如知道寫的是冷坑)我對這部分仍然是非常好奇的⋯⋯好奇自己的作品與已閱讀的觀者之間的共鳴,好奇自己的作品、安放的情感與療癒遇見了誰的部分風景。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講淺白來說,我喜歡閱讀自己的寶貝來到世界之後,哪些點被喜歡、或者哪些點不太被明白、或者哪些點是他人沒想過/也想過的、哪些點可以引發情感上的共鳴與互相明白。

當然如果,沒有也無妨,所以才會說,在不預設收到回應的情況底下,其實是在單向輸出的心態上完成寫作的,寫作像是自己爬山或自己散步,可以是一個人,但也會很想遇見他人吧
砂𝄢𝄪
4 years ago
blossomz: 前面就已經各種???了,大助住春家吃料理還洗澡把頭髮放下來那邊我整個尖叫 「我看過很多本子我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事!!!」 官方這樣沒問題嗎!!!

這噗怎麼沒有30個空白愛心可以讓我按成實心.....
blossomz: 哇也謝謝您喜歡炭子:'-(鬼滅最捨不得炭了

自己同樣珍惜著創作與回饋,看著上方回應心有戚戚焉。之前聽過「創作本身與自己靈魂最貼近」的說法,作品內承載了各種作者的想念和期盼,如果遇見同樣理解的靈魂,真的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以前與寫小說的朋友交流後發現,沒有圖像加持推廣都頗為艱辛,讓我很欽佩能不斷觀察磨練並堅持住的作者,路上甘苦最後都會化為成長的經驗值,只有自己明瞭。

一生也就這麼長(?,喜歡的話就盡所能發揮自己所愛吧!....我是這樣想的XD 突然回言叨擾了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fingerxsnails: 最後船上那邊小春撞人家屁股臉都塞到西裝褲這個根本就是製作組故意的吧(rofl)看到那邊我真的是不行了wwwwww 有夠可愛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sdaki: 不會叨擾QQQQQQ 其實畫圖也有畫圖的艱辛,我相信在不同領域裡面各自都有難處⋯⋯文字作品被理解、共感需要的時間和閱讀成本更高,相對現代很習慣快速閱讀的時代其實累積或創造回應真的比較不容易;不過有時候我想想畫圖的領域裡面,或許也有因為資訊快速這個環境因素,技巧或表達都要累積一定程度才能一眼就在眾多資訊量裡突出,背後的一切也是非常不容易與辛苦的。
看到你的回應覺得,啊,真的,就是這樣 有時候覺得還有餘裕能夠做自己喜歡到創作真的很幸福,才會很多時候嚷著休息卻又捨不得真的放下故事與創作(rofl)好矛盾啊 痛並愛著真的是好貼切的形容(rofl)

鬼滅裡真的好心疼炭(哭好大聲)好辛苦好努力的撐過一切,想到都會忍不住好想寫好多美好的故事給他QQQQQ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我自己想寫一下 17 / 7 這兩題(flower)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7】苦手的類型與篇幅

擅長單個情感事件的短篇幅(幾百幾千~2萬字區間左右)
不擅長字數較多且連貫時間線的書寫篇幅(ex.2萬up~ 現在主要的嘗試也是這個)在這個時間點想為自己紀錄一下這個部分
之前出本大多是同一個世界觀/時間線,由不同的短篇事件集結起來;明確開始連續篇幅且連貫時間敘事的寫法與故事是歐廚和相轟望月(豹人AU),在歐廚的時候還是一半一半,相轟望月就是百分之百用連貫時間敘事書寫的小故事。
鬼滅的炭煉日炎嘗試用短篇但是達成有意識的時間連貫與情感推進寫法,到了寫鬼炭的故事的時候更加明確。
約夢的甘泉這篇開頭就直接明確嘗試寫一個較長篇幅且連貫時間/情感推進,有封閉式結局的故事。

這算是寫作上的一個嘗試和進步,為自己紀錄一下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總之苦手的是兩三萬字以上非短篇集結構成的敘事方式。

以及⋯⋯小時候寫作文的印象是,被大人說不擅長抒情文和記敘文⋯⋯吧。
生如夏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17】放棄的念頭

大概是沒有XD 三年前在想的是怎麼復健(rofl)
目前也沒有想要放棄的念頭;但是有想過生活裡發生糟糕的事情導致創作流動上的困難感覺⋯⋯是不是生命/大宇宙不要我繼續寫了?不過後來和朋友聊過以及自己思考了許多,嘗試一些改變,也放下了這樣的念頭;比較把想法回歸「創作仍是自己的選擇,回歸自己想不想做就好了」這樣的想法吧。

不過曾經有非常寂寞/疲累的感覺,但那似乎和「想放棄」是兩個向度;嚴格說起來即使是覺得「也許是生命不要我做這件事了」仍然是想了會很不甘心/難過的感覺,所以,我想可能在創作或寫作上,目前還沒有放棄這樣的選項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