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也知道,自己喜歡/想要創作的東西,和讀者喜歡/想要看到的東西,兩者之間是有落差的。
所以要怎麼找到和自己比較相近的讀者群,還有要怎麼在兩者之間做出平衡,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課。
latest #16
作品當然是想給人看的,不然就不公開發了。但要我不寫自己想寫的東西,那也是不可能(就算給很多錢,我也沒辦法寫自己完全不想寫的東西,只能寫出爛東西,一定要從中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點,做出自己的發揮與詮釋)。
為了處理這個落差,首先的就是快速測試讀者想要的是什麼吧。
這也牽涉到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廣大的讀者數量嗎?大量會留言誇誇的讀者嗎?或是比較想要會深入回饋的讀者?又或是希望提高金錢轉換率/購買率?
這些對應的指標都不一樣。而增進這些指標的要素也都不一樣。你很難同時兼顧。
輕鬆好笑的東西最容易被轉,可以觸及到很多人,但要讓人有深刻的體驗,做深入的留言就比較難。
想要大量的簡單留言的話,一方面是營造一個可以讓人輕鬆留言的環境,另一方面就是要寫一些可以激起人情緒的東西(好笑的東西也包含在內)。
深入刻畫的東西,比較容易得到深入的留言,但是看的人就是會比較少,對到那個頻率的人也是會比較少。
金錢轉換率這點就比較謎(炸)
一個是讓人會衝動購物的類型,另一個是會讓人想要收藏、反覆回味的類型。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是想支持作者,或是對於作品有參與感,所以願意花錢在上面的。
衝動購物型的作品,我猜主要是色、好笑、甜文之類的。
這種通常比較好大量賣,很多路過客也會下手,但是讀者黏著度不一定高。
如果寫的題材熱度退了,那麼賣量就會有點危險。
收藏回味型的,就是要做出自己的風格特色,也比較常會有一些深刻的東西在裡面。
雖然可能沒有那麼熱賣,但是有穩定的支持者。需要花時間慢慢累積讀者。
支持型和參與型的,那就更偏重在讀者的經營上面。這邊先跳過不提。
先確立好自己想要得到的是什麼,然後再和自己想創作的東西做結合。
雖然會比較辛苦一些,但總之雙贏的局面是可以達到的。
🖋⚓阿式🧣🌻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再冷門的東西,也是可以做到讓讀者覺得喜歡、有趣的。
舉例來說,棋靈王、銀之匙和很多運動漫畫。
下棋、農業、體育競技,深究之下,都是對外人來說艱澀無趣的東西,但經過作者的處理,就可以揭發出其中的趣味。
這個要講的話,有點複雜。簡單來說,就是要找出(1)讓人容易理解與可以產生共鳴的點、(2)讓人投注感情的角色,最後再加上(3)作者的特色。
當然(4)劇情本身的有趣度也是很重要。
至於快速測試怎麼做,就是發各式各樣的作品,然後看反應了。
太頻繁也不行,會麻痺。
然後有時候也和發的時間有關,所以最好樣本數多一些,或是放久一點再來看數據。
如果是小作品,我猜一天一則應該差不多。要拉長到一週一則也可以,看自己適合的速度。
不過除非是工作,不然以上我都沒在認真做就是了(炸)
啊,測試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測試用的篇幅比較短,正式作品的篇幅卻長很多的話,那也會不太準。
因為光是喜好的篇幅,就是一個影響很大的要素。
雖然可以慢慢培養讀者的閱讀習慣,但是那真的不太能夠強求。
將長篇幅切成多篇連載,這會是一個折衷的辦法。但怎麼讓每一回都有精采的表現,和讓人想看下一回的懸念,那就又是需要另外鑽研的事情。
(而且每回追的讀者,和會養肥之後再看的讀者又不一樣)
總之有心經營的話,就有很多麻煩的事情需要考慮。
只是寫自己開心的話,事情就會單純很多。
覺得另一點就是要克制住「想讓每個人都喜歡/滿意」的想法。
因為不可能做到,還會遮掩掉自己的本心。
這點對我來說也是很難QQ
🖋⚓阿式🧣🌻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有時候會羨慕,想要創作的,就是「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的人。
就比較不會兩邊的想法在打架。
但我不是那樣的人,也不可能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也只能繼續煩惱下去XDDD
關於比較心。
當然是會有,只是不是在創作本身上面,而是在比較數值化的東西上面。
創作本身,我走在自己想要的路上面。和我路線不重疊的,自然不會對他們有什麼比較心;和我路線重疊的,因為我的路線就是我自己最想要看的小說類型,所以也是吃糧的快樂大於比較的心態。
再說了,真的和我路線重疊的人,真的不多。至少我身邊沒有。
所以會有比較心的,就是賣出的本數、點閱率、寫的字數和篇數等等。
會忍不住質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好,或者是做得不夠努力。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下這種比較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