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沒有問題:
問問自己,這一刻你有什麼「問題」?不是五分鐘後的你,明天的你,或明年的你,就只是這一刻的你。當下這一刻有任何問題嗎?(p.90)
到底要不要去學校
50.感受:
比起思想,感受更能引導你接近你的本來面目。(p.48)
還是噗神覺得應該先開點臺
9.完美的時刻:
你可以應付當下,但永遠無法應付未來,也沒必要。一切的解答、助力、正確的行動和資源,都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到來。既不會早一步,也不會晚一步。(p.113)
明天的元氣
28.保持臨在:
保持臨在,然後觀察你的內在發生了什麼?你不僅會覺察到痛苦的情緒,也覺察到那個「觀察的人」—靜默的觀看者。(這就是當下的力量,是你意識臨在的力量。)看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p.103)
40.創造間隙:
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你就可以在心智之流中創造出一個間隙。只要全神貫注於當下這一刻,就足夠了。(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