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日商人力顧問公司介紹工作,
面試過後,雙方對於採用跟到任有共識之後,
顧問公司會出一份文件請企業方簽署。
內容包括報到日期、每天的業務時間、人才的採用條件、
加給內容、試用期長短、試用期後調薪金額。
這個職缺在數字人力銀行和日商顧問那邊都開價40K。
但我在面談過後判斷這個位置不是營業職,這個數字有點打腫臉充胖子。
我自己本來的條件是40K,但因為有試用期的關係,
所以我試驗性地說可以接受試用期38,之後如果公司確定留用之後再正式調薪。
在從保聖那那邊確認採用之後,採用文件上試用期是38,試用後調薪卻是空著,
保聖那那邊的回饋是說:「公司說一定會調,而且說不定會比你本來期望的還高。」
就是這個公司說的謊話之一。
我在滿三個月的時候一直沒有被找去面談,
而且因為瘋狂加班覺得不滿,正好覺得他們應該沒有調薪的意思了之後,
本來已經準備要丟辭呈了。
之前因為小LEADER提出離職的關係,上層才重視(?)人力不足的問題,
加入了一個正職、兩個工讀,這時候的部門人員終於來到六個人。
小LEADER (25,入社兩年)
小學姊 (22,入社半年)
我 (12,入社三個月)
計時A (女,跟我同年,37,報到一個月)
新人妹妹 (26,新到職)
計時B (女,35,新到職)
剛好這時期到了會計年度(日本企業都是四月開始新年度)
所以所有正職包括再加上日本人 (40,公司代表)、業務經理 (女,37)一起開了年度會議,
這時候才在會議上發現公司說的另一個謊。
當初在面試的時候,日本人說台灣已經黑字兩年,前年成長108%、去年成長112%,
疫情期間比日本、泰國成長還顯著。今年預估可以成長120%。說不定日本被疫情整垮了,台灣還能獨立存活。
比起之前幫幼稚園拍照的公司,講一些『見證成長瞬間』那種精神層面的話,
能夠提出這麼具體的數字,確實比較讓人放心。就沒想到那個數字也是唬爛的……
公司來台灣成立五年,去年也才第一次黑字,而且成長也只是103%……
去年考了3分,這次只要拿4分隨便也是破百的成長率,看到報表上真實數字之後
我才知道他媽的這次又上賊船了……
然後新人妹妹進來之後,完全被辦公室的作業氣氛搞得臉色蒼白,
才進公司兩周就開始吃胃藥。
因為辦公室中午幾乎沒有人空出手去吃飯,有點時間能吃飯也已經到三點、四點。
到晚上又以為忍耐一下就可以早點下班,結果晚餐又沒吃繼續做到9點、10點也幾乎是每天都在發生。
最初我也避免被捲入這種模式,但後來越來越身不由己。連比較早到職的計時A也跟著忽略午餐。
所以新人妹妹中午要去吃飯「不好意思」,準時下班回家也要「不好意思」。
明明只是做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也要內疚,光是氣氛就營造出黑心企業的構造。
之後又過了幾周,到我滿四個月後才終於約我面談。
日本人問了一些工作現況的問題,再問我工作三個月(雖然已經四個月了)之後,覺得跟當初預想的有差嗎?
"泥馬的!差得可多了!!"
我回他說我在面試的時候也說過過去在廣告公司做到身體出問題的經驗。
實在不想要拚體力了,跟那些20幾歲的妹妹用一樣的工作方式我也吃不消。
我說:
「我不喜歡公私不分,本來沒打算在工作上講私事的。但是現在這個工作已經嚴重侵蝕我的個人時間了。」
「大家午餐不敢吃,廁所不敢上,下班還要搞到10點11點。我回家吃個飯洗個澡就已經隔日了。」
「沒洗的衣服和沒丟的垃圾越積越多,工作應該是為了生活存在的。如果搞成這樣我不如回去接案。」
業務經理就問我:
「那對你來說,如果能維持WORK-LIFE balance的話,這份工作對你的意義在哪裡?」
我:
「就沒有balance啊!?」日本人都迴避不說話了,妳是在講甚麼傻話?
後來業務經理又問我:
「妳問這個的意思是,如果我跟家人一起住,把家事丟給他們做就好了嗎?」
日本人看業務經理被我釘住無話可說,就開口:
「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內容做不來、很勉強的話,你可以再想想有甚麼其他想做的事。
看是要對客戶,還是做數字管理,你回去想想之後,再擬個計劃。
之後我們再來看新的工作方向實行的怎麼樣,再來調整給薪。」
"你屁咧……加班超多,我還沒全報,只報了25小時就呱呱叫。現在又要拖延試用期過後的調薪!?"
我真的是吃日商太多悶虧了……
之前的工作過試用期只調高比前一份工作高1000,也沒履行過工作契約上的年終獎金。
就這樣一年拖過一年,到它倒閉為止……
本來以為這一次的負責人是早稻田大學畢業的,頭腦應該會好一點……
但看起來沒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