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論的問題,濃縮了兩個方向,一、主觀與客觀認識的邊界為何?(延伸:A的認知世界、A的真實世界、A的想像世界、A的現實世界中觸及到的虛擬世界,這些認知層次互相調配適應形成A性格部分的信念基礎/believe,所有信息的展現都有可能被A給吸收或是否定,認同信息-催眠(視為真實)這是我覺得最困難的部分。
譬喻:所有事件的生成,都是從種子般的想法而來,科技因素使得種子能夠在未熟的狀態(姑且定義熟成狀態是以3次元的方式降落在3次元)被經驗與傳播,經驗者不斷經驗到內在想法與外在信息靠近與緊密甚至穿越,並且影響了原先的看法時,蒐集不同意見是避免封閉主觀的方法,意識型態真的好麻煩
二、多視角-錨點該如何定位?(隱含主體的問題)
ex:a 世俗國家給予了宗教自由使得修行團體的組織存在?(遇到矛盾>常識優先的必要性)
b信仰者宗教實踐時,從個人為中心淨化了自己/世界(的一部分)。互為主體性,在a和b座標之間的矛盾過大,是不是就是惡?
很好,YES(快回來New age了):
所以問題其實是:
當宗教已經被消解在靈性運動的當代,問題已經不是靈性是不是宗教(島園教授的影片已經很清楚的說明,靈性是當代以個人為單位的宗教行為)問題是定義寬鬆與龐雜的靈性運動-需要有別於傳統宗教的標準,更高的緊覺性(因為不是在外面的教堂就在你的身體裡),去衡量合理性與風險 <<<好像廢話,但我想說的是,直銷靈性斂財方式的精緻化、品質沒有保證(付錢拿到證書就是老師-有錢買得起配備升等-跟過去新興宗教中低階級的差異)、風險比傳統更難以評斷 (靈性只是當代去中心化、去標準化、重視個人、自戀文化與情緒問題所呈現的宗教變異現象之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書中印象深刻的是,原信徒在事件後一起生活的型態,雖然只是部分的人,但不知道可不可以說是多元成家的雛形...。 裡面曾經受到教團攻擊而失憶2年的原信徒岩倉晴美,離開之後看到電視新聞的片面報導,卻還能夠做出判斷:加害者的這方應該是我們才是。雖然自己在裡面也經歷過不好的事情,失去的青春也回不來,也對於恐怖行動的策劃完全不知情、與參與行動無關,卻是非明辨清清楚楚的。 想到書中的人並不是多久以前,時間軸的加碼下希望歲月能帶來更多寬容。
差點忘記了,雖然沒有找到相關資料,但是在複習90年代的靈性背景時,想到之前在意俄羅斯的奧姆分部,應該是當地文化把日本奧姆當作是外來的靈性舶來品接受了吧,跟Reiki或是鈴木大拙當作是同系統的東方神秘性。 2011那時候因為華爾街運動、澳洲的金星計畫、然後靈性幾何圖形那時候像是類似的抽屜會順便進來,今天在看火箭影片突然想起當時類似的訊息會說地球表面有地球網格(肉眼看得到被P掉了,陰謀論-資本主義-影子政府用這個控制人類殺小的),沒看到地球網格剛剛搜尋結果出現了德國風水
地球網格線(Global Grid)原來會干擾負荷 – 德國環境科學 ,真的很煩
-知識(正確性能維持較長的時間-真實值)、姑且為真(包含個人訊息交流、千千萬萬的差異立場所呈現的視角、不同的政治背景)、廣告(引起注意、勾引你改變立場的、消費性行為)、垃圾訊息 (捏造、未經證實、惡意)-
靈性問題: 實證的曖昧與不可知作為靠山(形而上X科幻),達到目的的時間差(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好),個別散亂的事件視為因果敘事-交感巫術的解釋方式,各種暗示、催眠手法引起的身體特殊反應、製造混淆(預測未來、安慰劑效用、淺能開發(將神通視為目的)、靈性知識脫離了原生地數倍轉了好幾圈-抹茶在美國後來變成抹茶可樂、麥當勞賣咖哩餃漢堡套餐、瑪黛茶到台灣變成珍珠瑪黛小米酒。 寵物溝通的機制是什麼?條件的鬆散與不可知的必要,靈性在當代的面貌會持續變形幾乎混亂
1 為何這些文章令我焦慮煩躁:似是而非包裝的商業行銷
2 以烏托邦的靈性未來為餌,對既有的政治、經濟結構不信任(煽動)轉向陰謀論(相信蜥蜴人控制、將施打Covid-19疫苗視為政府晶片植入的控制手段)
3 希望進入主流的醫療市場獲得社會認可(納入健保,獲得XX師)
4 黑盒子原先是必要結構,在需要理性與規則的現實日常規律下,個人構造內相對深處的黑盒子,現在被帶到意識表面的方式操作。
5 附會在心理治療產業的計價方式,以千元/小時,上萬課程(給你階級翻轉夢想的新興直銷產業)
是我在的座標靠近這樣的族群,還是這樣的族群真的很多?
(假設是歐美老嬉皮市場飽和,已經成熟所以線開到第三世界)
只是這兩年遇到靈性課程,很接近邪教,因為已經改良過不會達到恐怖攻擊、斂財程度,所以想跟有病的人說小心而已(一不小心會更瘋)。危險的地方:1 自稱這不是宗教是靈性(卻使用宗教元素的煙霧彈) 2身體出現特殊感應(神通=有效=商品價值=自我暗示)3 常識被推翻 (怪怪的、不舒服>>>合理化-接受>>>輕-滿口瘋話、重-去幫別人服務、共構瘋瘋靈性日常style)
自己的反省:貼著地面生活很重要、瞭解貼著地面的知識系統可以讓煙霧彈自行散去、好好的安身立命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讓部分的人呈現這樣的狀態、靈性市場如此氾濫?
關於第三點3嘗試被推翻的狀況描述:在網路上約了不知道是什麼課的體驗,約在對方家(私人場域的半開放),是年齡相近感覺舒服的女同,第一次體驗沒有問題。找了同課程另一個老師-中年婦女帶她老公來,看到陌生老異男嚇個半死,中年婦女給我看課程影片白老異男講瘋話-噁到爆,跟中年婦女表示不想上課了,中年婦女開始講瘋話(使用提問/除障:現在有什麼能量跟著你?)容易接受暗示的阿呆開始跟著講瘋話,最後清楚的表態:我還沒準備好。抓到關鍵字,中年婦女識相的結束了,中年婦女年輕的時候也辛苦過,也看過很多人,事業也做到中國去,what can I say,恭喜妳苦盡甘來。
約(覺得舒服、有好感)女同第二次,說我覺得白老異男很不舒服,女同說她一開始也不太喜歡白老異男B,>>>>>但後來不會了(防衛性被消除了!!!!!!!!!)後來上一堆課現在人生幸福美滿。good luck for you。回家查那鬼課程在201X年的時候在法國出事,在當作是有爭議的組織,兩年前在台灣FB擴散很快就是了。中年婦女有個幾百人的Line群組一直沒進入也沒刪掉。
身邊有一個人跟你講瘋話的時候,你覺得自己被理解了,當10個人講瘋話的時候,瘋話變得不瘋了是一種生活方式,當書店、網路、大眾文化、不同國籍、不同立場長出各種瘋的時候,心理諮商師建議同時靈氣治療的現實場景。大家瘋在一起。
Q什麼會留下來?
網路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我想應該是多少均化了都市與地方的差異,或者反過來說即使在遼闊的地理空間,也能夠即時透過手機在網路上與陌生人進行互動。與大量價值觀差異的人進行薄薄(或多或少)的連結,是當代人的普遍日常經驗。象徵系統的來源除了地理空間之外,網路也是大量進行符號轉換場域。 價值衝突的強弱,最優先違反倫理價值的類別,已經被搜尋平台過濾過(網路世界的有限性,reality 的次序),必須在特殊網域才能夠進行。其他主動和被動參與資料庫,也是各種價值對立衝突融合激盪的環境,文化綜攝與複製。 但集體文本下,還是不免在各軸心強勢文化認同。
價值轉換需要時間累積,自己位置是,面對資訊而看不到內在/在場卻無法建立連結才是常態。有一天大家突然阿北阿北的喊,過一陣子又是其他的用語,或是對好萊塢電影,日劇等主流文化的不耐(追劇心理有很大的時間焦慮,或是停在高潮迭起的日常經驗覺得很難受)90年代的anime 是溫柔鄉,能很快發生連結,用來理解非90非anime 領域的事件(主觀僵化與措置)。象徵判讀功能弱,反應主體思維的固化,對周遭與網路空間的信息逐漸產生微妙的錯位,需要尋找重新理解與縫合的思想體系>>>why I need 正向思考等重制倫理適應體系,以鬆動僵化的慣習
相對於網路與人交會的即時性,能否達成實質的認識與互動,時間成本是必須之外,再來就是彼此交換過程是否順暢了。 或明或暗的語言,能否想像對方情境與立場,都是單純介面互動之外還需要評估考慮的。 每個人的煩惱與觀點都不相同,而人與人的聯繫就是在這些差異上找到中點。也就是完全他人理解的不可能,並且在不可能的基礎上想像到對方的可能需要,人情世故與同理心暫時的結論是這樣。 在這些作用的前提是,我有沒有把自己當成人來感受,內在封閉是怎麼造成的,誠實是什麼時候失蹤的? >>>學習把話講清楚,講重點,講白話。唸研究所跟待業中和重考差不多焦慮,想要快點畢業= = done
相較於過去有清晰組織型態的傳統宗教,New age,以光 天使 (精靈 泛靈)水晶 薩滿 外星 等脫離原生文化的象徵,像是程式碼開放。去讓人編寫自己的靈性經驗,版本故事,正向高頻。象徵概念漸漸形成UI,而且能夠適應現實重大而持續在全球各地存在。(相對於部分沒落的新興宗教被視為封閉、古怪)靈性與流行文化持續在適應堆疊,改變人的生活日常。(瑜伽 靜坐 諮商療癒 夢 飲食 身體工作 星座占卜農業 醫療 室內空間 陪伴動物 others )
大島渚愛的亡靈,前現代農村 ,女主角和情夫殺死老公,兩年後 先是某叔夢到前老公、 再來是其他村民、接著女主角開始在家看到幽靈 其他來的人也會看到。村子有鬼被大家認為事實存在。在關係緊密的共同體平衡失序下,集體的幻覺出現在村落與村民的精神場域裏頭。>>>>台灣的民間信仰能夠這樣觀看嗎?第二人也能觀察到的影像、是否還能夠成為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