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這件事情積在我心裡很久了
想整理一下思緒,所以得傾倒出來
先設定個結論:
「所謂的經驗傳承,應該是傳授在某種情況下可以用何種方法應對,而不是在對方提出困境後,一律以『照我說的做』應對,更不該在新一代的人提出方法後,用嗤之以鼻的態度說:『沒有人這樣做!』」
latest #13
掰噗~
4 years ago
哭哭 (p-tears)
有時候我對「經驗傳承」這件事很感冒。
不知道是不是以前都考選擇題的關係,很多人的思考模式常常囿限於唯一解答,不接受有第二個答案。
還是當年考多選題寫錯會倒扣分數,導致只要有多個解答就會開始慌亂。
但是一道題目本來就會有很多解法,而人生的事故也不會只有一個解答,可是每每長輩擺出一種「我的方法才是方法,你的方法就是笑話」的時候,我就有點想目無尊長。
立即下載
有件事情我耿耿於懷,大概是在教師實習的時候,我只是說蘇軾的畫看起來還不錯,然後我的實習指導老師就嘲笑了我。
她是這麼說的:「還不錯?你是誰啊?妳居然可以評價蘇軾的畫還不錯?你是誰啊?人家可是蘇軾啊!」
話語中還夾雜兩次刺耳的笑聲,導致我能一字不漏地記下她說的話。
至於那幅圖長什麼樣,我先讓大家看一看。
https://images.plurk.com/1fgmhOPVs9v6hnqCewRCn4.jpg
對!就是蘇軾的《木石圖》!
那幅在2018年香港拍賣4.6億港元成交的《枯木怪石圖》
當然,我不可能預知未來,知道這幅畫多麼有價值,我耿耿於懷的是——身為指導我的老師,不是以介紹這幅畫的價值與美感來糾正我,而是以訕笑、貶低的說法「指導」一個剛大學畢業的國文系學生。
我實在不認為這樣破壞一個人的自信能讓她成為一個好老師
當然,我也懷疑我的指導老師,能像評論家一樣嗎?
「此畫看似簡單,但筆意盤旋之中,凝聚成一團不平之氣,由石而樹,由樹幹而樹梢,扭曲盤結,猶如蘇軾有志難伸的委屈。」。
要是她當年能講出上面那段話的一半,或許我就不會到今日還記著她嘲笑我的聲音。
算一算也有十幾年,這樣記著一個人真的很折騰人。
可惜的是,在生活周遭遇到的人常常都是這樣的態度。
我也犯下好幾次這樣的錯誤。
但是到底是誰開啟了這樣的輪迴?在傳承的過程中,把自己居於高位,用貶低他人來增高自己的可信度,又不是PUA。
貶低他人不會使自己變得高尚。
把自己的答案當成唯一解答更是噁心
不管是當「傳承」還是「被傳承」的一方,都應該謹記「方法不是只有一個」、「因時因地制宜」、還有「尊重彼此的聲音」。
然後,真的要改掉嘲諷的語氣
自嘲是無所謂,但嘲諷別人就算了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