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KAMO鴨鴨
4 years ago
「應該被怎樣對待才是合理的」這個標準,其實隨時代變化得很快又很大吧。可是人卻會因此痛苦,會感到一種不符理想的落差與剝奪感。在這種時代,前進和後進之間的差距更令人感到絕望。知道什麼是更正確的就回不去了。可是為什麼會衷心認為哪一種才是正確的,其實也令人感到困惑。痛苦的感覺真的是合理的嗎?或者明明就應該就此知足才對吧、並沒有一個感覺對就對的標準。就算感覺不對,人還是受到各式各樣的東西捆綁著。
MOKAMO鴨鴨
4 years ago
啊,或者換個方式說,人是直到看到新的典範,才能知道原來人與人的關係是有別種可能。直到看到之前,是很難去想像新的關係模式。如果沒有那種來源、那種緣分、那種契機,可能就會想說:「這就是我的命」。因為沒有別的選擇、或者說連有選擇這件事都沒有想過。而且就經驗論來說,「知道」和「親眼看到」和「實踐」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而且這個差距有時候正是痛苦的根源。從知道到不知道如一個向外擴散的同心圓,也與都市化、密集人口、資源的中心與邊緣有某種一致性。但卻不是完全的一致。倒不如說,明明就在最進步的地方卻無法完遂與理想一致的關係者可能是最痛苦的吧。因為他反而無法說:「這就是我的命」而可能會變成「都是因為我不夠好」。
MOKAMO鴨鴨
4 years ago
明明就身在資源的中心,卻對自己說:「那些就只不過是在電視上或網路上才能看到的事情」而將一切留待下一輩子的人,其實也蠻多的。所謂資源的中心,其實仍然充滿種種中心到邊緣的苦痛。所以也很難一概而論。有時候也忍不住想著「倒不如不要知道得好」。自己並不覺得自己是真的那麼不可原諒,但也不想要被世界遺棄啊。
MOKAMO鴨鴨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不管是新的或者舊的關係,可想像的或不可想像的關係,都各自都有不同的挑戰。關於這一點,我覺得每一種都值得尊敬,那些為了讓關係朝向理想所做的努力。在那之中,會沒辦法去體諒別人,我覺得可能也是可以體諒的,吧。大概。不是,因為對方是連如何體諒自己都無法想像。所以煩惱著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無法理解自己,這件事注定是徒勞無功的。能做到的事情也只有在不傷到別人也不傷到自己的範圍內盡力去表達而已。
立即下載
MOKAMO鴨鴨
4 years ago
說歸說,表達也是很不容易。所以創作者真的都很棒。就算不能表達也沒關係。象徵的孤兒們都不是孤單的,這個悠長的歷史中有多少被象徵母親拋棄的孤兒。我相信他們終有一天還是有機會誕生的。(怎麼好像有點「這都是命」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