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的書,Robert Wuthnow以美國60年代的社會運動談論,內部的核心在追尋自由,而自由的定義也因時代背景正被改變中。然後當時的新興宗教出了很多事,也成立了檢查Cult組織。在這裡Robert Wuthnow指出,心理學比起社會學更接受「洗腦」這個詞彙。(就是喜歡社會學這裡)該詞彙帶有情緒性和其他(忘記了)的成分,巴拉拉。也就是之前在找山達基資料時,困惑台灣沒有「邪教」作為key word,用該字彙找到都是中國的討論。
latest #7
總之今天早上問基督教徒對【東方閃電】的看法是甚麼,基督教徒沒有以明確的立場回答。但我是問題是東方閃電是因為1 教義過度偏離主流基督教圈 2 背後有特殊的XX,使得a 號召力、凝聚力更高 b想脫離該組織會發生不幸-XX的控制,是兩者理由,還是只有1的詮釋理由, 基督教徒沒辦法回答。 然後就聊到攝理教。
A 以後如果對爭議的事件,如果不相信媒體就直接去找判決書吧,從判決書裡去確認爭議 B 1997年的事件,學校的助教認識受害的學姊,所以【相信】XXX是無辜蠻無奈的。 C 學姊的遭遇除了一般邪教刻板印象可以拼湊之外,就是遇到對東方閃電的疑問2,她和教主接觸之後開始持續看到不好的東西(來自他人經驗作為真實的資訊,該資訊是從旁聽聞的二、三手資訊)
這裡回應到1 台灣作為宗教自由的世俗化國家背景 2 在組織內部不同位置的人獲得真實的差異 3 內部與外部看法的差異 4 組織內可能十幾年都無法撞見-參與-捲入爭議的面相,對爭議的理解出自自身經驗(位置)回應,遭遇訊息的斷裂彆無法核對,做出回到自身經驗作為判斷依據。此時,事實的斷裂依然存在,但個體用自身的「選擇」行動調適了,在個體真實上,原先的斷裂被消除了。而內部與內部的差異,以組織的制度作為運作的基礎,呈現半封閉的狀態。但外部與內部的斷裂,(或者是外部本身存在更多大大小小的斷裂)依然存在。
世俗化國家給予宗教自由,呈現;一、山達基與攝裡教等持續對外積極招收信徒,進入校園是(各)組織有系統的經營據點之一。 二、信徒在組織內,投入的金錢、時間、關係,都以信徒自身能負擔為準則,多數的信族會認為自己有從組織中獲得利益。三、外部人的視角,出現爭議事件,即使是在台灣,多數組織仍然持續存在。(好像6、70年代德國政府趕走山達基態度強硬跟惚了很多功夫),網路上搜尋會看到家屬上網發問家人因信仰而帶來的關係和金錢上的困擾,但因為爭議未觸及社會大眾(未形成恐怖攻擊),多數僅只是勸退或避而遠之態度。
其實「恐怖攻擊」等概念也值得檢討,只是覺得困惑,宗教自由的好處是社會大眾不會對特定信仰者投以【歧視】等行動,個人可以持續依造個人能夠負擔的成本與組織建立關係。但網路上搜尋的困擾只是事實的一部份,在有爭議組織(或是蓄意騙)在開放的社會中存在,類似的事件就會依然持續存在。 也因此類似事件造成斷裂的部分,組織的責任被隱形了,只剩下個人(信徒)如何去消化斷裂。>>>>攝理教第二個link,說無神論是瘋子自己也是瘋子>>>無神論者是瘋狂的,異教徒也是瘋狂的,異端教徒更是瘋狂的,而我們基督徒,也有屬於我們的瘋狂。你我的人生道路,不管怎麼走,希望你能在基督裡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答案。<<<<這裡又開始了困惑,瘋狂這件事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如果認為自己的立場(無神論)是有根據的,那會怎麼說? 歐---有很多可以說,但是就可以再想想
我的回應是:保有討論事情的空間,還有能夠容許不同位置的人去討論,核對斷裂和包容斷裂,並且探問斷裂與矛盾的成因。這樣就不是瘋吧 。再者,之前就想過,所有的宗教組織,開放財務報表給大眾。起碼那「個人能負擔的成本」就有具體事實能夠被外部檢視與參考的依據。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