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腳踏墊效應(doormat effect)
:人們習慣踩在腳踏墊上並習慣要求腳踏墊接受被踩的事實。常見於面對別人所受的傷害,告訴他「又沒怎樣」、「只是玩笑」、「你很小心眼耶」、「不懂幽默」等等。
對於某些人表達不滿或創傷時,許多這類的反駁,常來自於優勢身分者不能理解弱勢身分者「真的受傷」,上述回應不只否認傷痛存在,也是一概否認傷害與暴力存在。例如多數文化普遍厭女,貶低女人的性和道德成為常見主題,性、親密關係、受害者形象總是對女性不利,性玩笑建立於這種暴力,允許或輕忽了這些暴力的嚴重性並且否認傷痛。
不止是性別弱勢,任何身為較受壓迫或不主流的一方都可能是以「不幽默」這樣的說詞而被迫成為反覆原諒的人。
指出腳踏墊效應的意義在於,理解到「無條件的原諒」不是義務,人有權覺得受傷、覺得不能諒解、不能「幽默」帶過。
latest #7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Doormat 一詞在英文中除了腳踏墊之外還有出氣筒、受氣包的意思。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腳踏墊效應:當無條件的原諒讓我們毀了自己》
▷ The Doormat Effect: When unconditional forgiveness...
「原諒是好的,是正向的,毫無疑問。但長期研究顯示,如果我們持續地原諒一個從不道歉、反覆傷害我們、不尊重我們的受傷、沒有意識到自己造成的傷害的人,並讓他繼續出現在我們身邊,結果將會侵蝕我們的自尊自信,並可能導致自我傷害的意識。久而久之我們也會不再尊重自己,越來越對我們的自我認同感到懷疑。這就是所謂的『腳踏墊效應』。」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沒事啦』『不要擔心,這沒什麼大不了』『下次就不會這樣了啦』『不要想了,忘掉就好』之類的話,聽起來可能很熟悉,都是很典型的腳踏墊效應發言。這造成在互動中的某一方持續地妥協與原諒,並默許另一方持續地侵害他的權利與造成傷害。」
立即下載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開不起玩笑不是你的錯:當尊重被打破,再多的效果也只是難過》
Facebook
責怪自己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它可以讓你不斷地自我檢討,然後一直努力去做一些改變,創造一種「我好像還可以做些什麼」的控制感。同時也會讓你覺得很焦慮,覺得自己好像永遠都不夠。然後長時間累積下來,你內心那個憤怒的自己就沒有地方可以宣洩,累積成失眠、憂鬱,甚至很多很多你也無法掌控的情緒。
當下次你覺得不舒服,但又有人跟你說:「沒那麼嚴重吧?」的時候,或許你還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去表達或反抗說出自己的感覺,那也沒關係,你可以試著跟自己說:「雖然大家覺得不嚴重,但我真的覺得很難過,這個感受是真實的,不是我的錯。」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炎上」內鬨「博恩管不住他」 脫口秀女王龍龍哭訴被老K舞台霸凌 | 台灣新聞 Taiwan 蘋果新聞網
沒有要說這只是個案,但還是放一下這次的起火點專訪。
必須說 5 分 50 秒左右,經紀人轉述律師的發言,在現在的台灣法律制度下是事實,是悲傷的事實。不能說法律上完全沒有辦法主張,但法規幾乎沒有針對貶低與仇恨言論的規範,法院裡大多數時候也都是非常欠缺敏感度,導致當事人就算願意提出訴訟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而且受到傷害之後的當事人很難能夠再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去主張,彷彿只剩下「擁有堅強心理素質」的當事人才能獲得正義。
就算當事人有足夠的心理強度願意去面對這些壓力(與隨之而來更多的仇恨言論),常常也是失敗收場,製造傷害者繼續逍遙法外。就算訴訟居然獲勝,通常也是被害人或吹哨者最後離開了原本的領域或圈子,而加害者居然繼續在原本的領域或圈子中活躍。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ps. 但如果不是脫口秀而是專訪中所引的那段直播段落,我個人倒是認為很可能可以成立公然侮辱。
這些過程中身為一個倡議者與法律人,我還是只能說,現在很多法律改革與法院中的訴訟改革行動,都像愚公移山,或是像薛西佛斯推石上山頂。還是會繼續做,絕望感不足為外人道,但期待有一天石頭上山停在山頂上,終於沒有人再負責當腳踏墊。
可能一直有呼聲但聽得到雷聲看不到雨點的
#反歧視法
通過的時候,石頭會比較接近山頂一點吧。
Crash!🌈玉吐大溪觀世音
4 years ago
追伸:多年前的政治正確與創作自由
@shadowytrue - 【關於政治正確與創作自由】 關於韋宗成的那組圖片,圖片本身已經被討論得很多...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