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最近拜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
覺得個體心理學對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用阿德勒的心理學稍微剖析一下
latest #41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目的論]
首先心理創傷是不存在的
所有的過去只是自己為了當下的目的找藉口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因為我有焦慮症導致腸躁症(常常需要跑廁所)
然後以前有差點在遊覽車上爆拉出來的經驗
導致我現在會怕坐遊覽車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但其實我是為了「不想搭遊覽車」這個目的
而找了以前的創傷當作藉口
立即下載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因為對我來說不坐遊覽車是比較舒服的狀態
所以逃避坐遊覽車這件事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而我所做的只是需要改變自己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課題分離]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今天我的朋友因為我的某個行為生氣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我的行為」「他生氣不理我」是兩個課題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我所做的只需要反省我的行為的對錯,釋出善意
這是「我的課題」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他生氣不理我」是「他的課題」
我不能干涉也不需要去在意
他原諒不原諒我都是他的自由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共同體理論]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共同體間必須無條件的信賴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要接受自我的存在
不能競爭
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必須將所有人劃分成「橫向關係」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幸福感跟成就感是來自於「對共同體的貢獻」
而不是他人的評價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每一個瞬間都必須活在當下
而不是想著過去、規劃未來
活在當下是否對共同體有貢獻
才是存在的價值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我不需要在意朋友圈中所有人對我的評價
我只需要在意我對這個朋友圈有沒有貢獻
他人的評價對我來說是不重要的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有被討厭的勇氣,才是真正的自由」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下午有空再重讀一遍做點筆記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插樓)雖然有些理念我不完全認同(但我也不懂心理學,純粹是個人價值觀沒有很贊同而已)

不過你自己找到方法理解心理問題,你很棒
不過這些都是理解書中的概念,再來就是實踐你整理的東西了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dream3219: 哪裡不認同!
或許我們可以討論看看
來加深我自己對書的理解!
快說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目的論:
1. 心理創傷不太可能不存在

2. 腸躁症我之前工作或壓力大緊張的時候也有,離職後直接全好了

坐遊覽車會想拉肚子可能是有什麼事情,導致壓力存在

如果認為自己是認為坐遊覽車不舒服而強制自己坐,可能也不會改善,有時候遠離那個壓力源反而會好起來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共同體理論:

大多數同意,但不同意不想著過去、規劃未來

雖然書中會這麼寫,可能是因為看書的人被過去所困,或為未來而煩惱

不過人生還是要適度吸收過去的教訓和思考未來啦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dream3219: 目的論在的確是一種很創新的理論
佛洛依德的決定論跟目的論就完全相反
所謂的決定論就是認為「過去」造就了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例如有一個因為在外面被毆打過的人,從此不敢出門。用佛洛依德的作法就是必須撫平他的心理創傷,讓他回想過去,漸漸不害怕了之後就可以出門了。
但是目的論認為,「不想出門」是他的目的,過去被毆打是他為了達成不出門這個目的而造出來的藉口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共同體理論:

不過度在意他人評價,自己的正反評價最終還是自己給予的

也不能過度在意自己對團體的貢獻,過度重視就會把自己當成英雄或救世主,反而他人會有壓力,或對於團隊中的其他人給予過高的期待

例如將自己擺在團隊貢獻較高的位置,忽視他人的貢獻

或是期待團隊的其他人會回饋同等貢獻(但如同課題分離所說的,對方能掏出來的貢獻多少,取決於他自身,你無法干涉)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這兩者的差別就在於
決定論:過去無法改變,你只能接受
目的論:你只要改變你自己就可以了,改變了目的,拿出勇氣,事情就解決了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這是我認為目的論比較實用的地方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dream3219: 共同體理論沒有要在意自己的貢獻啦
而是說,要檢視是否對共同體有所貢獻
這樣才是存在的價值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目的論的重點是:活在當下
改變自己的「目的」就能做到很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SSigma: 不過我認為決定論和目的論不完全是兩元對立的

要使用哪種學說可能要回歸到事情的脈絡?

好比說,是不是曾經發生過什麼不舒服的事情,才讓你排斥坐遊覽車,離開遊覽車的空間就會讓你舒服一點>>決定論

或者你純粹覺得遊覽車一直晃很不舒服,不想搭遊覽車,才演變成反射性腸躁症去逃避這件事,改變自己的想法就能改善這件事>>目的論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然後我最近在看《情緒陰影》這本書,蠻有趣和實用的,有興趣可以看看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我是害怕腸躁症發作,所以不敢搭遊覽車
決定論的話就是:因為我曾經發作過,必須撫平或是接受這個事實,我才能再次坐上遊覽車
目的論的話就是:我只是用「曾經發作過」這個藉口,來逃避或是「達成我不坐遊覽車會比較舒服」的這個目的
我所做的只要改變自己的目的就可以了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好啊我歡迎各種心理學的書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我覺得很有用
小雞*Maomi Ja
4 years ago
啊~那確實那件事你的狀況用目的論比較說得通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尤其是課題分離這部分
在處理人際關係非常有用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不要去干涉別人課題
也不要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dream3219: 應該兩種的說得通
但是決定論強調「過去」但過去無法改變
目的論則是強調「現在」現在的我就能隨時做出改變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所以這是我認為目的論比較受到我喜愛的關係
等於王牌拿回自己手中了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不用糾結於過去
西哥瑪Sigma
4 years ago
我先瞇一下(倒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