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馬鈴薯☆ 分享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這陣子研究綠色經濟,越了解越覺得這東西就是被創造出來的胡蘿蔔。

低級的生產者追逐市場,高級的生產者創造市場。
忘記是在哪聽過這句話,可能是在說蘋果的賈伯斯?
這就是綠色經濟最佳寫照,憑空造出幾千億美元等級的新經濟成長火車頭。

其實還蠻了不起的,跳過開拓市場直接創造市場。
啊這就是美國一直在做的事情(驚覺
-----------------
碳關稅將上路、零碳新賽局開跑!台灣為何該擔憂國際競爭力?
碳關稅將上路、零碳新賽局開跑!台灣為何該擔憂國際競爭力?|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latest #10
〖丁】
4 years ago
看起來是胡蘿蔔其實是關稅壁壘,那胡蘿蔔的比喻太可愛了啦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綠色經濟已經講了好一陣子,開始猛烈加速是因為2021年中歐盟公布的Fit for 55草案,決定推「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就是碳關稅啦
外國的水泥、鋼鐵、鋁、化肥和發電5項高碳排商品必須購買證書,才能進入歐盟市場。2023年試行,2026年正式實施。第二期可能會加入電子產品。←等於只剩三年準備
目前草案排除對開發中國家、低度開發國家的豁免,除非如烏克蘭、喬治亞、巴爾幹半島等個別國家因其電力市場與歐盟一體,或取得與歐盟碳市場連結協議者,否則一律須受到CBAM管制。←這點我個人蠻贊同的免得中國又仗著開發中國家的身分來亂
最重要的是:
草案規定了兩種情形的CBAM責任減免,分別是「已於出口國償付的碳價」以及「同類產品於歐盟排放交易取得的免費碳權」。
簡單來說要減稅,只有產品出口國也有碳交易市場並且付過錢
所以我們看到工總也直接跳出來說要政府趕快規劃,不趕快做死的是出口商自己。
------------
工總白皮書 疾呼政府加速碳交易制度 規劃「零碳轉型」疫後振興
立即下載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所以2021下半年立法院開議就說要提「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改名「氣候變遷因應法」,蔡英文也在世界地球日說台灣要達成2050淨碳排/碳中和。
這可不是為了虛無飄渺的環保,是更實際的產品出口需求。
面對2026碳關稅正式上路的壓力,台灣比其他國家的應對速度慢得多,現在台灣是歐盟前12大產品進口經濟體中,最後3個尚未實施碳定價的國家。
今年修法,明年公告測試,再過兩年就要實際上路,這其實很拚。
還要民進黨能連任才行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中國已經承諾於2060年達成碳中和,2021年7月啟用碳交易市場。
目前這是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場。
雖然說中國嘛,先求有就好,我們都懂。能不能呼嚨過去,搞不好還真的可以,總之拭目以待。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碳中和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在地經濟
再生能源的自產自用、產品用可分解材質、計算碳足跡(運送距離越長碳足跡越高),歐盟的新法案也排除碳補償機制(不能去其他國家買碳權),等於是鼓勵在國內生產。

這怎麼看都是對三十年全球化的反向拉扯,剛好搭上疫情導致的全球化崩解加速發展。

三十年前,全世界都忙著外移產線/降低成本/進軍中國的時間點,你不跟著做就是成本硬生生比別人高一截被淘汰。
三十年後,全世界開始主張綠色經濟的時候,也還是得跟著進行不然會被迫付出碳補償,還是成本高一截被淘汰。
綠色經濟根本就是被創造出來的經濟成長火車頭,現在這台列車要加速了,所有人都得跟上。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說起來開發中國家(aka中國)應該覺得超幹。

歐美把工廠塞到落後國家,省了三十年成本,現在又自動化又碳中和的要逼出口價格上升把產業叫回去,哪有第一名整天在改評分標準的啦(翻桌)

誰叫你是落後國家呢,顆顆。

說好的十三億市場,真正有消費能力的只有幾千萬,也不過就是台灣幾倍,還比不上一個美國,更別說歐盟了。
歐盟說我要碳中和、要綠能、要綠色經濟,做個樣子也還是得乖乖做。

這是為什麼中國這幾年狂發展太陽能和電動車的部分原因。

嗯,但是這樣玩是有代價的。
☆沙發馬鈴薯☆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發展綠能根本上還是靠基礎建設、電網、活躍的電力交易市場平衡需求。
歐美這樣玩也還是會碰到黑天鵝事件,例如德州三十年才出現一次的暴風雪造成電廠集體大停電。
以前聽過一句話說再生能源是有錢人的玩具,某種意義上還真沒說錯。成熟的基礎電網和電廠才能負擔的起波動的風險。

現在台灣是必須做,至少要滿足RE100(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企業)相關供應鏈的標準。這等於是被歐美市場需求逼著改。台灣企業應該也幹在心裡,不過客戶是神,沒辦法,客戶要甚麼就得給甚麼。

但中國碰到的是更基礎的問題。
增加再生能源其實是增加電網波動風險的,正常國家是靠更機動的調配原有發電來補(其實就是叫火力電廠調整發電時間)。
碰到中國會因為政治因素導致火力電廠停機,就爆炸了。
所以到頭來,碳中和要求這東西就是變相的關稅壁壘

因為有個WTO,明著來會被罰,但大家都不想繼續吃傾銷的虧,所以開始拚命高舉環保道德大旗要把低價產品擋在外面。
歐美的吃相還是比中國好看一點,不是明著刁難你,而是弄個大家都可以努力的標準放在那。只是我已經做了十幾年你才剛開始

事實證明用消費市場倒逼改革這招不是中國的專利,歐盟也行。
北七民主黨不要再妄想中國市場了啦那東西共產黨自己吃都不夠

歐盟提出碳關稅,美日也表態要跟進,遠離全球化的列車已經發車,就這樣囉。
結論:哀鳳13坐地起價漲三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