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承上則
想起歌舞劇x動畫結合的形式,勢必會想到迪士尼動畫(根本被他們發展成專屬代名詞了)。昨天又不斷想起我最喜歡的《Moana(海洋奇緣)》,和大家分享這個看起來像是唱唱歌抒抒情的形式可以發展得這麼成熟。

#當然有劇透XD #海洋奇緣
https://images.plurk.com/6BWDwhiaYPj4Sp9sCyMrSL.png
latest #8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在好萊塢編劇理論裡面有一個技巧是,當同一句台詞被說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最好要對角色或劇情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或者玩味成不同意思),不然盡可能不要重複使用。有點像「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的概念,這個台詞的用法在許多成熟的作品都能看見,大家可以觀察~會帶來不少驚喜!
(比如《天能》~大家應該很有印象吧)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Moana》描寫一個心向大海,但卻是部落繼承人的女孩Moana,想要出海看廣闊的世界,卻又被必須守護家庭(自己的島嶼)的責任以及女孩子的身分侷限。在故事初期,他唱了這首歌〈How Far I'll Go〉,描寫大海怎麼呼喚他,他有多想走出自己的路,傳統與創新、理性與感性間的自問與掙扎。

「沒有人知道這趟旅程能走多遠/有一天我會知道我能走多遠」

Auli'i Cravalho - How Far I'll Go (from Moana/Offici...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這首歌第二次出現在Moana決意出海,那天也是他唯一的理解者˙奶奶重病的日子。可以比較看看同一首歌第二次出現的差別,以及它與角色情緒間的關係。(天我每次看這段都會飆淚)

Moana - How Far I'll Go (Reprise) (HD)
立即下載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到了故事中後段,一個人出海的Moana遇到了許多挫折,眼看彷彿再也到不了夢想中的地方,失意想放棄,在掙扎是否返航的最後一刻,去世奶奶的靈魂出現引導他,出現了這首歌〈I Am Moana〉。

歌中奶奶問他:「Moana,你走了好遠,Moana,你知道你是誰嗎?」
於是這首歌回應了上述初期〈How Far I'll Go〉的自問。

I Am Moana (Song of the Ancestors) (From "Moana"/Sin...(歌中奶奶的部分也是延伸自劇中第一首歌,但這裡先不討論 )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注意聽聽這首歌和〈How Far I'll Go〉歌詞與旋律的重疊。
而唱著類似歌詞與同樣旋律的Moana,已經對他自身的意義更加堅定,明白他的家族(根源)與他的旅程之間的關係,它已經不是出海前的他,但他的初心依舊(於是採用同樣的旋律搭配變化),他已清楚「I Am Moana」。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以此為例,可以看到導演如何使用歌曲作為敘事的一部分,並且極有「意識」和「方法」。除了尼采說的「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若〈 How Far I'll Go〉沒有出現兩次並層層遞進,我們(觀眾)可能不會記得熟悉的旋律來自哪裡。看起來如此「易懂」、目標群是孩子的迪士尼動畫,依舊有非常成熟的故事編排,且不斷在「歌舞劇」這個形式中進一步思考可以做到什麽。

我們或許不一定能馬上想起這之間的連結,但我們一定隱隱約約知道「走了多遠」這個提問在故事的重要性。當我們受到撼動時,絕對不只是單純這些歌曲好聽畫面優美,是因為我們在整個作品構成中默默理解了它們在劇中代表的意義,為此被撼動。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

之所以迪士尼公主動畫目前最喜歡《Moana》,不單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也是Moana 不單是這個女孩獨自出海的旅程故事情節很好看,更多是因為這個「作品」有很漂亮的結構,且使用的手法、歌曲都與它的主旨相當貼合,也讓我看到彷彿已經被迪士尼「用到細胞裡用到無感」的歌舞形式,可以有更進一步的使用~

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xuelin | 雪林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p.s.
類似的歌曲多次呼應手法,《樂來樂愛你(LaLaLand)》也有喔~即使是同樣的手法,做起來也能大不同,所以很推薦大家注意到「歌舞」這個類型時,務必不要把歌舞當作獨立的「過場」,裡面往往有許多值得咀嚼的意涵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