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living well)、做個好人(being good)以及何為極好(what is wonderful)三者不僅協調一致而且互相支撐:對其中任何一個的看法最終都必須能經得起對其餘二者的強大攻擊。」
latest #8
掰噗~
4 years ago
你怎麼會這樣想!? (p-unsure)
「我們必須努力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既『遵守平等關心原則』,又『遵守個人責任原則』,我們必須努力以此方式實現之,不犧牲任何一個原則,而是找到兩個原則中有吸引力的觀念。」

偷看人家論文裡引述羅納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在《刺蝟的正義》裡的一段話
為什麼會覺得這麼高的標準可以執行在日常呢?好好過,就會有因為自己好好過而受傷害的人,這就跟做好人相斥了。
兩者之間有吸引力或規則實在太難了。
路過有感而發,不要介意
立即下載
randombomb: 對他其實有說到必須去做一些什麼,而有一些不能做(我沒有節錄那部分),雖然是好好過,但同時也要能遵守個人責任原則
我覺得這就是為何它們必須互相制衡,當我過得好的時候我不能危害、迫害他人而失去「當個好人」的原則;當我思考什麼是真正美好的東西時,不能是對自己不好的事物,比如一段有毒的關係,或許美好,但是失去過得好(living well)的原則,那就無法稱得上是「極好(wonderful)」

在這三者互相制衡時就意味滿足他後述的「平等關心原則」與「遵守個人責任原則」,只是每個人都需要歷程去找到如何實現的觀念
感謝回覆讓我理清思緒XDDDD我是這樣解讀的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定義的「對自己好」、「好人」、「極好(人事物或體驗)」,所以這件事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歷程,它不是教條,我認為是維持健康的身心靈可以訓練自己的一種態度
要辨認什麼是對自己好?怎樣算是好人?
這些不是容易的問題,但這三者互相支撐的架構下,或許可以有更多思考空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