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迪莉亞記得一年級時,初來乍到便滿心期盼地踏入圖書館,不消片刻就讓架上陳列的書冊給吸引注意力。
當她回過神才驚覺自己早已忘記拐了幾個彎,又越過多少層架和窄道,要不是當時還有其他學生在場,也許直到閉館她都無法找回原路。
如今升上三年級的她早已熟門熟路,甚至有了自己偏愛的固定座位,那是和路易偶然發現的靜謐角落。除非期末測驗將至,否則沒什麼人會經過或停留,是一個適合安靜獨處,或讓學生們自在討論的位置。
「原來從巫師角度所描寫的『麻瓜世界』是這個樣子啊。」柯迪莉亞喃喃道,將書本輕輕闔上放到一旁。
細碎的午後陽光透過大片落地窗,散落在《英國麻瓜的家庭與社交生活》封面上。
伸展略為僵硬的上身,她注意不遠處的座位不知何時已有人入座。
那是不曾見過的面孔。但光從對方也知曉這個座位這點,就讓她心底不住泛起遇著同道中人的雀躍。
將視線拉回佔據右側桌面的書堆,以及眼前寫滿筆記的羊皮紙,她已經預習了整個上午的教科書,是時候轉換一下思緒。
瞥向躺在左手邊靜靜等待的「課外讀物」——黑色封面描繪著一張臉,眉心有一隻展翅的禽鳥,羽翼下的瞳仁無色彩如大理石像,卻隱約泛著光,眼窩下方分別有藤蔓與樹根向下蔓延,蜷曲的髮是同樣的樹藤盤根錯結,這張面孔似乎為神祇所有。
柯迪莉亞伸手將書取來,翻至上回留下頁籤的地方,餘下未讀的頁數不多。她迫不及待地開始讀起最後一章節,細細啃食文字,時間彷彿再次靜止。
到了多修兩門選修課的三年級,課業比以往繁重許多,因此午後的偷閒成了最彌足珍貴的時刻。
趁著離期末尚有距離的空檔,雅森可不想放過難得的美好時光。
踏進圖書館大門,舊書香氣撲鼻而來,這是僅屬於此場域的記號,那是比什麼都好聞的香水,而這兒是屬於他的禮拜堂。
克禮思︱雅森
4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照習慣走向老位置,那是個好角落,縱使要多拐上好幾個彎,但能換得十足寧靜比什麼都值得。
若不是有穿梭書庫習慣怕來不到此,能找上的人多半帶著厚重書籍,足以耐心地讀上整個下午。
此處的他們比起學生,更是純粹的讀者。所謂同類,他願以此稱呼。
但那些終究與自己無關,他有更重要的事要關注。
捻開書頁,將頭埋入字句,開始隨著文字徜徉,這是連魔法都無法企及的力量。
無須掃帚,他亦能飛翔天際;無須咒語,他已身在千萬英哩外。
不知時間,已忘空間,自由的靈魂正歡騰著,在霍格華茲最靜謐的一角。
克禮思︱雅森
4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直到指尖被染成橘,他才發覺時間推移。
正巧,來到故事尾聲,他目睹了一場悲劇,被認為悖逆社會的異鄉人,終迎來死亡的荒謬。
雅森若感到悲傷,只能是因為感同主角的身受——究竟誰憑什麼審判誰的靈魂。他幾乎要為之吶喊出聲。
瞬間的孤寂襲來,他以為自己早不被影響,可看來仍沒那麼容易。
輕嘆了口氣,他在深沉的餘韻中起身,任由思緒千迴百轉——卻在剎那,彷彿被施展定身咒,他愣在原地,時間全靜止在一瞬。
沒想過會出現在此的書,正落在一位女同學手中。
她是誰?剛剛就在了嗎?好像是,可她有在讀這本嗎?想必沒有,否則他不可能不注意到。
他一瞥就能認出,那是來自麻瓜世界——雖然他更寧願稱作故鄉——的小說,更是他近期最喜愛的書。
克禮思︱雅森
4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漆黑的封底,人面的眼神空洞,可彷彿正蓄著光;重點是那隻鳥,牠正展翅,牠要飛翔……
「這隻鳥飛向上帝,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薩斯。」
他脫口而出,語音劃破寧靜的空氣,嗡嗡作響。
柯迪莉亞猛地抬頭,眼前繫著馬尾的銀髮少年嗓音溫潤而沉穩,一句話就像強而有力的絲線,將她從書中場景給拉回現實。
對方知道自己正在閱讀什麼,而她也曉得對方所言何物。
「鳥要掙脫出殼,蛋就是世界。」她注視少年褐色的雙眼,心頭鼓譟著。「人要誕生於世上——」
「就得摧毀這個世界。」他倆異口同聲。語落,柯迪莉亞揚起嘴角笑出聲。
認生的她這回難得不感到退縮,也許是那奇妙的瞬間,內心滿盈的感受早已蓋過面對陌生人的不安。
「嗨,同學。」她甚至有辦法主動打招呼,語氣絲毫沒有顫抖。「我恰巧讀到主角辛克萊和艾娃夫人初會的段落,還在困惑書中所說『彼此道路相交的那一刻,整個世界都是家』是什麼意思,沒想到這麼快就有解答。」
人永遠無法歸家。在書中艾娃夫人是這麼對辛克萊說的。但彼此道路相交的那一刻,整個世界都是家。
那是種一見如故的自在,一拍即合的熟悉感。
那幾乎出自本能。
他尚未意識自己上一秒脫口了什麼,卻在接下來的話語鑽入耳中時,更快地接續出口。
——就得摧毀這個世界。
而女孩的話接連敲破裂縫。整個世界都是家。 她說,而他驚豔。
當道路相交的瞬間誕生,便無所謂他鄉、無所謂異同;此時萬物合一,一即是全,我們同等渺小於世,同樣廣如宇宙。
他幾乎敢確定對方此刻的振奮與己相同,盪起共鳴聲足以震得腦袋隆隆。
辛克萊與德米安,原以為只存在小說中的不可思議。
他不自禁地將目光停留在對方額上,中分的淡金長髮恰巧將鵝蛋臉捧出完美弧度,而他凝視著——
「該隱的印記。」他看到了,他知道那是,「妳也有。」
世界正轟然作響。
要是有其他同學在場,也許會誤以為他們在討論某種冷僻的魔法——雖說對於柯迪莉亞而言,這些源自書裡的字句本身就帶有某種魔力。而他們腦中思緒片刻疊合的瞬間,正如同決鬥場上咒語碰撞迸出的火光,短暫而炫目。
也可能是這片刻花火點亮了少年藏在圓框鏡片後的眸子,注視著自己的褐色雙眸此時此刻正熠熠生輝。
該隱的印記。
柯迪莉亞下意識抬起手,以指尖碰觸眉心。
少年極具穿透力的凝視霎時讓她緊張了起來,腦內嗡鳴像晨霧逐漸散去。
她別開視線,略為窘迫地輕笑幾聲,並不是覺得被冒犯,而是在他人視線中柯迪莉亞總覺得自己赤身裸體。
但她仍能感覺胸口有鳥兒振翅。
只是此刻她無法分辨那是來自面對陌生人的羞怯,還是感受到某種必然牽引的興奮。
也許兩者都有吧。
她嚙咬下唇,再次望向對方,拉扯著的嘴角正試圖推起微笑。她實在不擅長面對陌生人,但想更加認識對方的心卻又難以壓抑。
「很開心可以在學校遇到同樣熱愛這本書的同學。我是柯迪莉亞.沃爾德。」
她只希望自己表現得足夠友善。
柯迪莉亞……他默念這名字,名字……對的,與人認識似乎該先報名字!
「雅森。」才剛把意識拉回現場,恍惚中他險些連姓氏都念得打結:「我叫雅森.施特勞斯。」
直到此時,才注意到對方所穿的校袍,上頭也繡著相同的藍。
「妳也是雷文克勞……」當然,應當是,他想。
他逐漸理解分類帽的道理。
遙想入學之際,曾被直問想去哪間學院?無所謂。那時的回答地乍看豁達,實則帶著漠然。哪兒都一樣,分類是為了想被分類的人們找歸宿;反之,不論換上什麼標籤都一樣。
但如今他看著袍上的院徽——老鷹亦在展翅。
所幸是雷文克勞,三年來遇到的人足以讓他這般慶幸,是雷文克勞太好了。
縱使他並沒印象見過對方。他能記住的人本屈指可數,誰讓平時總花太多心力在人之外的所在。
以至於此刻——脫離那短暫的宇宙壯遊後,他不確定如何進行所謂一般人的交流。
「我也是雷文克勞的!三年級,妳呢?以前沒見過妳?我真沒想過會在這看到那本書,那是另一邊的小說,我沒想過會有巫師在讀……啊!難道妳也住在那邊嗎?」
完全忽略自己也穿著顯然易見的藍色校袍,他只努力回想克禮思曾教過的自我介紹訣竅:可以先報名字、年級,告訴對方欣賞他哪裡、想了解什麼……還有,還有什麼?
——但不要一口氣說得太快。
明顯地,雅森再度忘記最後一句。
「噢,對!」雅森連珠炮似地提問讓柯迪莉亞一時間不知道該先回答哪個好。「我和外祖父母住一起,他們都是麻瓜。這本就是和外婆借來的書。」
她將書冊抱在胸前。「原來我們同院同年這麼久,卻不曾在課堂上碰過面。」
又或者見過?只是沒有一個產生交集的契機,好比現在懷裡的這本書,又或是——
「卡繆。」她的視線定在安放於雅森桌上的書籍封面,熟悉的書名令她瞠目,不由自主地向前踏進一步。「你也讀卡繆!」
也許過去是一連串的錯過,如今卻是接連不斷的巧合。
此時的她心頭有無數疑問,有關雅森,有關這些美好的書和震顫人心的文字。
他在讀完之後也有同樣的感受嗎?有家卻無以為家的感覺,有人相伴卻又難以言說的孤寂感。
又或者是否像她一樣,即使向長輩提問,仍對書裡某些段落感到不解——
柯迪莉亞捏著書冊邊角的十指收緊,小腦袋瓜又一次高速運轉了起來,她不知道此時自己臉上的表情是什麼模樣,她只曉得現下只想更加了解眼前這個人。
那份渴望就如同過去埋首於一本好書,亟欲知曉後續發展那般,帶著一點迫切。
「讀完以後,你喜歡嗎?」
克禮思︱雅森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她也讀卡繆。噢!該意外嗎?或該感到理所當然——她怎麼不會讀?該隱的印記啊!
不過短短幾分鐘,人還能更震驚嗎?
「沒錯,我剛讀完。」他趕緊回道,只是面對提問,終叫人猶豫幾秒。
喜歡嗎?甫讀完的他尚未察覺這等意識,隨之而來的感受太過複雜,他尚須釐清……
「我不知道……有好多疑問,我不明白主角他……他是錯的嗎?是惡嗎?他究竟是因為殺了人而受懲罰,還是因為他沒能流淚、沒能表現得像常人而被放逐?那麼,什麼是正常?究竟誰說了算?」
他又一口氣說了太多,但阻止不了,總是如此,無法控制的思緒加速流轉,他止不住語速隨之轉快,如同堆積過久的水窪終於等到導引的水道,一口氣奔騰,宣洩而出。
「老實說,這讓我害怕,假如我能理解主角,是不是代表我有天也會被放逐,會不會有人衝進來劈頭說:你不屬於這裡。」
縱使他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也有足以相處的朋友,可在心底最深的那口黑箱中,他仍擔心一切只是暫時;若體內的那份異常逐漸長大,那將撐破他的身體,他將不成人形。怪物!會有聲音怒吼,滾開!
屆時,那隻怪物要何去何從?
闔上書的那刻,他只感到徬徨,埋藏心底的恐懼竟被翻了出。
克禮思︱雅森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但妳提醒了我,是的,赫塞說過,有些人確實不一樣,那正是該隱的印記。他們必須經歷孤獨,因更多的思考而煩惱,但他們不是一個人。」
誰能想到在抬眼後,恐懼被推翻。宛如對幻形怪喊出叱叱荒唐,瞬間剩下雲淡風輕。
於此之上,他能更客觀地看待這本書。
「這是本好書,我會想再翻上幾次。」
他低頭凝望著書封,斗大的異鄉人映入眼簾。那三個字不再刺痛,不再像沙灘邊的灼熱陽光,滾燙炙燒著,扎得雙眼無法視物。
他終能直視,自已與他鄉。
柯迪莉亞沒有漏看雅森眼中流轉的情緒。猶疑、困惑、憤恨不平,以及恐懼。
對於自我的恐懼。
她想起自己曾在路易臉上見過類似的神情。小小的手心捧著雛鳥的屍骸,纖長的眼睫撲扇,不知所措。
柯迪莉亞這才意識到,原來當時他眼底透露的懼怕,並不是來自掌心的冰冷。
「也許他們——」她改口。「『我們』正是在等待這一刻,被理解的這一刻。」
腦海中被勾起的記憶片段讓她心情五味雜陳,柯迪莉亞牽動嘴角試著微笑,微微蹙起的眉頭卻讓笑容帶了一點苦澀。
「當初讀完我也像你一樣憤慨,不懂那些人到底是憑什麼。單憑片面之詞斷言一個人的好壞,因懼怕而草率地將其推到線的另一側,不曾有誰試圖傾聽過他——」
說到這裡,她感覺血液沸騰。
於是她深吸口氣,調整呼吸。
「讀完以後我失眠整晚,隔天還氣得向外婆抱怨。不明白面對這些誤解,主角為什麼到最後不再反抗?」
——因為,光隻身一人與社會抗衡的孤獨就足夠沈重。
聽完她滔滔不絕的提問,外婆邊喝著早茶這麼答道。
——但這份孤獨不會是永恆。
「可當時我認為孤獨就是這樣了,像沒有盡頭的漫長隧道。」或綿延無盡的漫長等待,柯迪莉亞暗想,緊捏書角的雙手微微沁出汗。「我以為是外婆說的太樂觀了。」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哪怕是帶著該隱的印記,道路相會的那一刻,你我都不再是異鄉人。」發現自己自顧自地絮絮叨叨好一陣,這真是壞毛病。
柯迪莉亞困窘地搔搔臉頰,微笑道:「謝謝你,雅森。」
真是美好。
雅森此刻感覺傳入耳中的每字每句都成了音符,組成的曲調是場盛讚,歌頌的旋律是鄉愁,是根源,在心臟打上一拍又一拍。
他明白,她明白。
他能感到全身發熱,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妳的外婆說的真好,我才要謝謝妳告訴我這些,柯迪莉亞。」
他將書緊緊擁在胸前,感受與心跳同等的躍動。
還有許多能聊,他腦中依然奔騰,對了,不知道她有沒有讀過——
啪!響亮一聲把兩人嚇了一大跳,原在柯迪莉亞桌上的書籍重重闔上,逕自飄了起來往書架方向竄去。
「要閉館了!」「這麼晚了!」這下才發現天色已黑,他們甚至錯過晚餐時間!
可不想麻煩到平斯夫人的二人匆促收拾,畢竟沒人樂意被耽擱下班時間。
只帶上一本書的雅森倒是一身輕,靜靜等待柯迪莉亞收拾著寫滿字的羊皮紙。
真是認真,他想,學期不過剛開始,哪個教授起手就出這麼多作業?噢——
他才瞥見柯迪莉亞懷中的《英國麻瓜的家庭與社交生活》,作為課本他也有一本,可他沒認真到會預習科目。
在腦中嘗試搜索前堂課的景象,仍對對方毫無印象,罷了,他的目光從來只停留在教授和課本上,就算給上一整年,最多也只記得附近的同學,等個長假後又忘得精光。
至少他現在確切記住了,這位新朋友。這讓他腳步輕盈。
二人快步往外走時,他低聲開口:「妳也有選修麻瓜研究,我已經不會意外了,看來我們能說聲下週見。」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說的就是這麼回事吧。
「下週見?」小心翼翼地避免懷中書冊紙捲掉落地面,直到兩人踏出圖書館大門,柯迪莉亞才意識到雅森方才所言何物,震驚地扭頭望向對方,驚訝得連提問也支離破碎。
「你?你也選修麻瓜研究?」
對方只是平靜地點點頭。
原來他們連選修課程都有重疊?天啊!這當中究竟是擦身而過幾回才會如此。
不過仔細想想也是,自己在每堂課上向來都挑選最邊角的位置,平時連和其他同學對上視線都會感到窘迫,更不用說去注意每個同學的臉……
她還是太習慣繭居在自己的薄殼內。倘若今天沒有雅森脫口而出的那句話,也許兩人直到畢業都不會產生任何交集,那會是多麼遺憾的一件事。
「太好了,我相信這門課有你肯定更有收穫。」她開口,已經開始期待起下週的麻瓜研究課程。
原先長廊上零星幾名學生都已散去,注意到三年級宵禁時間近了,兩人一同回到學院交誼廳,道過晚安後回到各自寢室。
夜已深,室友紛紛入睡。
靜躺在床頭櫃的書冊蒙上一層月色,柯迪莉亞身裹薄毯側臥床上,注視著,那張屬於神祇的面孔暈著光,破殼的禽鳥在祂眉間展翅。
下回,她要試著成為踏出第一步的那一方。柯迪莉亞暗想。
小小的決心是小小的種子,在睡意席捲之際默默埋進她的心房。
下週見,他們說好了。
回到寢室的雅森跪坐床上,面對床頭的書架痴痴出神。那姿態如最虔誠的信徒,他凝望著珍藏的書籍,窗外淡薄月色照出雙眼閃爍。
他回想今天的奇遇,以時間的線性向前勾勒,若往前推移,他們曾在多少地方擦肩而過,錯過了一次又一次。但今天卻不一樣,為什麼能夠突破,為什麼是今天,難道只是巧合嗎?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一切的迸發必然發生在今日。
如同種子在某天破土,可我們不會說發芽是巧合。生物學家會說那是吸收來自泥土的能量,土壤是由岩石的風化而成,而岩石則是……
萬物皆有來由,那是經年累月、日積月累而成,於是我們能肯定說種子會發芽,只要有足夠營養的土壤。
克禮思︱雅森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沒錯!生活就是土壤!
每天所經歷的如同微生物或有機物,它們轉化、積累成為養分,於是有一天,在那必然的一天,種子將會發芽!
得出的結論讓他的眼神越發閃亮,他要伸手摀著嘴才沒尖叫出聲——他畢竟還記得室友的存在。
都說得通了!正是因為曾有過煩惱與質問,迫使他追尋答案,他反覆思考、閱讀、領悟……到今天才能讀進這些書,說不上透徹但至少稍有理解,所以他才會拿起一本接一本,並在午後前往圖書館,然後然後……
一切就這般合情合理地誕生,在這之前,未有一分一秒能稱作白費,既然如此,就無所謂錯過。
終會是今天,終會發生於此,他們將相遇。
他不記得自己當晚以什麼姿勢入睡,但他記得就在那晚,記憶中數一數二滿足的夢境到來。
兩隻掙扎許久的鳥兒破殼而出,在藍天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