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呱_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無事的守護神》
—愛與死永遠都伴隨希望

這是一段追尋死亡真相的旅程,
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是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
是正義究竟為何的理念碰撞,
以及有點老套、
但我想不到更好的形容,
是關於「愛、勇氣以及希望」的故事。

Facebook#無事的守護神 #蘭迪里貝 #博識出版 #Patron_Saints_of_Nothing #Randy_Ribay #小說 #不讀會死 #讀嘛讀嘛 #瓜呱看什麼
瓜呱_
3 years ago
對於故事發生主舞台的菲律賓,作為台灣讀者的我們所知道的,絕並不比主角傑伊知道得更多。作品本身情節並不複雜、和沉重的背景相反,節奏又明快,很容吸引人一直讀下去,而且總在意外的地方被戳到淚點。雖然以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在作者(以及譯者)流暢的筆法下,可以很快輕易地勾勒出,主角「我」,是一個帶著東南亞五官特色、皮膚卻是屬於「美國」白皙的瘦小青少年形象。

主角的困惑,不只是因為面臨升學的徬徨、和友伴的隔閡、對於家庭的疏離——更是對於血緣/原鄉模糊的困惑。所以他渴望被理解、然而,又主動讓可能理解他的人離開。伴隨這份不解的是遺憾,推動了他踏上這段追尋的旅程。
瓜呱_
3 years ago
藉由主角不斷地探問,我們也逐步「認知」(而非「理解」)菲律賓「現在」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在西方和當地的眼光下,關於杜特蒂的掃毒政策會是如此極端的看法?而包裹住他堂弟死亡的重重迷霧,到底又是什麼?
精彩的地方於焉展開,隨著故事進展,我們不見得能夠得到真的「解答」,反倒有可能和主角一同陷入更多的質疑之中。

然而,
是否準備好接受「不完美」的真相?
是否有辦法承受所謂的「真實」?
而為什麼,有人能為了他人的正義付出生命作為代價?
又為什麼有人需要為真相、為正義公理付出生命?
瓜呱_
3 years ago
——「如果人們根本連事情的真相都不知道,那他們絕對不可能得到正義。」

其實一開始對於書名的想像,「守護神」一詞使得我預期會有和當地傳統信仰相關的內容(還以為會是個有點幻想風格的故事),然而一直到尾聲才破題,讓我蠻意外的,不過的確是和宗教有關—「聖無事」、無事需要看守的聖人—是個非常溫馨、有點可愛,又扣回故事內容的書名。

對於角色塑造的形象也很有意思,無論是那些「大人們」——醫護背景的父母、擔任警界高官的大叔叔、曾任律師營運 NGO 的姑姑、作為神職的小叔叔,這些似是救助人為己業的親族,對於堂弟的離開在某種程度上,都表現的漠然。而相對主角傑伊的「在」,逝去之人朱恩雖已「不在」,卻異常有存在感,在信件裡透出的形象是一個富有同情心、聰慧易感又懷抱理想的少年。以及懷抱著記者理想的米雅展現出的機智和行動力。
立即下載
瓜呱_
3 years ago
這當然也是個屬於成長的故事、是一個帶著啟發性的故事,對於生死、階級、性別、性向、政治、歷史、信仰種種命題,在其中都有思索和反詰,或許不完美、或許結論不夠深刻,但藉由這本書,拋出一個又一個的問號,看見更多可能性。而我們懂得永遠都不嫌多,也永遠都不嫌晚,思考是最鋒利的武器,不要忘記對於真相的渴求,去面對、去詢問、去追求,即便我們不可能真的同理他人處境,但傾聽才是理解的方式。

——「真相是一種飢餓的東西」。也要記住,真相有可能會傷人,就和人性一樣是多面、立體的,取決於要用什麼的角度去判讀它。「『這世界所有的黑暗,都沒辦法熄滅一盞蠟燭的光明。』請想想這句話的真實性,以及它的意義。」
瓜呱_
3 years ago
*****
雖然對菲律賓的歷史和現況所知有限,
然而從小說裡提供的線索來看,
曾被殖民、外來政權的歷史、貪腐的歷任掌權者,到現在以「正義」之名行壓迫之實的讀採者,還有覺得這樣的政府是有決心做事的普羅大眾,各方各面都好有既視感喔……
對照回台灣,關於轉型正義/修復式正義的部分,覺得很沉重。

還有覺得很可怕的是,底層人民選擇吸冰毒的原因竟然是便宜、容易取得,而且比食物更容易填飽肚子……好悲哀,好恐怖。
這就是真的以他者眼光,絕對無法理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