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據說年底大家都會列今年讀了什麼書的書單,我仔細回想發現自己好像過去一年沒看啥書(沈默
不優,這樣不優。
要看書!!!!(大喊
以此自勉,絕不可忘。
https://images.plurk.com/Dqg4kLxcUoa5xmiAeB9PV.jpg

本子看得倒是不少,嗯⋯⋯

https://images.plurk.com/1tjSiAuHhcbuZDHJIBtWLI.jpg https://images.plurk.com/1NqBWmeRmXcn7umIBjCHPv.jpg https://images.plurk.com/2LuhwQogPSACa4BPWkdZ76.jpg
latest #178
伊塔羅三部曲:
《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分成兩半的子爵》
菲利浦.K迪克《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銀翼殺手》)
斯塔尼斯瓦夫.萊姆《索拉里斯星》
立即下載
安迪.威爾《挽救計畫》
卡謬《卡謬札記》
喬伊斯《尤利西斯》
段成式《酉陽雜俎》
戴維.法雷爾.克雷爾《哲思與海》
彌爾頓《失樂園》(搭配畫集〉
爱默生 《厄洛斯》(Eros)
世界的意義其實很簡單,各種解說卻冗長紛繁,無非是愛與被愛。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載瞻星辰,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後八字極難解,須對應「洗煉」而思。
《會飲篇》、《阿爾西比亞德》
阿爾西比亞德與蘇格拉底的對話,同性之愛與靈魂伴侶。
阿爾西比亞德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據說也是戀人,據說,
弗雷澤《金枝》
埃涅阿斯必須折下金枝,才能尋找冥府中的父親。
金枝位於何處?據說那是內米的一座森林,是羅馬狄安娜女神的聖殿所在,那裡的祭司將以「弒殺」的方式更換,強者由流血儀式來認定;森林裡的妖精、女神同時保有聖潔與血腥兩個面孔,而這只是弗雷澤思索的開端、《金枝》寫成的契機。
文明背後,為何會容許血腥的儀式?
人類對巫術的追求,隱藏在宗教、神話,歷久彌新,百代不衰。
斯塔尼斯瓦夫.萊姆《其主之聲》
《菜根譚》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
天地本寬,而鄙者自隘;
風花雪月本閒,而擾攘者自冗。
劉亮程《本巴》
「本巴」一詞來源於蒙古史詩《江格爾》,指的是一處安逸、猶如天堂一般的古國。
說唱《江格爾》的詩人有一個特殊稱呼——「江格爾齊」。
羅森《詩與哲學之爭》
哲學家和藝術家的爭論似是而非,他們討論的並非「何謂永恆」,而是「什麼才是永恆最靠近的人造物」。
王維潔《場所之石:南歐廣場的歷史--由古典希臘至巴洛克》
場所之石:南歐廣場的歷史--由古典希臘至巴洛克
王維潔《方舟之石:基督教堂千禧之演》
方舟之石:基督教堂千禧之演
理查德《非自然死亡》(譯林新書)
《非自然死亡》:英国传奇法医理查德·谢泼德讲述法...
然後我意外查到2018年日劇《非死然死亡》,窪田正孝有演欸,好來看(立刻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卡爾.奧爾管弦作品《布蘭詩歌》
根據《布蘭詩歌》所作,裡面最出名的一首拉丁文詩《喔!命運女神》
哦,命运女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Carl Orff - O Fortuna ~ Carmina Burana命運幾乎與「厄運」畫上等號,也許就如梅洛龐蒂在《人類與逆境》所說:「當我們的主動性陷入了身體、語言或大千世界的襁褓裡,並不是因為邪惡的鬼怪存心阻撓,而是我們存有一種惰性、一種消極的抵抗,一種感覺上的猶豫不定——一種無名逆境。」對命運的察覺發生於消極與無能為力之中,並且將之扭曲一種名為瘋狂的態度。」
「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討論如此瘋狂,不過是因為人們抗拒一個與我們非常接近的真理:或許因為我們比任何時代更接近真理,中間沒有面紗阻擋,於是我們認出險惡的逆境,這命運的變形。」
帕斯卡《思想錄》
帕斯卡的賭注,講述了人們為何需要「相信上帝存在」。人生存於無限的宇宙,不確定性充斥在你我的日常,例如人的生命高於虛無,卻必須在無窮之前屈膝;或是神蹟時有時無,不由令人懷疑它的取向——蒙蔽多數人,用以啟發剩下的。
對帕斯卡而言,人類相信上帝,更趨近於在賭局裡,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選項下注。
但即使帕斯卡指出人類生活於茫然中,「人是會思考的蘆葦。」被宇宙毀滅時,人仍舊高貴於那致他於死地的一方。
彼得·沃德(Peter Ward)和唐納德·E·布朗尼(Donald E. Brownlee)《地球殊異:為何複雜生命在宇宙中並不普遍?》(Rare Earth: Why Complex Life Is Uncommon in the Universe)
從費米悖論來看,宇宙是否存在著其他高等文明與生命體,實為一大悖論。
從尺度來看,宇宙顯著的尺度和年齡意味著高等地外文明應該存在。
但從概率來看,但是,這個假設得不到充分的證據支持。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便有地球平庸說、地球殊異說,以及延伸的思考——大沉默。
劉慈欣《三體》
牽涉天體力學的三體問題,近期蠻有熱度的科幻小說。
引無數科學家競折腰的「三體問題」到底有多難?
(思考
尼爾.史蒂文生《潰雪》(Snow Crash)
正式使用「元宇宙」(Metaverse)一詞,元宇宙結合了物質與虛擬兩種世界,在元宇宙世界裡人們享受逼近真實世界的自由,但在虛擬世界裡,人們必須將自身的存在「高度數據化」,以確保自己能進入虛擬世界,並在其中建立自己的獨立空間。
元宇宙用科學接觸了哲學問題:靈魂的界線,一旦人們的存在能夠轉化為數據,那麼竄改與操控將成為技術的競逐,人類情感的因果,能在彈指間一筆勾消。
至今,人們尚未能定義何謂元宇宙,但正如赫胥黎所說:「科幻小說激起人們的思考,因為它們是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
黑塞《納爾奇思與歌爾德蒙》
倘若有兩個人,分別代表了兩種原則,代表了兩個始終相反的世界,那麽這兩人一旦相遇,他們的命運就注定了:他們必定會互相吸引、互相迷戀,必定會互相征服、互相了解、互相促進,抑或是互相毀滅。
喬叟《坎特伯利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遊戲氛圍塑造了獨特的幽默,這種幽默上升至一定高度則成就了反諷。反諷的用意不在於提供後來讀者較真的可能,而是告訴人們,如何在脫離現實的情境中,露出對一切如實不虛的笑意。
《十日談》是他靈感的繆思,它效仿的對象,《騎士風雲錄》是對它的擷取。
史蒂芬.納德勒《不馴的異端: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
斯賓諾莎的《神學政治論》提到:《聖經》實際上是一部人類文學作品,所說的也未必是「真理」。

又、又一本要看......
費爾南多‧佩索亞《惶然錄》
「有許多船開向很多港口,但沒有任何一艘能夠開往生命不痛苦的地方。」
卡山扎契斯 《希臘左巴》
特掃隊長《那些死亡教我如何活: 一位清掃死亡現場者20年的生死思索》
弗洛姆《人類破壞性的剖析: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對人性最全面的探索與總結》
哈特《法律的概念》
法律之前,沒有局外人。
伊唯塔.傑魯巴維《房間裡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緘默與縱容》
台大有。
本雅明《開箱整理我的藏書:談書籍的收藏》
激情近於瘋狂,藏書者的瘋狂近於記憶錯亂。
羅伊·索倫森《悖論簡史:哲學和心靈的迷宮》
這本書分別有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和2022年九州出版。有趣的是2007年版的主視覺用的是艾雪的作品。
再次證明:和傳統藝術家相比,數學家和哲學家更喜歡艾雪。
(美)彼得·德魯克《經紀人的末日:極權主義的起源》
從靈性秩序到智性秩序再到社會、經濟秩序崩解。
我其實對裡面羅馬尼亞的哲學家蕭沆有興趣,他誕生於羅馬尼亞盛行法西斯主義的時代,他的作品充斥著悲觀和絕望,被視為虛無主義的人物。我只大概讀過他寫的《眼淚與聖徒》,不過被稱為小尼采的他若是如此,我大概也可以理解為何有人會視尼采視虛無主義(雖然他不是)。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year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羅馬)波其武《哲學的慰藉》神學論文集‧哲學的慰藉譯林版本。
波其武如何論述上帝意志與自由意志?假使人類就是賽馬場上觀賽的觀眾,知道第一匹馬何時跑到終點而不干預,那麼上帝就是觀眾之外的觀眾,看著賽馬場與看賽馬場的人,他保有全知,但不干預。
(日)芥川龍之介《地獄變》、(唐)吳道子《地獄變相圖》
芥川龍之介改寫《今昔物語》和《宇治拾遺物語》裡的故事,描述繪師良秀燒死自己女兒,最終繪成《地獄變》屏風的故事。
無獨有偶,唐代吳道子曾在趙景公寺中繪下《地獄變相圖》,據說其圖逼真令人不寒而慄,廣笑和尚曾評道:「未見地獄者,不足以繪此圖。」
據傳,這幅畫正是吳道子殺害青年畫師皇甫軫後所繪,也是吳道子對自己行為的懺悔。(《唐朝名畫錄》)
克勞奇《人生複本》、《記憶的玩物》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大塊有一套Giant系列我蠻想看的,他把幾個有名的物理學著作彙整出版,除了《自然哲學》、《相對論》、哥白尼《天體運行論》、克卜勒《世界的和諧》等。
主要是近期我想釐清一下德國哲學發展,德國哲學相較於法國、荷蘭、英國等地,起步算晚,但受啟蒙運動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哲學轉向兩條路,一條是延續路德教派,以改革教會腐敗為主,但仍未屏棄對上帝信仰;另一派則是以自然哲學和理性出發,其中集大成者,便是萊布尼茨。萊布尼茨在哲學上,除了延續希臘德謨克里特原子論觀點提出「單子論」外,他對空間和時間的解讀,也是一反牛頓提出的「絕對時空」概念。
於是產生了 克拉克和萊布尼茨的論戰。克拉克:空間與時間是絕對存在的,還是相對的關係?
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
馬丁.普克納《文字的力量》
蘇東坡講過一句「人生識字憂患始」,這也是一種力量沒錯。
黑格爾《美學》
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有余溫。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褚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人最不能原諒的莫過於被迫從真誠的熱情中醒悟,明白過來那個曾令他們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們失望的人。
(看這句話馬上想到小哥,張家人為了挽救已經搖搖欲墜的家族,將他打造成那個活了三千年的聖嬰,最後卻被汪家戳破他的身份不過是張家與藏醫白瑪的私生子,從此張家威信全失,張起靈也從聖壇跌落地獄。)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year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森護《歐洲紋章學解密:構造、圖形寓意、分辨技巧……從紋章探索有趣的歐洲歷史文化演進》歐洲紋章學解密:構造、圖形寓意、分辨技巧……從紋章探索有趣的歐洲歷史文化演進 (電子書)在梵蒂岡展後,我覺得有必要了解一下歐洲紋章學。
勞倫斯.普林西比《煉金術的祕密》
話說我看的第一本煉金術的書是大陸出版的《 尼古拉的遺囑》,不過和平出版社的排版排得⋯⋯感覺很像童書。
不過書裡的尼古拉.勒梅基本上可以確定就是羅琳提到的尼勒.勒梅了。尼古拉的遺囑
拉提西婭.巴比耶《塔羅博物館》
介紹塔羅牌面的演變,占卜意味較少,歷史軼聞的內容較多。
青柳碧人《小紅帽,在旅途中遇見屍體》
融合西方童話寫成的推理小說,Netflix有真人上映。『赤ずきん、旅の途中で死体と出会う。』ティーザー予告編- Netflix
欲望分子多巴胺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愈簡單越強大》越簡單越強大:奧坎的剃刀如何釋放科學並塑造宇宙論述奧坎剃刀的背景。
池上俊一《甜點裡的法國》
所謂的「甜點」,就和時尚與社交禮儀一樣,是當地的文化精華之一。甜點能成為精華,是因為它並非生存所必須的食物,而是作為社會關係和文化的潤滑劑、協調工具,以多餘之物而附加存在的。所以,甜點除了和地位、權力連結在一起,也和消遣、喜愛打扮的心情有關。
達米安.魯德《悲傷地形考》
讀到傅立葉的烏托邦時查到的書,傅立葉主張的烏托邦理論是:讓人類返回品行和美德都顯得多餘的社會。
日本的佛像與寺院(插畫版完全指南)
讀《陰陽師:醍醐卷》的〈吹笛童子〉時,提到廣隆寺(こうりゅうじ),其中比較常提到的是思惟彌勒像。
https://images.plurk.com/3TfvvqQwzY4kevgb7atUBx.png https://images.plurk.com/1E4p5Rst2HDKRWEqXOK5Vc.jpg
微笑彌勒思索如何救度眾生,另一尊與他相對的則是哭泣彌勒。【見仏入門】No.1京都・広隆寺(こうりゅうじ)の仏像/国宝弥勒菩薩半跏思惟像やその他の仏像|仏像リンク我找不到廣隆寺供奉的大日如來下的四菩薩(分別打鼓、吹笙、彈琵琶與吹笛),不過因為該寺也有供奉藥師如來,所以倒是有找到十二神將。
https://images.plurk.com/1dbc1L7Q3OxEKyKRzc8jwV.jpg
根據《藥師經》記載,藥師佛琉璃光如來發下十二大願濟渡眾生,其中十二神將便是對應其所發大願的助力者。
蘇珊.克拉克《皮拉奈奇》
《英倫魔法師》作者的作品,算是近期我比較有興趣的書。
皮拉奈奇(大陸譯作皮拉內西)指的是威尼斯的銅版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想像的監獄》,他著迷於羅馬建築,繪製許多羅馬建築遺跡,但《想像的監獄》是他最膾炙人口的作品。
《想像的監獄》繪製出一種「無窮盡上升、永恆反覆的恐怖」,皮拉內西式的監獄,事實上給予的,正是迷宮的感覺。
澀澤龍彥在〈關於螺旋〉一文中引用皮拉內西的該系列版畫,螺旋是向中心的無限收縮,向外的無限擴展,監獄裡的囚犯被困著——不是待在定點無法動彈,而是被迫進行永恆的行走。
皮拉內西的監獄是一座迷宮,它的噩夢不是源自於幻想與陰暗的因子,而是法則的,他有著穩固的建築樣式、遵從三維空間法則。
https://images.plurk.com/3qnSWrGRIApZeC0jIHpmdT.jpg
伊拉斯謨《愚神禮讚》愚神禮讚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蓋文‧普瑞特─平尼《看雲趣:從科學、文學到神話,認識百變的雲世界》看雲趣:從科學、文學到神話,認識百變的雲世界(10週年新裝版)積雲的英文Cumulus,指的是拉丁文的cŭmŭlus,有「一堆一堆」的意思。
歐洲文明真的離不開拉丁文跟聖經呢。
菲利浦.威爾金森《幻影建築:世界頂尖建築師最想建造的50個夢幻建築》幻影建築:世界頂尖建築師最想建造的50個夢幻建築裡面有提到一個圓形監獄Panopticon,這種建築讓我想起遙遠以前看的Psycho pas第二季的內容——簡單來說圓形監獄就是個監視系統,迫使人們在知道違反規則會被懲罰以及不知自己是否讓被監視下,選擇服從,具體我要再調回來重看一下。
說來真諷刺,圓形建築從羅馬萬神殿到中世紀教會建築都被視為一種完美、神聖的象徵,到了社會學家邊沁跟傅科筆下就成為權威的結構。
托馬斯‧桑德庫勒《阿道夫.H:希特勒,一個獨裁者的一生》阿道夫.H:希特勒,一個獨裁者的一生(新版)希特勒《我的奮鬥》──不是禁書,也不再是禁忌 - 報導者 The Reporter託藤木稟的福,讓我很認真地想找希特勒的自傳來看,麥田預計出版的這本,感覺可以先當個前導書。
歷史上讓人髮指的人物,也是個喜愛藝術的收藏家。成功騙過專家的贋品製造者,名畫偽造大師漢·凡·米格倫的傳奇故事於是希特勒被米格倫騙買一幅假畫的事,反而讓米格倫從製作偽畫的犯人變成人人稱道的英雄,很神奇。
澀澤龍彥系列
宮澤賢治曾經這麼評價他(大概意思):
日本如果沒有澀澤龍彥,那會有多單調乏味。
我第一本看的,特別去買簡中,因為台灣沒出。胡桃中的世界思考的紋章學怪奇人物博物館:妖人奇人館高丘親王航海記黑魔法手帖幻想博物誌毒藥手帖異端的肖像惡魔的肖像
艾德蒙.德瓦爾《白瓷之路:一位瓷人串連東西方的朝聖之旅》博客來-白瓷之路:一位瓷人串連東西方的朝聖之旅>內容連載腦袋隱約有個印象,不知在哪看到說以前西方人剛接觸到中國瓷器時,以為是用蛋殼做的。
色斯金《黑洞戰爭:我與史蒂芬・霍金的理論之戰,力保量子力學安全無虞》黑洞戰爭:我與史蒂芬・霍金的理論之戰,力保量子力學安全無虞
伊恩.柯德威、達斯汀.湯瑪遜《四的法則》四的法則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孫有蓉《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論美,論愛:柏拉圖《費德羅篇》譯註臺大苑舉正教授推薦的譯本,我蠻喜歡苑老師上的西洋哲學史,之後換這個譯本讀讀看。
剛看到孫有蓉也有跟其他人合作寫了這本,難怪這名字有點眼熟。水變成冰是哲學問題?12位大哲學家╳11次劃時代重要翻轉,一部寫給所有人的自然科學哲學史
《波西傑克森》第6集波西傑克森6:天神聖杯(限量贈送_波西特典人物板)當年讓我坐在書店嗑完全套的作品,終於要出6了。
萊爾頓寫了好多這相關,埃及神話背景的《埃及守護神》、北歐神話的《阿斯嘉末日》、羅馬神話的《混血營英雄》,還有希臘神話的《太陽神試煉》。
但我都忘記劇情了,看來是時候等哪天收電子書了。
羅素《為什麼我不是基督徒》為甚麼我不是基督教徒有兩句話我覺得說得很好:
希臘哲學家基本上是唯物主義者,而西方哲學除笛卡兒外大抵是懷疑論者。
羅素的這本則是宗教觀點的懷疑論——即不可知論的討論。
附帶一提,台漫有個作品叫《不可知論偵探》,主角是道士但加上民俗跟斷案元素,有點興趣。CCC傑作《不可知論偵探》:民俗、推理、新臺灣奇案 | udn遊戲角落
馬克思主義及唯物主義辯證法相關書單什麼是唯物辯證法?:入門簡介和建議書單意識形態(Ideology)在政治學的分析裡,指的是一種有脈絡可循的社會哲學或世界觀,它與觀念的相異之處在於它通常是一套嚴謹、可以上溯至某位思想家或哲學家的思想,能夠激發追隨者表現出共同的企圖心,藉以擴展、影響國家公共事務的力量。
馬克思主義背後代表的唯物辯證法,也是對於19世紀中期盛行的黑格爾唯心辯證法的脫胎換骨。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杭亭頓《第三波》、拉斯威爾《政治:誰能得到什麼?何時得到?如何得到?》
政治學準備用書。
讀到個蠻諷刺的東西,政治學普遍會上溯到亞里斯多德,一般認為亞氏是首先將政治獨立為一門學科的學者,他認為許多事物都是建立於政治學上,於是蒐羅了100多個城邦的政治情形,並以「掌權者人數」及「為公利為私利」為標準,將政治區分為6種型態。
掌權者多寡-一人、少數人、多數人
公私-為公、為私

其中最壞的組合多數人+為私的政治情形,亞里斯多德將其稱為暴民政治,英文寫作democracy。
現在翻譯為,民主
https://students.aiu.edu...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歡迎光臨博客來
臺灣華文電子書庫
為何資本主義社會在19世紀末並沒有如馬克思預測,因為財富不平均與剩餘價值導致無產階級革命發生? 列寧認為是因為資本主義已向外擴張發展為帝國主義,被剝削的階級從國內的勞工,轉向殖民地的人民,藉由獲取殖民地更低廉的原物料及勞工,反而有更多利潤撫平國內勞工的不滿,降低後者對革命的欲望。

如今雖然已沒有殖民地,但類似的概念促成了海外分公司的情形,也就是新帝國主義。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歐赫貝奇幻地誌學(新修版)
5/28時報要上新版,第一版距今也已經16年了,不知是不是有再潤飾文字還是新增內容,前一版有些地方讀起來有點卡,但當初不太曉得是不是法文就這樣寫?

這套以字母A-Z杜撰出不同的國家民情及故事,有些還隱約有呼應,但細看其實這些國家都是歷史上有的變形,蠻喜歡的。

而且每個地點都有插圖,適合無法在腦海裡想像畫面的讀者。歐赫貝奇幻地誌學A-I:從亞馬遜女戰士國到靛藍雙島【全新修訂版】歐赫貝奇幻地誌學J-Q:從翠玉國到濟諾塔島【全新修訂版】歐赫貝奇幻地誌學R-Z:從紅河流域到季佐特國【全新修訂版】
傅柯《性史》、《知識考古學》知識考古學性史:第一卷 知識的意志性史:第二卷 快感的使用之前看的是《古典時代瘋狂史》跟《監視與懲罰》,後者印象最深的是提到以前的懲罰,或者說酷刑,實際上是一種表演,他們透過對罪犯的殘酷手段,反向將劊子手塑造成可惡的,而將罪犯塑造為可憐、可敬的,這種表演勾勒出人的向善。

這點我印象蠻深的,以前我曾經想過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不論是地獄,還是冥府,死去之人的靈魂遭受的痛苦仍然是肉體式的酷刑而非精神式的,是否也說明了比起精神的懲罰,肉體的懲罰更具有表現性呢?
威廉《當代的各種主義》Today's Isms
https://www.amazon.com/....
概要介紹政治學各種現代主義學說的作品。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坎伯、羅賓遜合著《為芬尼根守靈析解》為芬尼根守靈 / 析解原書是喬伊斯的《芬尼根守靈夜》,據我所知現在並沒有全本的中文翻譯,因為光是原文就沒多少人可以懂喬伊斯在裡面塞的各種神話暗示。

看過關於《芬尼根守靈夜》的軼事,據說這本書大半內容是喬伊斯跟出版社編輯一來一往時補上的,換言之當時編輯收到的註解稿比原文還多,這絕對是編輯最想打死的作者類型之一。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約翰.狄克森.卡爾《三口棺材》三口棺材算是意外翻到覺得有點意思的推理作家,跟阿加莎·克里斯蒂、艾勒里·昆恩兩位推理作家並稱「黃金時期三巨頭」,擅長構思各類型密室題材,《三口棺材》據說是其中之最。

話說不久前遠流還接續從2022年開始出的阿嘉莎.克莉絲蒂20週年紀念版全集,那個數量也太可觀了圖書館可以請你們買這版嗎克莉絲蒂繁體中文版20週年紀念珍藏53-66另外韓國其實有一部原創音樂劇就叫做《阿嘉莎》,以她在1926年失蹤11天的真實事件改編,我也好想看喔......Facebook뮤지컬 아가사 OST(2013) 1시간 전곡 재생舞台劇ost。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邪眼:古代迷信》(The Evil Eye: The Classic Account of an Ancient Superstition)The Evil Eye: The Classic Account of an Ancient Supe...Exploring the Evil Eye: Reality and Remedy - An Isla...之後想整理《燈神》用的文化符碼,裡面出現了疑似阿拉伯的邪眼。The strange power of the ‘evil eye’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美索不達米亞神祇事典》美索不達米亞神祇事典:從經典神話了解美索不達米亞眾神最近為了挖掘《燈神》這部作品背後的典故,開始翻一些跟美索不達文明相關的書,上週剛好看到最近新出的這本,大概看了一下,娛樂性質居多。

「一般為了方便理解將美索不達米亞北部稱為亞述,南部稱巴比倫尼亞,巴比倫尼亞還可再分為北部的阿卡德和南部的蘇美......首先建立正統城邦國家的是蘇美人.....可以說是美索不達米亞神話的始祖,接著是分布於西亞至非洲北部的閃米特語系民族——阿卡德人,阿卡德人雖征服了蘇美人並建立起龐大帝國,但並未否定蘇美人文化,繼而發展出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這段話大概是裡面最有用的資訊了。
《世界神話全書》赠书福利|神话学大咖写给普通读者的经典故事集_凯尔特_全书_古希腊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這套,之前看過書影跟開箱,感覺有戲。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哈伯瑪斯的著作哈伯瑪斯 當代新思潮的引領者(修訂版) (電子書)以前上詮釋學時多少有接觸他的交往行為理論及公共領域的概念,這次主要從審議式民主的角度重新回顧他的學說。

哈伯瑪斯指出,隨者新傳播科技的發展,公民逐漸成為網路公民,百無禁忌的言論表達將逐漸瓦解舊有的公共領域,使得有效溝通的4項特質:真實性,理解性、正當性、真誠性瀕危。
熊彼得《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根據杭亭頓探討1974-1990年發生於全世界第三波民主化運動的著作《第三波》提到,民主不論是被定義為權威的來源或目的,始終無法出現精確的定義,為此,熊彼得在1942年定義出「另一種民主」,他認為:
民主的方法是作出政治決定的一種制度安排,在這種制度安排下,個人通過竟取人民手中的選票而獲得做出決定的權利。
在熊彼得看來,民主政治是一種制度安排,而人們能夠通過制度撿擇統治自己的人,因此民主政治和選舉是不可分的。

經濟學上,熊彼得也提出資本主義的創造性破壞,當產業利益達到飽和,會迫使產業進入蕭條跟特定廠商創新,由此陷入破壞跟創造的循環。
唐斯《民主的經濟理論》民主的經濟理論根據美國經濟學者唐斯提出的「中間選民理論」,位於政治光譜的各類候選人(極左、極右、偏左、偏右),越趨於中間的候選人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勝率最大,因而會使得候選人逐漸向中間靠攏,彼此的差異越發模糊化,即唐斯所指的中間選民
現在媒體用的「中間選民」意思跟政治學是完全不同的......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法蘭西斯.福山《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福山認為,政治發展到最後,共產主義將不復存在。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道爾《現代政治分析》現代政治分析(第六版)道爾為當代多元主義的著名學者之一,另一位常提及的則是李帕特。
民主逃不脫「代議」的性質,因此引發的爭辯是:代議民主與獨裁有何差別?這項思考主要可以區分為「菁英主義」與「多元主義」。

菁英主義的代表性人物——義大利學者莫斯卡將政治的角色分為「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德國學者米歇爾則提出「寡頭鐵律」,民主即是寡頭政治。

多元主義則常以三個面向檢視菁英在民主的位置:
1. 負責菁英-是否負責?
2.菁英的流動-可變更的還是世襲?
3.利益團體的有無-是否有利益對立、衝突?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李帕特《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當代民主類型與政治李帕特是荷蘭學者,後來轉往美國,他精於比較政治,他提出的政治類型有:協和式民主/共識型民主(80年代後所使用)。意指每個重要團體的菁英能夠按照憲政遊戲規則進行協商,並約束成員並不可訴諸暴力。

這項協商論點延續道爾對多元主義的觀點,道爾建立的模型是許多小金塔互相對立、衝突是並走向協商。
奧古斯特.孔德《論實證精神》論實證精神1960年代瓦爾多對公共行政提出批評,為之後新公共行政運動打下基礎,陸續有了兩次銘諾布魯克會議(1968、1988)及黑堡宣言(1983)。

在第一次名諾布魯克會議中,首先針對過去行政研究只著重於實證主義及經驗科學的資料蒐集與統計分析提出批評,認為應加入人文心理學、存在主義、現象學、批評理論等認識論觀點,促發第二代行為主義。

何謂實證主義?廣義而言指從13世紀英國學者培根以降的經驗學者,廣義則是孔德的實證主義精神,可惜孔德另一部著作《實證哲學教程》——認為當時的自然科學對社會科學產生影響的觀點,似乎沒有中譯本。社會學理論 上 (修訂版) | 誠品線上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Karl Popper 《否定與臆測》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 誠品線上前提到培根的實證主義精神,認為科學知識源自於觀測-歸納,然而Popper並不全然同意這點,他提出的可證偽性便是對觀測-歸納法的反駁——如果我們認為「天鵝是白的」,那麼按照培根的想法,是必要驗證每一隻天鵝都是白的才能成立,然而這是不可能的。

Popper對邏輯實證主義積極的爭辯,則可見於他在本書中的〈先蘇哲學家〉一文,該文指出在科學概念被培根縮減為經驗主義之前,希臘時期的先蘇哲學家們對於世界的理解,全然不是出自於觀測而是出於臆測,例如泰利斯認為地球浮於水上,他的學生阿納克西曼德認為地球處於宇宙中心,藉此獲得各方力量平衡的狀態等等。
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革命的結構【50週年紀念版】(3版)大哥原來你這本書是在這個脈絡下啊!!(痛哭
孔恩的這本書誕生於後實證主義的背景下,也是新公共行政運動下第1次明諾布魯克會議倡導後實證主義/後邏輯實證論的風氣。

孔恩提到即便是科學,也具有範式,範式代表一個時代下默認的學術基本觀點,並不是一個客觀的邏輯推論過程,如同在做心理測驗一樣,依據觀察者的狀況而有看見黑色區塊或白色區塊之分。

事實上後實證主義也確實認為,研究人員的理論、假設、背景知識和價值觀會影響觀察到的內容。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台大有。
孔多塞跟他妻子翻譯許多美國制憲先賢的著作,對於法國大革命影響甚鉅,他同時也提出著名的投票行為悖論(Paradox of Voting),即循環多數(Cyclic Majority)的問題,他用數學方法證明了個人理性不等於集體理性

他的《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也闡述了對知識的進步觀,他認為人的知識是可以透過不斷修正跟補充前進。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巴舍拉《空間的詩學》
「愈是有可能將世界精巧地縮小,我們愈是能夠更加確切的擁有世界。而且要理解,與此同時,小模型的價值也隨之凝縮,變得更加豐富。為了理解小模型的動力學效果,只靠柏拉圖式的大小辯證法仍不足夠,為了體會小中有大,必須超越理論。」加斯東・巴舍拉:空間詩學,兼容非理性的理性主義哲學
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 (新版)關於民族主義,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古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隨著羅馬天主教勢力的衰微,各國君主為了統一國家,便以民族為號召,主張每個民族都應有自己的統治疆域。 但到了20世紀,民族主義不再侷限於同一個民族,根據安德森《想像的共同體》描述,民族主義是被想像出來的,它根基於意識形態而非民族,人們是否具有共同的情感、記憶,甚至歷史才是重點,共同的語言、地理、種族反成為次要的。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杭亭頓《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聯經50週年經典書衣限定版)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全...當福山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一人》認定當代的意識形態已逐漸向光譜中間靠攏,共產主義在世界消失的時候,人類會迎來自由的文明,遠離紛爭,如同黑格爾所說「自由人生活在自由的世界」,福山的老師杭亭頓則提出文明衝突論——意識形態並未終結,紛爭仍未從人類的歷史中淡化,歷史還是有書寫的必要性。
老師重重地來打臉學生
耶魯大學公開課程:羅馬建築Roman Architecture with Diana E. E. Kleiner羅馬:從神殿到教堂我好廢,我想去看教堂,我需要實地勘察......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亞羅《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第二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亞羅提出的不可能定律,說明了沒有一個投票方式是絕對公平、如實表達民意的。
亞羅的說法與孔多塞投票悖論相呼應。

換言之,投票無法導向最佳的結果,而通常是次佳的。
讀一讀突然覺得,真不用太把選舉民主看成太神聖的東西,人們覺得它崇高,可能只是因為與威權統治相比,箇中的操作更少人知道而已。
薩珀《神話學理論》
https://images.plurk.com/21g9hwWv0VAA5YtqtmwA4Z.jpg
神话学理论
商務最近要出的新書,雖然原著出版近二十年了,但對於神話研究的類型有比較系統的分類跟介紹。
夢枕獏《月に呼ばれて海より如来る》月に呼ばれて海より如来る 〈新装版〉我希望這本能出個中譯本,這看起來就跟《吞食上弦月的獅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講螺旋跟佛法。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托克維爾《民主在美國》/《論美國的民主》論美國的民主(上)論美國的民主(下)對民主與獨裁之辯並非到90年代歷史終結及文明衝突的相關討論才現端倪,早在18世紀末美國建立民主體制,歐洲各國剛開始以為不過是模仿雅典與羅馬的曇花一現,直到1835年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完成《民主在美國》(下冊完成於1840),鉅細靡遺介紹美國民主落實情形,歐洲開始對美國的民主政體興起模仿的想法。
艾倫《土狼星》
苦等十年,这套太空史诗巨著终于完整了!
八光分文化真的蠻會推科幻類的,之前萊姆的《其主之聲》跟《索拉里斯星》也是因為他們家才接觸的,前者變成我很愛的書之一。

是時候來見識雨果獎三連霸的作品了。
葛林《眺望時間的盡頭: 心靈、物質以及在演變不絕的宇宙中尋找意義》眺望時間的盡頭: 心靈、物質以及在演變不絕的宇宙中尋找意義我發現鷹出版的書蠻合我胃口的,包括之前他們出的講述奧坎剃刀的《愈簡大愈強大》這種結合哲學跟科普的書籍,他們還有出諾貝爾獎相關的書籍欸。21世紀諾貝爾經濟學獎2001-2021講路德這本我也挺有興趣的。路德神話:德國如何發明新教改革者?我喜歡這家出版社w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巴拉德《時光花園》The Garden of the Time
https://cultureinjection...
BBC 上看到一篇報導介紹這本反烏托邦短篇小說,去查了一下發現巴拉德被認為是擅長寫末日小說的英國小說家。
时间的花园 - THE GARDEN OF TIME by J.G. Ballard 1962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艾可《中世紀之美》中世紀之美我覺得臺灣已經好一陣子沒出他的書了,我真的去期待對岸的出版社比較快。

不過艾可的書一向要有相當水平才能看得盡興,換言之前置作業要累積一陣子,但隔一段時間看都會收穫不一樣的成就感。

順便留個可以參考的書單。
https://images.plurk.com/42ExRDBvER2LWyri2mjUxh.png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摩爾《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民主與獨裁的社會起源 (II)該書於1966年出版,在60年代盛行的現代化理論中佔有一席之地,該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經濟(工業化程度)與民主化呈正相關,代表學者為李普塞

摩爾這本著作提出二者間的辯論,以及不同國家走向民主化的不同路徑,不過和李普塞的觀點很類似,一樣提倡中產階級對民主化的重要影響。

台大有。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帕特南《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獨自打保齡:美國社區的衰落與復興1835-1840年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完成《論美國民主》後,美國對政治的革新(首次總統制與三權分立)引起歐洲國家的注目,但也認為該政治只是曇花一現,托克維爾反認為美國的民主得以長久維持,原因在於美國具有健全的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與政治文化息息相關,它指獨立於政府國家和市場外的自由性團體總合,諸如教會、俱樂部、企業等俱在當中,然而20世紀末有學者(如本書作者帕特南)認為每美國的公民社會漸趨式微,如同打保齡球的人增加,但一起打保齡球的隊伍卻減少了。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湯恩比《歷史研究》湯因比著作集(全7冊)湯恩比在研究文明興衰法則中認為,社會軀體的分裂無法藉由回歸美好舊時光的計畫(復古主義)或保證有理想未來的綱領(未來主義)解決,即使以最實際、最堅決的努力把碎裂的部分焊接起來也無濟於事,只有誕生能夠超越死亡——不是老舊事物的重現,而是新事物的長成。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理查德·J.伯恩斯坦《暴力:思無所限》、喬治·斯坦納《思想之詩:從希臘主義到策蘭》暴力:思無所限思想之詩:從希臘主義到策蘭斯坦納有一句話我覺得蠻精彩的:「思想本身也是一種殺戮/自戕的方式,正如莎士比亞所言:『我們絕不能不間斷地思考這些想法,我們不可能把我們想到的一切,把我們聽到的、深思的一切想透;因為,如果我們這樣做的話,一個自掘墳墓的時刻即將到來,我們會直接死於這個墓穴中』。
另外補一本。詩與哲學之爭︰從柏拉圖到尼采、海德格爾
黃珊珊《不可思議的中國香》不可思議的中國香:宋韻風骨,聞香悟道翻特價書時翻到的,近期剛好對香有點興趣。
普林尼《自然史》自然史
台大你為什麼沒有!!!為什麼沒有!!
最近想要結合柏拉圖的〈蒂邁歐篇〉跟普林尼〈論寶石〉探討一些晶體的議題,可是沒有試閱版,不知道它翻譯得如何,以及是不是選譯,危。
雖然看目錄感覺是沒有......
普林西比《煉金術的秘密》、史查森《門德列夫的夢》煉金術的祕密門得列夫的夢:從四元素、煉金術到週期表,跨越2500年的化學與人類思想演進的故事讀了《黑魔法手帖》後會對帕拉塞爾瑟斯特別有興趣。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奧圖.麥耶《德國行政法》德國行政法有關行政法的精神雖然始於法國(18-19世紀),但行政法的體系化最早則完成於德國學者奧圖.麥耶(Otto Mayer,1846-1924)之手,所著《德國行政法》開啟了德國行政法學研究的大門。

附帶一提,德國人是蠻特別的民族,在政治學上他們創立的威瑪共和和威瑪憲法,被認為是最好的制度搭配最好的憲法,結果之後卻出現了希特勒,自此以後,德國就開始傾向多黨政治,似乎相當害怕再出現一個集所有權力於一身的統治者。

這本台大有。
斯圖爾特·克拉克《給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類歷史》給仰望者的星空史:天文如何塑造人類歷史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麥迪森《法醫昆蟲學》犯罪手法系列3-法醫昆蟲學:案發現場的蠅蛆、蒼蠅與甲蟲……沉默的目擊者如何成為破案證據(新版)之前X調查有一集在講動物如何幫助人類破案。寵物目擊凶案過程,牠們能否幫助破案?幾則萌寵案件故事 | X調查然後在荒唐分局裡,其實就有角色負責法醫昆蟲學這塊,大概講述昆蟲如何在犯罪現場找出一些人類忽視的蛛絲馬跡(例如血液),臺灣有關這塊的研究跟實用似乎不多,剛好這本可以來認識一下昆蟲是怎麼被利用在犯罪搜查的。

10/29才剛上市的書籍。

麥田這個犯罪手法系列挺有意思的。犯罪手法系列1─法醫科學研究室:鑑識搜查最前線, 解剖八百萬種死法(暢銷新版)犯罪手法系列2─毒物研究室:250種具有致命效果的經典毒物、植物、藥物和毒品犯罪手法系列5-認識司法精神醫學:一個犯罪者「究竟是真的瘋了,還是只是壞人」?寫給律師與大眾讀者的精神醫...犯罪手法系列SP-A代表砒霜:阿嘉莎‧克莉絲蒂的致命配藥室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2 months ago @Edit 12 months ago
大衛《改變人類歷史的12座時鐘》改變人類文明的12座時鐘最近想要了解一下星盤、渾儀、六分儀這些工具,後來發現星盤跟天文鐘的發展有莫大關聯,然後我對這個人有點興趣。沃林福德的理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https://www.heritagecoun...
周末我也想來看一下電影《風暴佳人》,講希帕提亞的故事,這名女哲學家跟數學家被宗教人士殺死的故事。

不理性的信仰者殺死理性的異端。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The alphabetic labyrinth : the letters in history and imaginationThe Alphabetic Labyrinth: The Letters in History and...https://www.cyut.edu.tw/...
孔恩《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孔恩在其《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談到,科學革命發生的原因是指當一項典範所承受的無法被驗證情形達致一個程度所產生的替換,典範的改易將科學納入了歷史的特徵,而新的典範有時未必比前一個典範更精準,而往往是因為前者「更具美感」——更簡單、更靈巧。

事實上科學的歷史性從波普(Karl Popper)的不可證偽性即可初見端倪,他認為科學不僅無法透過經驗歸納達到正確性,很多時候甚至是從對事物的錯誤理解而產生。【來稿】當代科學哲學的新發展關於孔恩前面提到的更簡單的理論,可以併同奧坎剃刀參看。越簡單越強大:奧坎的剃刀如何釋放科學並塑造宇宙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1 months ago @Edit 11 months ago
溫伯格《大發現:一場以科學來型塑世界的旅程》大發現:一場以科學來型塑世界的旅程孔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裡以托勒密地心說和哥白尼日心說為例,日心說比地心說優越的地方不在於它比後者更精確,事實上哥白尼學說參考的數據幾乎源於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日心說勝於地心說之處在於,當托勒密必須添加許多微調在他的均輪和本輪系統中,藉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時,哥白尼認為用日心的觀點便可省去許多額外加上的微調。
這一點在孔恩另一本未翻譯的著作《哥白尼革命》和溫伯格的《大發現》中有類似的看法。
補一本相關的。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近代科學與哲學的宇宙觀革命萬物皆數——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探索宇宙深層設計之美
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科學管理原理(珍藏版)行政學在1887年威爾遜提出「政治行政二分」的觀點後,繼而有古德諾提出名言「政治為國家意志的表示,行政為國家意志的執行」,為因應18世紀後工業革命的風潮,首先對行政的目的追求為「效率」,因此在威爾遜及古德諾的政治行政二分學派後,1911年的泰勒出版《科學管理原則(原理)》,提出「科學管理概念」,著重基層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又被稱為管理技術學派

泰勒也因為出版本書,又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1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近期的新書,這個主題有挑起我的興趣,週五來去翻翻看。

其實上大學以後發現自己看小說的口味改變了,比較習慣看那種一口氣資訊量很大(多到需要搭配註釋)的,密度比較低的反而有點,看不下去,感覺腦袋有很多地方還在空轉,很矛盾。
上一次我真情實感認真看完的小說是《裝幀師》,看完以後我氣到想痛扁認真看完的自己

翻了前幾頁,對不起我沒興趣(跪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懷特《達文西:科學第一人》達文西:科學第一人這是再版,跳脫從藝術切入講達文西,而是從科學成就方面去談這人物,裡面有講到一點是,達文西記錄科學相關的手稿在他死後轉交給朋友梅爾茲,梅爾茲的兒子卻在繼承這些手稿後沒有多加注意,而是把它們堆在角落,後來他手中有達文西手稿的事情流傳開來,許多人慕名而來索取手稿,使得手稿大量流失。

裡面有提到其實比爾蓋茲買下了《漢默手稿》(爾後重新將名字改回《來切茲特手稿》),據懷特訪問對方買下此手稿的原因,比爾蓋茲的回應是:他想根據手稿做一個科學相關的電子畫廊。The Top 10 Most Expensive Books Ever Sold萊斯特手稿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讀起來我覺得蠻流暢的,輕鬆愉快無負擔。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10 months ago @Edit 10 months ago
巴舍拉《空間的詩學》空間詩學「愈是有可能將世界精巧地縮小,我們愈是能夠更加確切的擁有世界。而且要理解,與此同時,小模型的價值也隨之凝縮,變得更加豐富。」
藤依里子、 水野惠司《日本文樣圖解事典》日本文樣圖解事典:帶來好運的日本傳統圖案480款茂旅美耶《大奧日本》大奧日本 (電子書)之後想研究《唐傘》寓意的參考書。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9 months ago @Edit 9 months ago
Gass, William H./ Gorra, Michael On Being Blue: A Philosophical InquiryOn Being Blue: A Philosophical Inquiry「在古老的元素之間,藍色無所不在:在冰與水裡,在火焰裡純潔得像花,偶然聽見在洞窟裡,掩蓋著果實又從泥土裡滲出。」真實的藍:瑪利亞群青色的神聖歷史|Savoirhttps://www.theparisrevi...The rare blue the Maya invented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8 months ago @Edit 8 months ago
薩弗蘭斯基《時間之書》時間之書 (電子書)作者居然有寫過霍夫曼的傳記!!!!鐘錶的科學:錶面底下隱藏著時間的祕密,科學如何用尖端的技術追求〈分秒不差〉其他相關。
泰森、史特勞斯、戈特《觀念天文學》觀念天文學(上+下)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喬爾.丁斯戴爾《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二版):紐倫堡審判以來犯罪心理研究的演變以前從電影《真理無懼》裡得知二戰以後國際法庭對納粹戰犯艾希曼的審判,那場審判最令人愕然的是,艾希曼並未對自己屠殺猶太人一事有任何道德面向的理解,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在執行一項命令,這與人類普遍對「行惡」有極大的差距。

當人類沒有行惡的意識,或者當人們的行惡只是出於先天身體的缺陷時,道德的裁判是否有理由宣判正義的裁決?極權主義的起源(三冊不分售)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克里斯.布里南 《希臘占星學》希臘占星學:命定與吉凶的研究試圖找一本介紹占星學發展史而不是教我算命的書......

算命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如果它可以算,那代表他是不可改變了,那算了也沒用;如果它是可以改變的,那麼你算得也不準甚至無法算不是嗎......

希臘占星學:命定與吉凶的研究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湯姆.羅伯.史密斯《第44個孩子》第44個孩子三部曲套書上課時聽到的一部作品,講述蘇聯作為一個不會犯錯的國家,一名警察面對頻繁發生的殺人案,必須用「叛國」的方式,才得以追緝真兇。

然後附上近期我覺得最具震撼的一段話:
盧梭的全意志,是極權主義的起源;人民主權,是國家走向民粹的悲劇原因,威瑪共和不停透過人民主權這件事情,讓屠殺猶太人這件事成為現實。
政治是需要高度的專業性,但人們卻忽視自己有的無知,懷著過度的自戀,無從知曉自己處於被控制的狀態,甚至沾沾自喜。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7 months ago @Edit 7 months ago
**跟威瑪共和有關的參考書**
在上到人民主權跟公民投票的時候,提到威瑪共和就是被玩壞的民主。

當人民公投被放在高於憲法之上時,這代表無知的人們可以有任何理由藉著投票作無須被法律規範的事情,例如種族屠殺,所以公投走到最後很容易跟一種意識型態掛勾,特別是當人民處在高度挫折的時候,那就是民粹主義

因此要摧毀民主的方式非常容易,那就是把民主抬升到一切價值觀與法律之上,當它開始失控的時候,社會與經濟的崩解,就會讓人民自動選擇屈服於極權之下。

這就是威瑪共和在德國被玩壞後,人民自己投票選擇希特勒的原因。

然後其實有個觀念要分清楚,在政治學中,無知並不等於愚蠢,無知只是在講述每個人都有其專業,也意味著代表非專業以外所知的有限。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6 months ago @Edit 6 months ago
卡本迪爾《光明時代》卡彭鐵爾作品集:光明世紀又譯作《啟蒙世紀》、《光明世紀》,原書名為El siglo de las luces,卡本迪爾是古巴魔幻寫實的代表作者之一,之所以對他有興趣係出自艾可的《傅科擺》:
(內文後補)
《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帝國與文明:政治思想的全球轉向【政治哲學開箱系列】三分鐘黑格爾:國家和市民社會的關係在黑格爾以前,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與公民社會一詞等同,並且將國家視為完善的公民社會,但他受到當時政治經濟學的影響,於是將市民社會從國家中獨立開來,意指經濟自立、理性自立的經濟人為追求利益而構成的私人領域。

市民社會是一種依賴於經濟及追求個人私利而成由下往上的社會,與由上往下的國家及透過司法與警察機關維持對比,市民社會主張的是一種私領域及個人自由的保存,但即使不被列入公領域範圍,市民社會仍可透過如同業公會等團體進行整合,形成一種往上的力量。

私領域不會成為為保留個人自由而旁人無從插手的領域,但也避免了公領域中特定人的操作干預。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法哲學原理(二版)這本1820年的著作,便是黑格爾主張國家與市民社會分隔的核心論著。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臺灣出版社的翻譯問題錯譯亂譯的《鄂圖曼帝國三部曲:1300-1923,奧斯曼的黃粱夢》與書介書評曠世奇爛譯本《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宗教傳統》批判負五星級翻譯與審訂 另加書評書介 優質英文原著被惡搞在讀台灣出版和宗教、神話相關的譯本時,的確很常出現書的翻譯跟通行本不一樣的問題。

其實我大概可以了解編輯跟譯者的難處,一般情況下的譯者翻譯費都不太高,而且有時候翻譯費不會一次付清,導致譯者很難在一本書上花太多的時間翻譯,這種時候如果要求譯者同時具備對應的知識素養,其實有點苛刻,也可能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但同樣譯者對專有名詞掌握有偏差這件事,若是在閱讀陌生知識的情況下無疑會造成誤導,所以最後我只希望一件事情,那就是附上專有名字的原文以便查找。

如果在翻譯速度跟品質上無法兩全,至少降低誤導也不失為方便法門。
當然有能力的人可以去看原文,那就萬事OK了。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馬堅《古蘭經》古蘭經台大有,讚。
看了一下李唯中的《一千零一夜》譯本,我覺得搭配一下《古蘭經》應該更有醍醐味。

《一千零一夜》很適合午休時讀,輕鬆無壓力還可以享受故事,人類果然是故事的民族。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卡爾.波普《開放社會與其敵人》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以前我知道的是科學哲學上的他,現在要讀政治哲學的他,真棒。
1920-1930年在政治學發展上是重要的轉捩點,19世紀末孔德提倡的實證主義精神開始在歐洲萌芽(維也納學派),在二戰後實證精神也開始影響政治學的研究方法與對象,波普對實證主義最有名的說法便是否證論,即真實知識並非依賴客觀實證而來。

對當時的政治學者而言,1920年前的規範性研究涉及過多價值判斷,且無具體客觀方法足堪檢證,遂發生納粹及法西斯的慘劇,而政治學不能,也無法為此負責。
(續下)
(承上)
波普在1938年至冷戰結束後,開始將研究至轉向政治哲學,他相當反共產主義,在其定義的意識形態(封閉的思想體系)下即是指共產主義,本書認為,柏拉圖的哲君統治強調每個人對真實的接受度不同,因此做為洞悉真實、最適合擔任統治者的哲君而言,無法接受真實的人民會心生殺死哲君的想法,哲君為了自保而對人民主張一種謊言以便統治,波普認為自柏氏以降開啟了對烏托邦工程學的想像,人們會預想一個理想宏觀世界,所有行為都必須服膺於該理想世界,導致作為基礎的烏托邦想像成為不可動搖的封閉體系,邁向極權。

波普在1937年為逃避納粹迫害而移民紐西蘭,1946年二次大戰結束後遷居英國,會這麼解釋也是無可厚非。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5 months ago @Edit 5 months ago
希拉里·普特南《理性、真理與歷史》理性、真理與歷史普特南有一個有趣的思想實驗叫做「缸中之腦」,意思是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正在做某事時,這種認知是因為大腦接受到正在做某事的訊號,倘若將大腦取出放入桶內,並對其施加正在做某事的訊號,對大腦而言,這兩者是否有差別?如果無法區分二者的差異,那麼真實的意義是甚麼?

這基本上就是《駭客任務》母體的設定來源。

此處還會延伸一個問題就是,思考的矛盾並不足以成為判斷事物真實與否的依據,另外一個類似的推論就是「時間」。奧古斯丁與時間問題有關時間的討論就是對時間是否存在之矛盾,但即便思考上我們認為時間的存在是矛盾的,也沒法直接說時間只是人類的幻覺。
電影《驚爆13天》驚爆13天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據說看完後公廁公策會變很強讓我來測試看看,在講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飛彈危機有個很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讓人們意識到人類群體的衝突,不會因為經濟手段的趨同而化解,這點便是對於1960年代社會學家貝爾的《意識形態的終結》的反駁。

貝爾曾認為,西方知識分子對於意識形態的辯論似乎已走到盡頭,從當代人類對於群體關係的三個追求目標:自由、平等、秩序所延伸的三大意識形態(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逐漸對財產重新分配(社會福利)的接受,意識形態間的爭執也將在彼此互相靠近的狀態中消弭,這便是貝爾的殊途同歸論

然而對於古巴飛彈危機差點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一事,卻說明導致人類衝突的不僅限於經濟面向。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法國大革命
在政治學裡,法革被視為人類歷史上長達十年也最慘絕人寰的政治悲劇,而這背後最關鍵的學說,就是洛克與盧梭的契約論。

洛克的天賦人權聲稱每個人皆具有基本權(另外新增財產權),人民與國家訂立契約後,除非國家侵害人民權利,否則人民不可違背契約,但法國大革命的起始卻是人民誤以為路易十六要暗殺他們,於是攻陷了裡面僅只有8人的巴士底監獄(裡面有7人是重刑犯),殺害了當時下令監獄士兵不可開槍射殺人民的獄長,最終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

路易十六在被送上斷頭台前一直重複說道:
我沒有犯任何錯,你們所指稱我犯的錯都是虛假的,我才是權利遭受侵害的人。
在洛克的社約論下,路易十六也應當被保障人權,但人民卻在國王沒有侵害他們權利的情況下,把國王殺死了。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
對於法革裡人民率先違反契約論的行為,愛爾蘭政治學家柏克(1729-1797)對其正當性提出質疑,即《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法國大革命的反思這篇文章不僅認為法國人民違反了契約論,也指出即使改革也不應採取破壞性行動(此舉也間接產生後來的拿破崙),更重要的是當時革命群眾高喊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進行屠戮之事,但此抽象概念做為行動目的的危險性極高,也導致原先鼓吹革命的知識分子不是結黨共抗隨時到來、毫無理由的屠殺,不然就是心灰意冷地離開法國,導致局面失控。

柏克的發言使得原先與他為同僚的輝格黨人將他視為自由之敵,而當時1789年美國正值立憲,因擔心柏克的立場會危及自家獨立的正當性,於是也集體攻之,自此柏克晚年被斷絕了任何一方的幫助,潦倒而終。
卡爾宏25號宇宙實驗
那知名網紅跟YTuber的內容基本上都是直接抄WIKI的到底有甚麼好講的
社會學家卡爾宏(John Calhoun.1917-1995)提出的「匯合的少數」(Concurrent Minorities)影響了多元主義的發展。

多元主義發展於美國建國(1776)時,亦在討論政府與利益團體的互動模式,在多元主義者看來,社會間必然會基於彼此間的差異而產生負數團體,團體之間又基於各自立場與利益相互競爭,維持一種清晰表述自我所欲的狀態,進而形成由下往上、由底層多數往上向高層少數反映意見的力量,這種差異與其導致的競爭乃是健康且可欲的,政府扮演的角色則是以中立的態度回應需求。

但卡爾宏卻認為,在公共議題上反映出的多數意見只是「許多少數人的意志」投入的結果。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
卡爾宏比較知名的研究,則是
25號宇宙實驗
他發現建立一個完善的老鼠烏托邦,豐衣足食無生育壓力,僅受限於有限的空間內,老鼠並沒有形成一種穩定數量發展,反而先產生生理的怠惰、紛爭等毀滅行為,這些行為就整體而言不會直接影響老師群體的生存,但卻造成原有動物性的崩毀,卡爾宏稱之為「第二次死亡」。
https://gwern.net/...
卡爾宏的老鼠實驗之於英國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恰好展現出不同意義,馬爾薩斯認為隨著工業革命發展後技術的提升,只有自然原因、災難、道德限制和罪惡才會抑制人口過度成長,但卡爾宏實驗卻顯示,衣食足未必知榮辱,只要限制生存空間,生物就有毀滅傾向。
謝林《神話哲學》
他出了!!他真的出了!!他上個月出了欸(狂喜神話哲學(上卷)神話哲學(下卷)
木村泰賢《印度六派哲學》印度六派哲學以前修佛學的時候有參考過他的佛教史,但的確應該要再往前補一下印度佛教的內容。
霍克希爾德《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比利時恐怖殖民與剛果血色地獄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東亞經濟發展報告》,當國家實施工業化後,會因出現工廠化生產量提高、國內需求市場大增的情況下,出現10-4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然而當國內市場趨於飽和,且製品質量未足以供應國外市場時,國內便會陷入長期的經濟停滯,工廠無利潤的情況下導致低薪、高失業率等情形。

為了解決這項難題,國家必須往外尋求殖民地,透過對尚未工業化國家的剝削與傾銷回賺利潤,並將利潤轉為國家的福利政策,藉以穩定國內因高失業率而導致的人民不滿。
(續下)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
比利時對剛果自由邦便是採取此種方式來解決自家1880年面對的經濟停滯,面對無法達到預期工作成果的剛果人民,比利時會砍掉當事人或是其家人的手。【Hello World】道歉遲到61年:比利時還給剛果的「一顆英雄牙齒」 - 報導者 The Repo...比利時自1877年利奧波德二世對剛果的恐怖統治,終在剛果獨立領袖盧蒙巴的帶領下面臨挑戰,1960年比利時為了穩定剛果對長期殖民的憤恨,於是試圖開放選舉安撫民心(在任何地方,開放選舉就是安撫民心的最佳手段,因為它會讓人民覺得自己的意見有被傾聽,但實際上並沒有),後來盧蒙巴當選第一任剛果總理,然而盧蒙巴在就職典禮上細數比利時對剛果長期剝削一事引起不滿,最終比利時在幕後掀起剛果內亂,盧蒙巴被虐殺,屍體遭溶,僅剩一顆牙齒作為這位獨立領袖生存過的證據。

侵略各國的主要目的,便是支應社會福利。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前提世界銀行2006年《東亞經濟發展報告》裡指出工業化國家會在發展後期面臨經濟停滯的現象,稱之為中等收入陷阱(THE MIDDLE-INCOME TRAP),現今沒有國家能夠逃過中等收入陷阱的影響均陷入低薪與失業率高的窘境,而在2030前令人矚目的國家,便是中國,如果去查他們的網路資訊,會發現他們也在積極討論如何度過即將到來的危機。

中等收入陷阱除了帶來無法避免的經濟停滯外,隨著經濟停滯外帶來的會是人民的不滿與不安定,甚或引發對政體的質疑和革命,以國家經濟角度而言檢視自然形成的階級,以中產階級為最有可能掀起革命的族群(因其具備相當程度的知識、財富與號召力),因此中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除了經濟影響外,其政體的正當性亦可能在影響範圍。
如何解讀東方地毯如何解讀東方地毯話雖如此,但原書名是How to Read Islamic Carpets,伊斯蘭跟東方是兩個不同概念,但有趣的是大陸出版社好像大部分都把伊斯蘭翻譯成東方,不知道是不是宗教的關係。
其他相關的。日之光芒:世上最著名的煉金術抄本紅書
依賴理論與世界體系理論
https://web.mit.edu/...
回溯西方國家的工業化階段,自第一次工業革命(1740-1840)至第二次工業革命(1870-1914),先後影響了英國、西歐各國和美國、日本,工業化帶來巨額的財富是無庸置疑的事情。

然而上述國家在經歷一戰與二戰後的重大傷亡,經濟受到重創,反之第三世界國家(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幾乎未涉入世界大戰,國內政經並未受創,且與邁入工業化後期的歐美國家相比,正準備進入工業化的他們激起歐美國家的戒心,後者為了挽救自家的經濟與阻止第三世界的持續發展,提出「現代化理論」意圖指導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民主,但其理論有瑕疵反而造成第三世界國家陷入內亂。

爰此,阿根廷新馬克斯主義學者普雷維什(R.Prebisch)質疑現代化理論的合理性。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
普羅維什進而提出依賴理論以反駁現代化理論中任何非民主可循特定程序達成民主化的主張,並認為該說不過是西方國家為維持自家利益,企圖削弱第三世界國家的謊言。

依賴理論將國家分為核心國與邊陲國,前者代表已工業化的西方國家(包含日本),這些國家為尋找市場賺取利潤,於是將過剩的產品銷往第三世界,後者因未工業化、無自行生產的能力,只能以更便宜的原物料和人力為交易籌碼,西方國家便可再降低產品成本,繼續將產品銷往第三世界國家達成貿易循環。

對西方國家而言,整個貿易鏈會在這些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工業化後瓦解,因為後者便會進入經濟飛躍時期,也有能力自足生產不必全然進口西方國家的產品,甚至隨著經濟發展,人力成本逐漸上升,雙重打擊西方國家的市場來源與成本。

為此,西方國家必須極力阻止第三世界國家工業化。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
西方國家阻止第三世界國家工業化的方式,最直接的便是資助游擊隊掀起內亂,促使這些國家無力發展自己產業繼續依賴進口,其次就是強迫開放所謂的國際自由貿易

在原現代化理論中主張這些未工業化的「落後的非西方國家」應當積極與已工業化的國家自由貿易促進發展,但實際上此舉更多是讓第三世界國家的產業在發展初期就被西方國家產品遏止發展可能。

然而在這情況仍還是有可能發展出較具規模的企業足以和西方國家抗衡,此時西方國家可能採取的手段,就是透過援助的方式將自家商品用免費的方式傾倒至第三世界國家

美國真的是幹了不少混帳事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4 months ago @Edit 4 months ago
(承上)東非著衣:盧安達與川普的「二手衣戰爭」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這件事就是上述說明的實例,2017年盧安達總統卡加梅宣布不再接收來自歐美的各項援助產品(二手衣),並預計針對「海外進口二手衣」加徵1,250%的關稅,此舉立刻讓美國發起貿易制裁。

然而卡加梅的用意是,其實盧安達已經是東非第五大經濟體,國內也有發展中的製造業,歐美國家卻常使用過季的商品,以「捐助盧安達窮人」為名,把這些免費的製品大量輸往盧安達,即便國內的製造業再如何低廉,也不敵這些免費的「捐助品」,工廠倒閉的情況下,盧安達便無法真正進入工業化,這也是西方國家阻止他們工業化的手段。

因此在普羅維什的依賴理論及華勒斯坦的世界體系理論中都敘明一項觀點就是:西方國家的經濟富裕,實際上是扎根在非西方國家的貧窮上,為了前者的經濟,就必須阻止後者進步。
遊戲研究相關
我發現國外有不少把遊戲跟政治結合的研究,特別是這位Ambrosio,他主要研究威權政體,還寫了不少從遊戲角度討論威權跟倫理學的文章。Thomas Ambrosio - Wikipediahttps://www.pdcnet.org/....這是我的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像他這篇就是以波蘭遊戲This War of Mine討論倫理,遊戲學寫作 ludology,源於拉丁文ludus,意指「玩」或「遊戲」。

話說我只是看到他提出不光是民主政體會對外輸出民主,威權政體也會輸出威權的價值,Ambrosio認為威權國家如果能證明其對政經的有效影響,便是一種對威權價值的輸出。

事實上威權的維持大半仰賴經濟的持續成長,成長停滯,正當性就有損。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戴倫.艾塞默,詹姆斯.羅賓森《自由的窄廊》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這本書用了蠻多的比喻來說明政治下能否實現自由的難題,例如吉爾加美什難題講的就是國家的雙面性,人們能否接受一個帶來社會昌盛繁榮的暴君等等。
還包含這次政治學考的紅皇后效應媽的太晚才看到
政治學 - Google Drive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西歐民族主義起源的兩種解釋
https://wenti.nccu.edu.t...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極右派的語言陷阱「沒有言論自由了」?法國極右派扭曲的語言,如何削弱民主、助長極權?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話題》如何將《我的奮鬥》變成《惡的歷史脈絡分析》? 法文批判評註版的出版、翻譯與研究 | Openboo...法國譯者馬隆尼與出版社合作重新出版希特勒著作《我的奮鬥》,並以譯註方式重新將之定名為《惡的歷史脈絡分析》。

馬隆尼指出歐洲現今極右派興起令人憂心,其語言已出現納粹敘述風格,政治人物的對話與論述逐漸虛假化,人們對於政策失去方向感,各種遊行與抗議中極易被少數人掌握意識形態,並淪落為僅剩憤怒的高攻擊性群體,民主終將退化為單純搶快的戰鬥性言論,不再思考。

道德情感這種事情在政治學中代表低專業,因為情感用共鳴的方式強化了自以為是,所以控制人的方式,就是讓人感同身受,使人不會去考量其他複雜問題。

事實上,政治學者對民主抱持極度悲觀的態度,不是悲觀,而是極度悲觀
涂爾幹《社會分工論》社會分工論之後想來補一下他區分的機械連帶與有機連帶的論述。涂爾幹初步看來,涂爾幹至少區分了3種依據社會規模跟特徵差異產生的連帶關係,其中的有機連帶是現代工業化社會的社會連帶形式,整合各種個體,而得以接納更多元的價值以及文化。

這點可以銜接民族認同的現代化意義,民族認同原先係為了讓特定族群得以建國所主張的觀念,然而迄今並未出現過真正的由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這使得現代國家必須重新在單一民族構成以外的情況下,面對多元關係重整其民族認同。

特殊點的,如果仍難以在多種族文化及衝突間建立認同,那便轉用文化認同,即宗教,IS就是這種進路,對外反西方(恐攻),對內採政教合一的認同統治。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錫安長老會紀要:由世界政府來征服世界錫安長老會紀要:由世界政府來征服世界讀漢娜鄂蘭的《極權主義的起源》時被反覆提及的書,再談歐洲反猶主義時常提到歐洲對猶太人的陰謀論係根據本書,但部分猶太人亦以本書作為其在各國特殊地位的依歸。

按照漢娜鄂蘭的觀點來看,歐洲反猶主義跟納粹屠殺是無可辯駁的罪行,但罪行的背後猶太人也不是無辜的,他們遊走各國,獨立於國家之外成為倚賴的特殊力量,甚至不惜為了保存這種特殊地位,竭力抹除自身的猶太性,最終他們握有的龐大財富跟政經地位成為了人們的歸罪對象。

(失去特權後)壓迫與剝削本身從來都不是引起憎恨的主因,相比之下,擁有財富而沒有清楚用處,遠遠更叫人難以容忍,因為人們不明白為何要忍受這種事情。

把納粹行為視為種族屠殺,只是流於表面。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康納曼《快思慢想》快思慢想(新版)在談到相對剝奪感時,必須先討論康納曼於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

該理論談到人類對於失去的痛苦是可以被衡量跟類比的,假設獲得一個東西得到的快樂是1,那麼失去該事物得到的快樂便是2.5,先獲得後失去,即使最後再次獲得,人們體驗到的也不會是得到時的1點快樂,而只會停留在失去時的階段根與之對應的2.5點快樂。

這也可以說明為何會出現情人關係裡,A方即使對B方施暴,但只要A方在事後道歉祈求原諒,B方也很難一刀兩斷的原因,因為假設A方在事後向B方道歉,並承諾會好好對待B方,那麼B方會變相獲得一種對於彼此情感肯定的正向回饋1,但是正是這種回饋(獲得),使得B方如果拒絕並離開這段感情,其損失的痛苦會上升為其2.5倍。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舊制度與大革命革命的發生和政府做得好壞沒有直接關係,中國在文革時死傷慘重,北韓飢荒,人民對現實只有冷漠而沒有反抗之意。
但革命卻發生在1789年的法國和1985年的蘇聯,因為這時候的路易十六跟戈巴契夫宣布改革,最終沒能成功,憤怒的人們才發起了革命。

簡單來說,革命很大程度仰賴人們的憤怒情緒,允諾人民某項事物的結果就是,做到時人民不會感謝你,沒法做到時人民會把你當成千古罪人,革命其實就是宣洩不滿的集體運動,所以革命後更多時候掀起的是長時間的動亂,因為人民發起革命的時候大部分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歸罪於某個對象。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months ago @Edit 3 months ago
課堂上老師說了一段話我覺得非常有共鳴,他問:
你們有恨過人民嗎?我有,很多最後走到極權的國家,他們一開始是由一群有理想的好人發起的,也是被社會辜負、產生強烈失望感的好人。

心中沒有強大信念感的人是無法創立出極權政權的,你們有想過當日本侵華時,中國的知識份子心裏會有多恨嗎?一個國土跟人民不知比日本這彈丸之地大幾倍的國家,看到敵人就想跑,為什麼不拿槍,或是拿個棍子用人海淹死他們?
他們知道人天生具備的劣根性讓這些行為變得可以被容許,只有從人性徹底的改造,才有可能救國。

沒有強大信念跟責任心的人,是沒有辦法下定決心做出這種對所有人每個部分施加時間與精力成本極高的控制的。

我很喜歡《獵殺星期一》這個電影,最末反派說的話是很令人深思的:
「即使我輸了,但人類人口過剩的問題,我不去殺人,那誰去做?」
布林頓《革命解剖學》
https://www.cuhk.edu.hk/...
好像沒中文,只好先看別人的書摘了解一下。
羅斯柴爾德家族第六帝國:操縱世界金融的神祕帝國,羅斯柴爾德家族傳奇羅斯柴爾德家族:歐洲金融帝國橫跨三世紀的神祕傳奇(兩冊不分售)如果要了解歐洲反猶主義到最後納粹的種族屠殺,那就必須從猶太人如何用歐際元素的身分,遊走在三十年宗教戰爭後各封建領主晉升為君主的情境下提供的幫助。

猶太屠殺的問題如果單純用種族歧視跟因為他們有錢所以遭人眼紅殺害來看,就跟以下的論述一樣荒謬:

假設我說「掀起戰爭的原因就是猶太人跟騎腳踏車的人」,而你問為什麼後者也是戰爭爆發的原因時,那也應該問:為什麼是猶太人呢?

如果猶太人只是無辜的代罪羔羊,那麼當人們試圖去用種族主義解釋他們為何成為那隻羊時,本身就已經違反了代罪羔羊這四個字的涵義。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months ago @Edit 2 months ago
羅賓·科馬克《拜占庭藝術》拜占庭藝術哥特式藝術哥特式藝術快被歐洲各地自己搞自己的哥德式建築搞亂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福山《身分》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早期研究中,人們的投票行為被視為一種基於自身理智且自由意志的表現,但在20世紀中葉,取多學科開始指出,人類的意識高度可控,且選民做出的選擇很大程度受到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致使人們的投票行為是可預測。

為此,針對投票行為至少有3個學派的論點蔚為主流,其一是採社會學研究途徑的哥倫比亞學派,一派是採經濟學研究途徑的理性選擇理論,最後則是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的密西根學派。

哥倫比亞學派認為,人們的投票行為受到團體特徵的影響甚鉅,諸如家庭、社經地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年齡、性別、地域等,而人們更傾向與和自己同具相似團體特徵的對象相處,因此投票行為與其說是出於「個人意志」,毋寧說更像一種對於「團體特徵」的確認。
(承上)理性選擇理論則是受到經濟學介入政治學研究範疇的結果,受其「經濟人假設」與「形式化理論」影響。應注意,此處的「形式化理論」並非指形式主義,而是Formal Theory,即當時經濟學家認為政治學領域未有臻於成熟的理論,遂引入經濟學的概念與理論模型解釋之(賽局理論亦屬之)。

理性選擇的第一項假定認為,人乃是具備理性且偏向自利思考的生物,從政治學的選舉行為來看,意指人們在投票行為上會單純以候選人政見是否有利於自己而改變投票對象,因此理性選擇下人們不會有固定的政治傾向,因為當政治傾向必須以政黨政治為依據時,那等同於遏阻各政黨間政見面向的角力。

而基於問卷調查事實對理性選擇理論予以反駁者為密西根學派,該派提出「漏斗因果模型」指出,影響人們投票的真正因素,首先是政黨認同,其次是候選人認同,最末才是政見。
(承上)然而上述3種主流學派在21世紀普遍在全球出現失效的危機,政治素人的崛起意味著背後沒有政黨力量的支持,顯然與密西根學派認為的「人們是基於政黨認同進行投票」的推論相違;川普(還有柯)對外的形象是菁英階級的富人,背後的支持者卻以年輕人和窮人居多,亦不符哥倫比亞學派「人們投票跟與自己具相同特徵之後選人」的結論;川普的政見荒唐而多不可行,可卻獲得大量支持,也無法對應理性選擇理論的「人們基於自利而理性地做出選擇」一說,意味著21世紀後的投票行為在預測上必須加入新的要素,重新解釋原有的選民為何脫稿演出,以及過去從未投票的人們為何一窩蜂湧入戰局的原因。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承上)21世紀的政治開始出現政黨認同轉向身分認同,在1991年蘇聯瓦解後,意識形態的對決已然邁入尾聲,但在其潰敗之前,左派政黨對於弱勢族群的關注是其獲取支持的主要手段,隨著冷戰時期的延燒,左派對於弱勢者的安撫手段只剩下發放社會福利,卻始終無能解決經濟分配的問題,因此轉向不停使用意識形態的對立來爭取支持,直到蘇聯瓦解後,意識形態漸趨統一,於是轉以「身分」為由持續掀起對立,在長期的經濟重創(2008年金融風暴)的加持下,人們對政治的認同轉為「對自身的認同」,透過頻繁劃分各身分差異的對立,主張恢復自身的尊嚴,而目前最有效的尊嚴來源便是「愛國者」,拒絕他人進入自己的國家乃是最強烈的自我放大,也是產生極右派的原因之一。

這或許也能說明,為何現在這個時代充斥著前所未有的對立,而台灣遲早會出現第三勢力的極右派。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話說我真的超討厭現在出版書各種花式命名,福山這本原書名就叫做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
然後偏偏要塞一堆關鍵字進去混淆視聽,歷史書、哲學書也都走這個風格,而且這種命名風格還越來越普遍,老實說,你如果用的關鍵字跟書有關就算了,有些卻是硬要牽上關係,好像政治的書你不提一下跟民主有關就不行,最扯的是我還看到介紹猶太人的,非得要跟台灣政治認同做連結,強制引起共鳴的,就覺得有夠可笑。

莫名有種不管甚麼人文書先提跟台灣有關就是流量密碼的迷思。

像這本就超讓我憤怒的。為什麼我們需要政治哲學?如何對政府公權力設限?意見分歧的人們能否共存?當代自由主義名家談和諧社會的關鍵思...你這叫書名?你這是段落了吧?你要不要乾脆把書摘放進去算了?
摸魚級騎士吱呀呀@L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栂尾祥云《曼荼羅之硏究》曼荼羅之研究(上下)(簡體書) - 三民網路書店露出愉悅的表情
台大有,謝謝你台大,一如既往地可靠!!!!
真言陀羅尼の研究
萊斯蕾‧布蘭琪《環遊世界80碟菜》環遊世界80碟菜 (電子書)電子書99元!!適合小買一下試水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