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伊索夫|TOS梅莉撒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
暴雨降臨
】
“墨綠黯淡的森林中,因迅速變強的雨勢而積漲的林中溪流,使得附近地面更加泥濘難行”
系外行星上的氣候活動並不是梅莉撒專業的範疇,她更擅長的是分析生物化學反應和推估可能的演化途徑,不過這個降雨強度仍舊引起她的注意-以一顆日照強度不如地球的行星來說,在大氣層中蓄積如此龐大的水氣,未免不太尋常。
伊索夫|TOS梅莉撒
3 years ago
【生態觀察紀錄 Note 4.】
上百噸的雨水!這顆行星又一次的改變了天體生物學的認知,但願我能找個天體氣象學家同行-不過比起這裡,他們可能更喜歡改造火星-可以確定的是單憑植物的主動運輸無法把如此大量的水氣蒸散到空氣中,這簡直是一座湖泊在天空上往地面傾瀉,由於恆星的光照不如太陽,蒸發散量也該小於地球,低溫和低對流的環境會讓冰晶變得更細緻,降雨間隔拉的更長,也就是說要不是我們”運氣好”碰到了十年一遇的洪水,就是有什麼東西增加了大氣中的水氣,考慮到我們才出艙不到一天,而且艙站爆炸顯然和天氣預報無關;那麼,多半是有地質反應在後面運作了。
伊索夫|TOS梅莉撒
3 years ago
頭號嫌疑人是地圖上的『溫泉』,倒不是說靠兩個溫泉就能把這麼大量的水氣蒸發到空中,而是其所暗示的地質反應,海底火山和不斷湧現的岩漿確實能把大量的水氣送上平流層,達到單憑恆星無法企及的蒸發量,而此地的溫泉則透過散發硫化物構成凝結核,即便對流強度較低,依然能做到強迫降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只有這附近有森林,旁邊卻是荒地,因為這種強制成核的化學降雨會剝奪附近的水氣,並改變土壤的地質;看來我們在取用雨水時需要注意酸性。
伊索夫|TOS梅莉撒
3 years ago
梅莉撒:「總之在感冒之前先躲進山洞然後把火生起來,記得把頭盔的內襯拔掉然後接一點水,鋼盔是良好的盛水容器,因為這裡的雨可能混進了溫泉噴發的膠羽,飲用時一定要多加小心,如果有強烈硫磺味或是酸味就立刻吐掉。」
所幸他們找到洞穴的時候已經過了快半個小時了,就算第一批雨水有酸性,現在也已經消失,盛起來的雨水是甘甜的,甚至可以直接飲用。
立即下載
伊索夫|TOS梅莉撒
3 years ago
-----
拉線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