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類文章中撞上那些最屬己的反思時刻,讓人有種頓悟的覺醒,並開始與人比較,好像各方面瞬間得到了昇華,但又即極有可能在下一秒的渙散,而落回常態。這種隨機的即刻覺醒,最終到底帶來了什麼,感受過的且能描述的是不斷加疊的懊悔,實質上我該如何確認有無造成改變?
而這種召喚又為何而生,又怎麼能在一瞬間消散,我覺得海德格給出很棒的答案和理由,就是面對死亡的時間,和能暫時躲避死亡事實的常態。講了這些,卻懶得加註我所理解的概念說明,也讓我感到很羞愧,但這種浮於表面如污油的浮躁,總讓人想趕快找個地方抒發,趕緊將他打撈起,好能映照出我預想中明月的波瀾。
我真的是想好好「醒醒」。
我應當多看並多寫點什麼,否則只是「想」的話,是很難有回饋的。加上最近在和人交換訊息和意見上實在讓我感到寂寞難耐,動不動就分心拿起手機查看訊息,這份莫名的期待不斷落空,也讓我不斷憶起在當時因詭異判斷而失去的摯友。
真希望我能在實踐中獲得自信於面對過去我無法在當下處理的問題,在未來因累積而做出的革新。也能更善待身邊的人,就算我們並不是真的那麼相互理解,就算我總是在和人的談話上感受到不少寂寞,我還是認為這個相互關照的過程,讓人好像有種投入社會並被包容的溫暖,即便那是誤會,我也願意這麼說服自己。
時間,我總是認為自己在浪費時間,不過我求的是和某些人的特殊時刻,卻總達不到期待,究竟要到什麼程度我才會真正通達,理解到「意義」本身。不斷利用語言的修辭技巧說服自己應該「平凡」,只為了避免被認為苦難的「麻煩」,那絕對不是什麼好時,我覺得我已經停滯許久,應該是要好好放手離開這些讓人感到安心卻同時又感到不安的「時間」了。
畢竟麻煩都是自找的,一定得自找麻煩,才有機會做出些微的更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