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德
3 years ago
再度感受到畫圖真的是我的紓壓方式?

雖然輸入也很重要可是,在各大社群媒體上到處亂晃以後,發覺還有那麼多明明和自己喜歡著一樣的人事物,卻和自己毫無關聯,也不會有進一步的認識的人就覺得,哇喔

為什麼會這麼渺小呢
latest #39
克勞德
3 years ago
會這麼說是因為畫圖很花我時間,儘管我也是會畫到一半跑去滑兩下手機再繼續,不過整體而言能夠很有效地減少我像現在這樣胡思亂想莫名心情不美麗的機會
克勞德
3 years ago
也不是想要靠這種東西出人頭地,只是,唉,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自己的空間,真的好難處理喔
克勞德
3 years ago
加了友以後卻突然心生厭惡想刪掉,追蹤了以後對方傳訊息過來打招呼卻沒有很開心甚至後悔不想跟對方互追

既然也不是討厭對方,那我是怎麼了
立即下載
克勞德
3 years ago
噢,還有很不想在主打社交的遊戲裡面遇到有加友的人,當初明明是充滿期待的,到最後通通都變成壓力了,為什麼,WHY
克勞德
3 years ago
WHY我是這麼難搞的女人(震聲)
克勞德
3 years ago
到底是不舒適還是只是不習慣?

我覺得我有在努力嘗試一些以前沒做過的事情……大概吧,雖然會緊張,但還是會想去做,可是做了又常常後悔,就像以前買那些動漫週邊一樣,後悔(……)
克勞德
3 years ago
喜歡的人,討厭的人,在意的人,聯繫上以後就甩不掉的人,具吸引力的人,奇怪的人

太多人了嗎
克勞德
3 years ago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突然停用或刪掉帳號嗎……我之前一直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做,結果我現在也有這種衝動

有些我曾經很在意的人,現在漸漸地不再在意了,大概是因為我身處的位置不同了

那些以前常聚在一起玩得很開心的人,現在似乎不太常這麼做了,感情也隨著時間改變了

也是有我很憧憬而且我們互相關注的人,也是有我想親近但電波對不上的人,也是有只要待著就讓我很安心很喜歡的人……
克勞德
3 years ago
也許我是在期待回報,期待回饋
也許是應該更省電模式一點……期望越高不是只會失望越大嗎,多為自己做點有用的事吧克勞德

看不見的東西最珍貴,也最難掌握啊
克勞德
3 years ago

靜音
(突然想起推特有這功能)
克勞德
3 years ago
可以保持追蹤但又不會在主頁上看見對方……就是這個!!!暫時可行!臉書也可以這樣!哎呀我真聰明(==?
克勞德
3 years ago
本來以為自己認識到的人已經是圈內知名人士了,想不到新參威力如此之強,ホラ担たち要落沒了嗎……可是人家還沒待滿一年耶而且我只參加到一次企劃 (靠腰)
克勞德
3 years ago
我真的是,在推特看會畫hor的大家的追蹤欄時,只要發現沒有紺野さん我就會很驚訝的那種瘋狂小粉絲(?)
怎麼可以,沒有追,紺野さん,人家Horrortale大師耶(???)
真的很喜歡紺野さん嗚嗚
克勞德
3 years ago
一樣是喜歡Horrortale,可是有的人是喜歡horror sans,有的人是喜歡Horrortale的故事,有的人是喜歡hor跟其他sans配對,有的人是喜歡畫超萌超cute的hor,有的人是喜歡畫色圖(?),有的人是喜歡搞三創AU……等等的

一樣是喜歡Horrortale,每個人喜歡的點都不同,每個人的解讀都不同,光一個角色就有千百種大家對他抱有的不同的想像,即使愛著同一樣事物,講著同一國語言,也不代表就能夠相互理解、交好
克勞德
3 years ago
會互相吸引,除了東方人很重視的「關係」,應該還是有其他原因的吧

我會追紺野さん大概是因為她讓我感覺她是喜歡Horrortale的,而不是只有horror sans……但紺野さん當時是為什麼回追我呢,至今我仍然非常的迷惑,我這麼一無是處,畫的圖也不是特別好看……紺野さん從我身上看見了什麼,捕捉到了什麼呢?
克勞德
3 years ago
每次看到人家的いいね欄裡都是我就覺得很羞恥(你)

不過人真的是會越活越封閉耶……會繼續聯絡的人不斷地變少,也有些舊的人是不想再聯絡了可是甩不掉,定期感覺自己不認識一點新的人不行可是又不是那麼想認識新的人,好麻煩,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幹嘛把事情看得這麼複雜
maru
3 years ago
不確定我的癥結是不是和你一樣,但我分享我的經驗哦
maru
3 years ago
首先,我覺得距離產生美感,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像是我們是互粉的狀態,平常也不會有直接交流,在這段距離下你對我至少不會有太多厭惡感,就算我的本性對你來說很討厭,你也沒有機會體會到

直到我們更接近,你才會對我有新的認知,而這份認知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maru
3 years ago
因此,或許在交流上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或節奏比較好,因為有時候會想積極地交流是源自於衝動,這份衝動來自當下自己的心理需求,像是孤單、生活缺乏互動的乏味、想得到回饋等等
maru
3 years ago
最好用適當的節奏去互動的另一個原因是,在認識新人的過程中,其實難保自己不會對對方有過度的期待,因為我們都希望(也應該)和我們互動的人是相處得來的好人,所以下意識不會往壞的方向去做心理準備,像是自問:「要是對方很差勁怎麼辦?」,在沒有意識到這點的情況下,現實會讓我們措手不及
maru
3 years ago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審視自己互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排除掉衝動的部分,同時修正在互動時對對方的期待,到底是希望從對方那邊得到什麼,而對方也想要交流的目的可能是什麼
maru
3 years ago
所以感覺起來在人際關係中需要有某種程度的自律,因為和我們打交道的人也是有感情的,既然一段關係開始了(尤其是比較深的關係),我們多少有責任去照顧到對方的需要,只要是在合理的範圍內,都不能輕易地翻臉,或是不負責任地消失
maru
3 years ago
參考看看
克勞德
3 years ago
h8112122002: maru……
全部看下來以後覺得maru講的都讓人很有共鳴耶

我也很認同距離產生美感這件事,尤其是在對方是以一副小粉絲狀態(?)的樣子來和我交流時,因為和某人曾有過對彼此幻想破滅的親身經歷,所以現在我都會特別防備,會擔心是不是不能符合他人的期待,即使知道那種「你最棒!」的小粉絲狀態根本也維持不了多久

可能我是為了不想再次體驗從獨特變得隨手可得的過程吧,落差太大了
克勞德
3 years ago
我的狀況比較像是,我會期待能夠認識一個像這樣那樣的人……但是當要求太明確時,好像就會變得很挑剔?變得看不清楚每個和自己互動的人的優點,每個人各自值得學習的特質,會在認識的過程中很快就失去耐心,因為通常聊過兩三句就大概知道,啊,這個人也不行啊……看來這點好像是導致我現況的主因
克勞德
3 years ago
至於責任……我覺得我還算是能夠負責,只是那條界線有時候實在是很微妙

好比最近,因為覺得好像不能放著某個算是認識有點久的人不管,所以就去聯繫了,結果聯繫上了以後又覺得,哎,我跟他也沒那麼熟吧,為什麼我要引來承諾害自己綁手綁腳的,當初放著不管不就好了嗎,誰也不會介意的吧

不小心給予期待以後,未來哪天要是想要抽身,就會被扣上背叛的罪名……可是這麼想了以後又不免覺得,原地踏步真的是最好的嗎?
maru
3 years ago
在網路上互相破滅應該是蠻容易的,不過這也無法完全避免,畢竟人也不是機器,一定會有私心

而其實我到現在還是會有這種謬誤,像是在潛意識裡會覺得那些「我欣賞的繪師一定都是帥哥美女」這種毫無因果邏輯的期待,所以我的做法是盡量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那並不是真的
maru
3 years ago
網路上會有一些說法:「我只是來看圖的,對繪師的生活或心情毫無興趣」,或是「畫技不等於人品」……做出一些切割其實是有必要的,它能讓我更容易維持平衡,不過這不代表遇到實際情況就不會難過,只是在後續自我調適的過程會比較順暢一點
maru
3 years ago
之前有一個紙雕師的新聞,他非常有才華受到許多人的欣賞,但卻因為情緒或精神上的問題殺害了超商店員,這個新聞勢必會衝擊到那些對他有些許了解程度的人,尤其是那種對他還維持在「我覺得他好美哦」的距離的人們,他們會覺得好難過、世界不公平的感覺;反倒是原本對他就一無所知或毫無關係的人們,要對當事人抱有恨意就簡單的多

從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瞭解到人很難不受私心影響,但完全置身事外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在他們身邊一定也會有類似的例子
maru
3 years ago
所以我們不應因噎廢食,要承認並且正視那些我們的需求:想要有交流、讚美、成就感、從他人身上獲得意義的感覺,因此我們才有動機去努力去接觸新的機會,而如果有一天受傷了,休息一下並且進行反思(就像你現在這樣),等負面的記憶都沉澱到潛意識裡之後,就準備好可以再出發了,此時你的平衡感也會變得比以前更好,在思維上也更成熟一點(我覺得你已經很厲害了,你的思維很細膩)
maru
3 years ago
關於你的第二段,你也知道你的盲點在哪了,其實我在這點跟你蠻像的,不過我比較是在選擇伴侶的情況會發生

我覺得必須先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要求的高標準叫做完美,完美不是不存在,只是很不現實,有時候等級差距過大對方也不一定想搭理你,不過我也不是要你放棄這種期待(我知道這很難,我也還沒放棄),只是你可能要重新梳理你對朋友的看法
maru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7Dl2yztNnkIYeu6VXrMdQT.jpg
這是我自己的分類給你做參考,他們在我心中都有不同的份額

完美:直接嫁了
欣賞:我會對他保持較高度的關注,並且可能樂於接收來自他們的影響
普通:一般不會放過多的精力或時間,除非他們有需要,其他順其自然
不欣賞:保持遠距離,保持禮貌(底線)
maru
3 years ago
同一個人可能會在不同的「階級」上流動,這取決於我當下在乎什麼,或是我對他有什麼新的認識

我不太確定你跟著做有沒有幫助,但至少我透過這樣的定義方式就不太會輕易放棄一個認識新朋友的機會,或是就直接否定一個人,同時持續對自己在人際上的需求做出更新
maru
3 years ago
依照你的敘述,或許你不應該在短時間內對一個還在普通朋友階層的人有過高的期待(並做出過多的評價),而也許有一天,他可能會展現出什麼令你驚訝或欣賞的表現也說不定,所以關鍵在於過程順其自然,然後不要中斷往來,也就是維持社交;反之如果完全不打算投入社交成本,要憑空得到回饋好像也不是很公平,除非運氣很好遇到貴人吧
maru
3 years ago
第三段晚一點再回
maru
3 years ago
這兩天比較忙,現在才回

關於第三段的責任,和你說的一樣,有時候那條界線真的是蠻含糊的,所以可以透過切割成義務&自願的角度來看會比較清楚
maru
3 years ago
首先要了解到,人與人之間其實沒有太多的義務,回想起你和對方的關係、認識以來的種種,你真的虧欠對方做什麼嗎?會不會是因為受到了其他外力的影響,例如他人的觀感、自己不合理的原則,甚至是當事人的情緒勒索?想清楚之後,或許就能比較好拒絕,或是不行動
maru
3 years ago
但有時候會想幫助別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要,像是自我肯定的價值、助人的成就、建立連結感、減少內疚或不適……所以如果所謂的付出追根究柢是建立在自己的意願,那麼我會主動消滅自己的不平衡感,也不會要求回報,因為我在過程中也有受惠,而且是我主動發起的
maru
3 years ago
我能理解有時候給予太多承諾或是幫到一半後悔,這有可能是因為一時的衝動或是沒想清楚(例如錯估對方在你的朋友階級的分量,你根本不想花那麼多資源在對方身上),那麼也只能做為一個教訓負責到底,至少要給予最低限度的幫助,因為承諾的分量很重,不只影響了對方,也影響了自己,至少要為了自己那塊繼續努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