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隨喜看書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之所以不太喜歡看主線有益智題目的小說
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邏輯型謎題很容易涉及到我自己的專業領域上

其他事情他們講錯了我可能也看不出來
但在自己的領域上,看到那些高智商人物用錯解法
真的會瞬間崇拜值歸零啊

可以不要主打聰明,但真的打了拜託請讓他們正確的解題QAQ
latest #12
剛剛在看一部無限流

有個關卡給予7個參賽者一人一個不重複的數字,要求在「不能詢問數字」、「不能詢問誰最大誰最小」、「不能詢問描述性問題」的條件下,每次讓兩人組隊詢問主持人一個問題(就是暗指每次只能兩人比大小的意思),五分鐘內要完成排序
其實這就是基礎sorting問題而已,但作者卻在有時間瓶頸的狀況下,選用時間複雜度最高(常見解法裡最慢)的bubble sort來解,評論區裡還全都直呼yyds
呱呱隨喜看書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bubble sort的概念就是從第一個人開始,和右邊的人做比較,一旦左大於右就會換位置,否則維持不變。因此每一輪結束後,最右的那個人一定會是數字最大的一位。

如果用bubble sort也就算了,但最可怕的是,正規的bubble sort應該要因為最右的大小已經固定,因此下一輪不再詢問最右邊的數字,也就是總共會需要6輪,每輪的詢問次數是6、5......依次遞減到1,總共有21次的詢問。

但作者在解這題的時候,每一輪都還是會納入最右側的人,因此在worst case總共會需要詢問6*6=36次,在預設每次詢問會花上9秒的情境下,是有可能會出局的耶

結果主角還有空給我先在旁邊看戲再出來拯救大家!!
立即下載
瞬間好崇拜你啊!!!這種邏輯的東西我一直都不是很厲害XDDD
每次看也就單純的看文字搞懂他要表達的而已!!
呱呱隨喜看書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類型的題目,比較常見且直觀的解法,應該是使用「每個奇數輪比較第1第2個人、第3第4個人、第5第6個人,每個偶數輪比較第2第3個人、第4第5個人、第6第7個人」的才對,這種解法在最倒霉的狀況下也只需要進行6輪、每輪3次的提問,最高只會需要18次而已

不然使用bottom-up的merge sort,均分成4個小組,兩兩結合成2個已排序的小組,再結合回1個已排序的大組,這樣最糟狀況也只需要3+5+6=14次詢問
作者都寫得出這道題了,感覺應該也是知道sorting概念的人,怎麼偏偏在解法上選了最慢,也確實有玩輸可能性的解法來做呢 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專業者寫專業文,卻還忘記先做功課一樣,好錯愕啦
呱呱隨喜看書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exo20120408: 沒有啦只是因為這剛好是我們系所必修科目經典考題而已 ,可能就像歷史系看古風文會頭痛、物理或生物相關科系看科幻星際也會看到生氣一樣,然後這些我都只會覺得喔喔喔喔看不太懂但感覺好厲害哈哈哈

我的科系通常比較容易被當背景板(?),雖然常常也會看到一些有點問題的情節,但因為既不是主線也不是主角們做的事,我就也不會到很在意

可是如果身為很聰明很聰明的主角,卻把我會的題目寫錯,我就會很難用星星眼狀態繼續看下去
呱呱隨喜看書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說起來還有個經典謬誤是,有的小說在講到賭場環節的時候,玩比大小時,會出現「在旁邊觀察了一下,在開出大量『大』或『小』時,選押另一邊,來稍稍提升勝率」

這個說法也是數學上不成立的事情啦QAQ

每一輪開獎都是獨立事件,當你覺得「連續開『3個大』的機率應該比開『2大1小』還要低吧?」的時候,是因為「2大1小」有「大大小」「大小大」「小大大」3種排列方式,而「3個大」只有「大大大」1種排列方式。但當我們已固定前2次結果都是「大大」時,「大大大」與「大大小」的機率都是1/8的(在搖3次骰盅的前提下)

打完我都快認不出大這個字了
有喵八克
3 years ago
超能理解,就跟我是心理諮商系的,看到心理相關議題的小說或有心理治療職業的角色大多都讓我想棄文一樣,還看過有知名作者把心理學當成人際社交學一樣設定角色,整個想摔書
sakuhyde: 心理諮商系一定超痛苦!!!!
小說裡真的超級無敵容易喜歡心理相關職業的,很多連我這個完全的外行人看了都會覺得 無法想像讀了好多年心理的人會多難受
尤其還有一種類型是會喜歡用「連心理諮商師都不懂你+拿你沒辦法」來襯托主角個性或想法上的獨特,這種真的會很想大喊真的諮商師才不會這個反應啊啊啊
guava_reading: 突然慶幸我沒有這種困擾(其實就是專業學得不好
本噗讓薯條的薯眼迷惑,好像看了天書!!!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