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要認真工作的時候就會開始對別的事情認真,剛剛把「普丁的見證人」看完了,基本上裡面只有1999年12月31-2000年12月改國歌這段時間,才想起來大概五歲的時候對新聞裡戈巴契夫很有印象,就一名兒童的角度,喜歡盯著頭上有紅色地圖被叫做哥爸妻夫奇怪名字的叔叔,附帶地,蘇聯作為背景連結了。小學對罪與罰的書名很有感,到現在還記得吸血鬼房東和誠摯的結尾,總之,愛幻想的小孩從媒體習得了西伯利亞這組名詞所帶來的荒蕪、淒冷、遠方異地最後所總和的浪漫情懷,其核心概念是破碎地憂傷,以及俄羅斯民族的悲劇性。這種不負責任的詭異情愫,在看的時候想起來和媽媽去過普丁初期的俄羅斯,可能有誤差大約是2001年夏天,莫斯科地鐵聖彼得堡還有教堂修士的背影,因為聽不太懂當地導遊的中文只剩下隱約的印象有參觀過杜思妥耶夫斯基的房間,還有列寧的屍體
DDT
3 years ago
非常喜歡《二手時代》,那種緬懷失去以及由記憶修飾的美好幻象,時代的價值與濾鏡,蘇聯的面貌在人們的記憶裡依然透結與透明,近乎真實的標本,裡面很多人物在我的腦中被直譯成塔可夫斯基,例如鄉下的農夫牧羊人工作時間之外是看哲學書籍,直接對應了聽說俄羅斯的農夫都看得懂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這台灣人對北國的淺薄認知,我們為自由所承受的痛苦,意義何在?對話阿列克謝耶維奇|端傳媒 Initium Media 蘇聯的痛苦和她的美好同時並立地成為無法評判的異質集合體,總之那時候也看了阿富汗娃娃兵 車諾比 ,6小時的偽蘇聯《DAU:退變》 後來放棄沒有看完
DDT
3 years ago
記成是溫德斯結果是荷索拍的《戈巴契夫,幸會》,只剩下荷索的敬意,並且弔詭地從他的西方偏愛裡,提醒了更多不美的蘇聯被簡略帶過。之前有一部俄羅斯移工的電影很想看當時找不到現在連名字也忘記了,好像也是因為對非白人的好奇所以也找過《德蘇烏扎拉》,也幻想從北海道搭船去爭議四島,還有在鳥取縣的境港也可以搭船去俄羅斯Vladivostok也是在那邊......作夢,跟新西伯利亞市的民間信仰.....
DDT
3 years ago
總之人皮底下那個是甚麼東西,公視+|公視OTT影音平台 權力的集合體,會變成甚麼東西,事實上在觀看時代革命的時候帶著一個去脈絡的焦慮,那股焦慮是看著武力不對等的差異,以及假使公民被第三方勢力給予了比起土炮更高規則的武器...日常和非日常的切換,同時還有非日常的常態化 (幹....不要再耍廢了QQ
立即下載
DDT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Hgb5VY8OwHfncDQ71DrCM.jpg https://images.plurk.com/4B32RRlef6kqmCTEKE3zmf.jpg https://images.plurk.com/4UAHZDjSkDKU4ZlpGRIptR.jpg https://images.plurk.com/4jKAqTDgtzFaASF5sqaigO.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DlCJB52Tqx9PGpt3m0f8.jpg https://images.plurk.com/aKIwErMq2otjgD8rapqZX.jpg https://images.plurk.com/7rwpVhBLmE9UMv6DysSbMT.jpg 1葉爾欽的有點紅意味深長,2 老屁股 3 權力核心的位置,看得到的真空,以為看到一個人坐在那裡,其實沒看到由哪些成份撐起了那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