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Emma
寫
3 years ago
【諮商の思】
2021.11.2.~2022.3.8五個月間八次的諮商今日落幕。這段時間我弄懂了不少事,也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得良好許多。想把這段時間的領悟所得集大成一下:
p.s.選擇吃燒仙草當自我獎勵,但吃完後感覺到甜食殘留在嘴巴的苦味就後悔了
下次改吃夜市的蔥抓餅應該better!
Emma
3 years ago
諮商師說了一個《靈山》中的故事,一個要找靈山的人,遍尋不著,於是向村民問路。村民指向尋路人來時的方向,尋路人困惑為何自己從那個方向來,卻沒看到靈山。村民說:「路對了,人不對。」
Emma
3 years ago
我想,是因為尋路人沒有看到靈山的能力,因此即使走在靈山的附近,他也無法真正的「爬上靈山」,這很像我最近對「了解本質」的感想。我們追求「完美」的渴望,很可能招喚出似是而非的形式,以形式的完整取代了本質。例如對學生理解程度的衡量,轉變為追求測驗形式的可數字衡量性;(打掃時)以細節處的精細完成感,取代整處的清潔重點;將某種符合感受直覺的隱喻當成世事運作的方式,例如炎黃自孫、血緣、種族者同在一起會很合,但治理方式和價值觀才是社會良好與否的主因,以形補形等在充斥古代中國醫學、禮儀、世界觀(天人感應)的隱喻聯想也是相同的道理。
Emma
3 years ago
關於「好的自我」的概念,也不乏各種形式,例如五子登科的成功標準、一目十行的天才能力(看書快不是眼球物理上掃過文字的速度,而是理解和掌握重點意義的速度)。
立即下載
Emma
3 years ago
心理和關係也有關於本質的議題,即所謂「全能自戀」(形式)和「客體分離」(本質)。曾經,我也像H一樣,以為只要努力的在乎和關心,就可以確保與人關係親密,但看到H的樣子,很想大聲跟他說:「看清楚別人的感受是什麼,看清楚你自己在做什麼吧!你以為的關心是你在要求別人跟你病態共生。你不理解關係本質是兩個獨立個體,在尊重對方的獨特和界線之下,一起找出可以讓彼此都感到舒服的相處方式和程度。」當然這些話也是想對我自己說的,也難怪我以前會感到可以理解他和深感同情。L也是類似的問題,但我很難跟他解釋我在選擇踏上一種新的活法,而他是干擾我的爛關係。
Emma
3 years ago
書寫真的可以讓想法更完整哩~把想法清出來後好輕鬆呀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