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吸引到我的其實是兩個,一個是因為主題展出達利,另一個則是因為他的標題題做「瘋癲.夢境.神曲」,我是被那「神曲」勾過去的。
達利是我很小時從我姐口中聽到的,她手上還有一本達利的介紹書,因為封面就題了偌大的「達利」二字,外加封面主圖是一個變形的時鐘(軟鐘),所以即使那時年齡很小,但有留下對他的印象,也是我極少數記得的畫家之一。
「瘋癲.夢境.神曲」讓我感到興奮的是,在此之前,我不知道達利的創作涉及但丁《神曲》,宗教議題的畫、建築設計一直是我覺得能充分表達哲學思想的具體實現,大概就像《巴黎聖母院》所說「石頭書寫的思想存有一種特權。」達利如何用其充滿想像甚至荒誕的筆觸呈現一個莊嚴肅穆的宗教世界,是我最大的好奇對象。
展場在中正紀念堂,跟它一起展出的還有永恆慕夏展,如果兩個展都看的話,推薦用udn 購票,它有一個線上套票是兩展場600元,現場的沒有這個優惠,但你如果持有其中一個展場的現場購票,另一個也會有購票優惠,具體多少我不確定。
達利展的票價全票350,可以使用五倍卷,如果有藝fun則有優惠價300元,購票同時也可一併購買導覽手冊350元,導覽手冊在展場後的紀念品區也有賣,但會建議入場前購買,這樣可以搭配語音導覽對照,也可以知道哪些內容只有語音導覽有,方便紀錄。
務必、務必租語音導覽
雖然達利的畫本身就會帶來很大的視覺衝擊,但透過導覽,你會知道更多資訊跟趣聞,僅僅靠著導覽手冊跟場內說明絕對不夠的!

進去就是個鮮紅色的牆跟眼睛看著你,很好夠怪誕w
進去會先看到達利早期的兩幅畫,〈卡達克斯港口風景〉(左)及〈大提琴手理查.畢邱〉(右)

〈卡達克斯港口風暴〉完成於1919年。這裡是達利藝術的啟蒙,他居於避暑小屋,並接觸了當時有名的藝術世家畢邱家族,此處也是他與愛人卡拉共築愛巢之地。
達利對卡達克斯懷有強烈的渴望:「這幾天我只想著卡達克斯。我每天都開心的數著日曆,看看再過幾天就能到那裡去。」
這幅畫是達利早期風景畫,近看發現天空的色彩塗抹相當細緻,海浪則有明顯的厚塗效果,彷彿翻湧的浪,畫裡帶著過度模糊感,隱約有往後「夢境」的雛形。
〈大提琴手理查.畢邱〉(1920年)
理查在藝術家族中也頗具盛名,他在17歲時便在大提琴演奏上獲得諸方肯定,畫中的他穿著絲質睡衣闔眼專注演奏,整個畫面充滿寧靜的氛圍,但事實上理查鮮少在這樣寧靜的環境中演奏,他忘我地可以在任何地方——例如航行的船上,或是吵雜的人群與火雞群中。
接下來進入超現實主義的創作區。超現實主義誕生於1924年的巴黎,這個主義發想於法國作家安德烈.布勒東的《超現實主義的第一宣言》,布勒東將這個新運動定義為「純粹的心理自動主義,我們可以用口頭或書面或其他任何方式,來表達我們真實的想法。」此後超現實主義運動往往透過舉辦展覽來推行,一直持續到布勒東離世的1966年。
達利也是該運動的佼佼者,他受到佛洛伊德潛意識與夢境分析的影響極深——人類的意識是冰山,潛意識是海面下未見的部分,夢境與潛意識會用最特殊的方式透露人心所想,達利的偏執狂批判法也是讓他得以在超現實主義團體取得舉足輕重地位的關鍵
偏執狂批判法的應用,便是達利最著名的系列畫作〈永恆的時間〉(La persistencia de la memoria),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軟鐘」。
「軟鐘」是如何體現偏執狂批判法的具體作法呢?該批判法講究作畫者進入一種冥想或精神游離的狀態,將潛意識浮現的事物影像疊合在一塊,「軟鐘」的誕生,源於達利看見妻子卡拉正在吃逐漸融化的奈酪,於是把它跟自己看見的時鐘結合,畫出融化柔軟的時鐘意象。

(展場簡介)
展場裡第一幅達利超現實主義作品,叫做〈夢之舞〉(1934年)

〈夢之舞〉反應出當時超現實主義者很喜歡玩的一種接龍遊戲,叫做「精美的屍體」(cadaver exquisite),〈超現實主義簡易辭典〉曾給過以下定義:
由幾個人的一句話或一幅畫持續組成,但誰都不能重複之前畫過的作品。操作方式是:將一張畫紙分為三部分,第一個人畫完上半部後,折起來讓下一個畫,如法炮製完成三部分後再攤開畫紙,公開最後的成果。
這張圖最後被當成一張舞會邀請函的插圖,用以契合該舞會的宗旨——人們必須打扮的如同夢境一般。圖裡由嬰兒車、女性和蝸牛組成,可能象徵女性肩負養育的責任,以及達利對女性緩慢行走的期待。
〈日蝕和植物性滲透〉(1934年)

「滲透」是達利創作過程中很喜歡用的名詞之一(另一個是抽屜,之後在〈墮落的天使〉會談到)「滲透」指的是不同密度的液體,通過半透膜(semipermeable membrane)相互流動的現象。達利將自己的思想比擬為一個與所有宇宙物互通有無的關係,因此在他看來,「變態」成為「滲透」下的結果——動物植物間轉換在這幅畫裡表露無遺。
光是在這裡,在任何地方,我都有歸屬感。我在露營,這不僅是開」情感上的問題,也是身體的、物理的及超現主義的存在問題。感覺我被一條真正的臍帶繫著,與地球上的生命產生連結。我是宇宙脈動旋律的一部分。我的思想與海洋、樹木、昆蟲及植物相互滲透,我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的穩定,可以將它自身轉化爲我的畫作
回到畫上,達利如何表達滲透呢?在日蝕的作用下,光線被壓縮成長條型聚焦在馬匹身上,仔細看這匹馬身上長出了花枝,一旁還有柏樹,顯示馬正處於一種動物和植物的變態過程,透過日蝕壓縮的光束,鮮明的表現出白馬如同植物般光合作用。
女明星梅維斯的臉
這是一個達利關於空間延伸的想像。他主張人們都應該跳脫單一影像的概念,尋找另一種展示影像的可能。當他看見女明星的照片後,突發奇想,認為人們如果可以把原來的單一影像想像出兩個以上的影響,那麼原本的圖像就有機會無限擴大。
他讓女明星的五官分別獨立呈現,塑造出一個空間,而這也是他家中的設計之一。
場景設計(〈羅密歐與茱麗葉〉、〈瘋子崔斯坦〉、〈命運〉、〈迷宮〉、〈葡萄收割者〉)達利的創作在1940年後某一個階段,表現出對舞台劇、動畫場景設計的熱誠,他也曾親自操刀幾部舞台劇的場景、服裝製作,以及動畫創作,可惜的是大多沒有被採納。
〈羅密歐與茱麗葉〉場景設計(1942)
這幅畫是達利受英國編舞家安東尼.都鐸邀請,參與國際芭蕾舞團贊助者庫耶瓦斯侯爵所資助、菲德烈克.戴流士作曲的芭蕾舞曲目〈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舞台佈景。
這張圖可以看出達利超現實的風格,詭異的天使坐在如象腿般的拱頂下,遠處似乎有一座墓碑悼念羅密歐與茱莉葉的悲戀,同時也能看見右下角畫著一株柏樹。「柏樹」是達利畫作中很常見的意象,它是長在地中海的植物,時常種植在墓地附近,它代表「死亡」,也暗喻劇中男女的結局。
〈瘋子崔斯坦〉(1944年)
你好華格納又是你,尼采哲學跟你有關,達利藝術也跟你有關
〈瘋子崔斯坦〉是達利大量參與製作過程並取得成功的作品,他不僅設計這齣芭蕾舞劇的佈景跟服裝,劇本也是他根據華格納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撰寫而成,達利給予這齣歌劇的形容是:「第一齣以熱愛死亡的不朽神話改編而成的偏執狂芭蕾舞劇。」
崔斯坦的故事如果在《亞瑟之死》裡,他與馬克國王是有疙瘩的,但在華格納歌劇裡,崔斯坦與原本要嫁給馬克國的伊索德誤服靈藥而相愛(這個在《亞瑟之死》一樣),最後崔斯坦因衝突而死在伊索德懷中,伊索德唱完《愛之死》也逝去。
著名的黑旗故事也是來自崔斯坦與伊索德,崔斯坦臨死前曾傳話給伊索德,告訴她如果原諒自己,就在駛來的船上掛上白旗,反之則是黑旗,伊索德掛上白旗,卻被有心人士說成黑旗,崔斯坦最後含恨而終。

達利在繪製〈瘋子崔斯坦〉設計圖時,強調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愛與死,這一點單看這幅畫對我們而言可能不太明顯,因此要拉出另外兩幅作品來說明。
這幅畫其實是達利融合兩幅作品的成果,一幅是米勒的《晚禱》,另一幅則是勃克林的《死之島》。

這一張是晚禱,繪製了兩名農人在盛裝土豆的小車旁做出祈禱,後來許多解釋都認為,米勒在描述兩個人對豐收的感謝,但達利持相反意見,認為不是感激,而是祭悼,他堅持土豆車原本繪製的是棺材,在他的堅持下,羅浮宮用X光掃描,證實了該處原本畫的的確是棺材。
這幅畫與〈瘋子崔斯坦〉的連結是,〈瘋子〉的畫面上方有兩團雲狀物,仔細看,輪廓正與〈晚禱〉的任務極其相似,暗喻了「死」。
另一幅是勃克林的《死之島》,據說有五個版本,但主題都圍繞著一座海上孤島與擺渡人,以及柏樹林。

勃克林並沒有給予解釋,但最普遍的說法是,這裡畫的是冥河的擺渡者奇戎(Chiron),這條河便是悲慘之阿克戎河(Acheron),是亡靈的聚集地,由奇戎帶領進入冥界,前往轉生。
〈斐多篇〉云:眾多大河中有四條主要河流,最大一條稱為
環形河俄刻阿諾斯(大洋之神的名字)與之流向相反的是
阿奇戎河,不僅流過其他不毛之地,而且穿越地下抵達
阿克盧西亞湖(Acherusian,冥界湖),亡靈從各處抵達這裡。第三條河位於兩條河間,發源地燃燒大火,充滿熾熱混濁的泥漿,從大地內部流淌至阿克盧西亞湖邊,稱為
皮利福來格松(Pyriphlegethon)
第四條河發源於灰色且可怕的斯提吉亞,被從斯提克斯湖(Styx)流出,浸入其中便可獲得神奇力量。它與皮利福來格松流向相反,在另一端與阿克盧西亞相會,流入冥界深淵塔爾塔洛斯,它的名字是
考西圖斯。
《死之島》畫的,極有可能就是紀錄的阿奇戎河,前往冥界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死之島》不僅啟發達利的《瘋子崔斯坦》,也激發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詩作品(
The Isle of the Dead, Symphonic poem Op. 29)
Rachmaninov: The Isle of the Dead, Symphonic poem Op...達利將《死之島》的石窟更明顯的呈現出來,綿延的階梯鋪展了一條死者的沈睡之地。
《命運》設計圖(1946年)
這是達利參與迪士尼製作的ㄧ部名為《命運》動畫的設計圖。1945年華特.迪士尼邀請他以墨西哥的阿曼多.多明哥斯歌曲為背景創作動畫。
達利以女子與時間之神克羅諾斯(Chronos)間的愛戀為主題,網路上有影片可以看,當然展場也有。
Destino - Armando Dominguez這裡印象很深刻的是女子伏在掛鐘映在沙中的影子,影子成為她身上的衣裳˙,以及最後她變為掛鐘的一幕,我的解讀是:愛會存在於時間之中。
看完影片後回頭來看這張設計圖,首先左上角的柏樹裡有著兩個跳舞的人影,呼應影片中歌唱的女子與科羅諾斯,中間巨掌彷彿將石牆掀出通道,仔細看會發現手指有人的表情,女子的臉逐漸隱沒在拱橋下,暗喻望而不至的畫面
以下純粹是把自己以前讀過的東西整理如下,畢竟可以一起聯想,但與達利展無太大關係,可跳過。
科羅諾斯其實不是很普遍會聽到的希臘神祇,而且他很容易跟另一個著名的泰坦巨神克羅諾斯(Kronos)搞混,後者是宙斯、波賽頓、黑帝斯的父親,當自己父親烏羅諾斯把妻子蓋亞誕下的子女吞吃入腹時,兒子之一的克羅諾斯殺死父親開啟泰坦時代,最後也被自己兒子殺死,開啟奧林帕斯眾神時代。
但這裡的科羅諾斯並非彼克羅諾斯,雖然後來有混用的現象,但科羅諾斯最主要出現於俄耳甫斯教/奧菲斯教的神話中。奧菲斯教大約於西元前八世紀開始發展,西元前六世紀在阿提卡(Attica)跟希臘境內廣泛傳播,它基本與奧林帕斯的觀念大相徑庭,在靈魂觀上,希臘古宗教透過冥府和冥河的審判,選擇亡者最後的去處,但奧菲斯教主張的是循環,人們必須透過苦修來跳脫輪迴。
依舊可跳過系列
因此奧菲斯教對靈魂持有「不朽」的看法,此派說法受畢達哥拉斯學派接納,連同柏拉圖的「靈魂不朽」、「學習乃是回憶」之說也隱約有其影子。奧菲斯教的這種看法與他們重新塑造的創世神話有關。傳統希臘神話大抵以荷西俄德《神譜》為準,世界從混沌開始,但奧菲斯教提出了關於「七」的發想,也是現今「七」為神聖數字的案例之一。
奧菲斯教的創世是這麼理解的:
以太(Aether)、混沌(chaos)-由科羅諾斯與其妻阿南刻創造。
宇宙卵-科羅諾斯和阿南刻劈開宇宙卵。誕生初生之神法涅斯(Phanes)-第一因
烏拉諾斯與蓋亞-第二因(泰坦時代)
克羅諾斯與瑞亞-第二因末期,下接奧林帕斯時代
宙斯-第三因
札格柔斯—狄俄倪索斯-第四因
繼續跳過系列
綜上,奧菲斯教宇宙的七種散發為:以太、混沌、初生(法涅斯)、烏拉諾斯、克羅諾斯、宙斯、狄俄倪索斯。科羅諾斯與阿南刻分別代表「時間」與「命運之必然」推動宇宙的生成。
奧菲斯教最特別的是它在當時透過「二元論」談「靈魂不朽」,這與他們極度崇拜狄俄倪索斯之死的神話有關。
據說狄俄倪索斯第一次誕生於珀瑟弗妮(那個冥后)與宙斯之間,被稱為札格柔斯,赫拉不悅,因此讓泰坦族把札格柔斯吃掉(夠了喔赫拉⋯⋯),宙斯大怒就拿閃電火把泰坦族劈成灰燼,從中誕生出人類,因此人類天生就含有泰坦的混濁和札格柔斯的靈魂,人類必須透過在現世的修行,維護光潔的一面,在不停輪迴中洗淨靈魂。直到自己得以到達幸福之地,甚至為神。
而札格柔斯的靈魂碎片也會慢慢的被回收、拼湊。
回歸正業了《迷宮》(1942)
這幅作品是達利為芭蕾舞劇《迷宮》繪製的舞台設計圖,主題是忒修斯與牛頭人米諾陶的爭鬥。
《葡萄收割者》(1953年)
⋯⋯忘記拍這張了。
這幅畫是達利為芭蕾舞劇《葡萄收割者》設計的舞台佈景與造型,情節源於菲利浦.德.羅斯柴爾德(Philippe de Rothschild)的《秋之祭》(
Lr Sacre d’automne)菲利浦是達利和其他十二位好友組成的社團「黃道」成員之一,這幅畫是將其作品設計為50分鐘芭蕾舞劇的構思之一,可惜最終依舊沒有實現。
這幅畫的主角便是酒神、豐收之神巴克斯(Bacchus),也是前面的狄俄倪索斯。
狄俄倪索斯有「二次降生」的傳說。據傳他是宙斯與賽莫勒結合的孩子,但在賽莫勒懷胎時,赫拉使計讓宙斯燒死了她,宙斯將狄俄倪索斯縫入髀肉,讓他第二次來到世間。
狄的形象一般是坐在由豹所拉的金色馬車上,像是科內利斯.德.沃斯的《狄俄倪索斯的勝利》(1629)。

跟隨在他身邊的通常是女人或羊男(Satyrus,薩蒂爾),前者通常被稱為酒神巴克斯的狂女、酒神的狂女邁那德斯;羊男則持酒神杖,爛醉如泥,與森林神女狂歡,到後來也與森林神潘融合。
在達利的畫作中,他將報替換為長腿大象,將狂女與羊男替換為張著蝴蝶翅膀的怪物,唯獨保留了葡萄藤——葡萄藤代表狄的生機,這與他的一個故事有關,他曾在從伊卡利亞島到那科索斯島途中被海盜挾持,然而腳鐐手銬化為葡萄藤,海盜則變為海豚。
邁向核神秘主義
達利曾在1951年發表《神秘主義宣言》,表示他對科學發展、核物理學及產生的效應十分關注,其中給他最大震撼的便是1945年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他指出:「從那時候起,原子成為我腦海中最佳的心靈糧食,在這時期的風景畫中,都表現出原子彈爆炸給我的啟發,以及它在我心中激起的巨大恐懼。」
「核神秘主義」引領宗教和科學關係走向新的情境,「我堅信,核物理學的非凡成就宣告了物質時代的結束,這將引領新的一代走向宗教和神秘主義的範疇。」
對不起我對物理學不熟這段我真的不是很懂,如果核物理學分解出原子內的粒子、上帝粒子、放射性,是意味著我們從物質轉變的知識做出歸納性的總結,轉變為去分解這些結構嗎!!!!!
《卡拉正在欣賞超立方體十字基督》(1954)展出的是達利原作《超立方體十字架》一部分,原圖如下

涉及空間的我實在無能為力了,我立體感真的是沒救的狀態我也很痛苦(遮臉
如果空間感很好的可能可以看出超立方體落實在三維空間的巧思吧⋯⋯

展場擷取的是原畫左下角的女信徒像,這名女信徒正是達利的妻子卡拉。
卡拉在現實生活中是達利的繆思,她也獨具慧眼的看出達利藝術的潛在發展性,從擷取的部分可以看到,卡拉身邊圍繞著溫暖的光暈,聖潔肅穆,事實上卡拉對達利而言就如聖母的存在,達利曾直言:
天國是什麼?卡拉才是真的,我從卡拉身上看見天國。巧的是,在遇見達利前,卡拉也是其他藝術家的繆思、聖母。
「膨脹」。五十種魔術繪畫秘訣
1948年達利出版了一本自己對傳統派藝術創作辯護的著作——《五十種魔術繪畫秘訣》,這本書內容詼諧,收錄彩圖、古典建築設計圖。其中達利還為文藝復興時期哲學家暨數學家的方濟會修士路卡.帕丘里(Luca Pacioli)在《黃金比例》的理論添加素描作品,這幅正是其中之一,收錄於〈畫家翹鬍子的秘密〉中。
無題。馬術分子物體
畫的左下角,我們可以看到騎士騎馬的素描,這是以其為底稿進行分子呈現的作品,達利用線條和球體構成運動畫面,旨在將運動分解為各種微粒各自移動。類似的作品有《卡拉.普拉奇蒂亞》、《拉斐爾的最高速度聖母像》、《被三顆介子包圍的聖人》。

(拉斐爾的最高速度聖母像)
達利從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所繪製的聖母像變革,拉斐爾的聖母像以安穩、寧靜、溫柔的平民感著稱,達利將聖母像分解為跳躍的粒子,從中隱約看到錐狀體,在達利的畫中時常使用錐狀體象徵犀牛角,犀牛角相當於獨角獸角——神聖與貞潔。

(拉斐爾《草地上的聖母》)
達利對維梅爾和維拉斯蓋茲的致敬
達利對維梅爾有異常的狂熱,在他創作的作品中至少有七幅的標題提到這名字。他九歲時曾在父親辦公室看到維梅爾《編織女》複製畫,深受吸引,之後他為了尋找維梅爾的畫作跑遍博物館,甚至在1955年向羅浮宮申請臨摹《編織女》。
維梅爾畫作的特徵在於「點畫法」,他使用許多點疊色,因此對光影的掌控極其細膩,他和林布蘭都是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最廣為人知的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不是貓咪版值得注意的是頭巾顏料使用的是頂級群青藍,源於「純青金石」,TB艾絲緹的眼睛「青金石色」,應當就是這種顏色。
回頭來看維梅爾的編織女。

維梅爾對構圖非常講究,不論是拍照還是繪畫都有九宮格法,將畫作重點集中於九宮格內的焦點,於是維梅爾的《編織女》變成

完美對齊四個焦點。
達利的複製畫嘗試用點和線、錐狀體重現原畫的整齊,他將編織女切割為弧形,而且非常強調犀牛角在畫中的展現,他為了將代表少女聖潔的犀牛角放入圖中,甚至打電報給他朋友馬修:
這一次別再去羅浮宮了,我們應該都要找活犀牛他最後前往巴黎文森動物園,為犀牛畫了一張寫生,這項舉動還被拍成電影——《編織女與犀牛的驚奇故事》。
無題。依據維拉斯蓋茲的《仕女圖》創作
這裡我想找找看兩篇文章再寫,找到很有趣的東西。
達利〈維拉斯蓋茲數字的秘密——被揭穿了〉-神秘數字。
傅柯《事物的秩序》-階級感的突出。
視覺的錯覺達利從小便對視覺產生的效果情有獨鍾,一張圖的呈現究竟是「成型」的還是「割裂」的,都可能受到觀看者的潛意識影響,造成不同的詮釋與解讀。
「雙重影像」,展現觀看者可能看到與可能忽視的兩種影像,達利極有可能受到卡達克斯和克雷烏斯角的多岩石地形啟發,關注於隱藏在現實背後充滿幻想的可能。
雙重影像和達利的偏執狂批判法有極大的關聯,1930年達利寫過一篇〈腐敗的驢子〉:
偏執狂為外在世界灌輸一種執念,並且帶著騷亂的獨特性,在他人的眼中將此執念變成一種有效的現實。外在世界的現實就像是一種啟發和試驗,為我們的思想現實帶來依據。」
又寫道:
我認為,透過偏執狂且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很快地我們就能夠(與無意識和其他消極狀態同步)讓慌亂變得有條有理,並且讓完全沒人相信的現實世界恢復一點可信度。」
從上推論,達利試圖把「想像」轉變為具體形象,事實上即使在我們看到的「真實世界」,也是我們將種種可能性排除後的結果,在單一影像背後實際存在更多重可能,偏執狂視角就像是用一種極荒誕的方式把原來看到的既定影像打破,因此它具有騷亂的特徵,但它不是妄生臆造,因為它原先就屬於我們看到的現實之一,只是在「詮釋」這個面向被否決了,就像我們可以將一個圓形詮釋為麵包,它當然可以是其他圓狀物如棋子,但卻不能同時被詮釋為棋子和麵包。偏執狂消除了這層障蔽,讓人們重新面對事物多種解釋的當下,它的破壞是積極的,多重性讓它看起來混亂,但就一致呈現所有可能而言也是整齊的。
馬、數字與釘子的雙重影像(1960)

導覽手冊的圖可能會清晰一點。

這幅畫可以說是達利對雙重影像的利用,他一方面透過藍色和綠色區塊構成透視法,畫面左半部顯然是離觀看者較遠的地方,在畫作偏右處隱約看到馬頭的輪廓,藉由透視畫法,會感受到會馬匹向觀看者靠近,藍色綠色區域往後延伸的錯覺。
無題。立體貓頭鷹(1970)

好、好數學⋯⋯(暈
達利從60年代到70年代間一直對影像的內部發展深感興趣,恰逢他準備於自己出生地菲格雷斯設立並啟用戲劇博物館,於是他開始利用空間展出變形(anamorphosis)、立體鏡(stereoscope)、全像投影(holography)。
同時也因光學科技的進步,讓達利更容易將生物世界與數學結合,這段時間他著迷於對數曲線和犀牛角、蒼蠅複眼等圖形,他也重新發現繪畫的可能——雙聯畫。
雙聯畫(diptychs)來自希臘語的「對折」之意,早期是一種特殊的雕刻藝術,常用於基督教禮拜用的立板,類似可以兩面展開的畫作。常以象牙製作。
詳細可以看這個網址,裡面有很多作品,很美(捂著心口
https://read01.com/... 這個很像我以前家裡有的玩具,我姐以前有的那種小型摺疊娃娃屋,但我現在更想要宗教那個雙聯畫你知道,它好美好聖潔喔,還用白象牙怎麼看都是高級,玩具!高級玩具!!!!!

看這多像啊,誰設計的根本天才!!!!
回歸正題雙聯畫的特徵是,他會是兩幅以上的圖像但彼此相關,甚至要放在一起看才完整,他們看起來會很像複製畫但不是,最出名的就是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雙聯畫。
達利最著名的雙聯畫叫做《如雲似幻的愛情》,他畫了他和卡拉的人形,人形內的景象彼此呼應,用心理學的暗示表達他對卡拉的愛。

達利對雙聯畫的敏感度,從他在1970年對荷蘭畫家傑瑞特.道的複製畫便可看出,達利發現傑瑞特並不是「單純的複製自己的畫作」,每一幅畫都有些許差異,必須要一起觀賞。
因此看這幅貓頭鷹會發現,兩側似乎對稱細看則否,些許的差異也許是另一種透露貓頭鷹生氣的方式——畢竟哪一個活動的生命體,會呈現絕對的對稱呢?
《尋找第四度空間》(1979)

好的這裡要來說明一下租語導的特權之一,除了給你比較完整的資訊外,他還提供給你三幅畫作的
AR體驗,這幅是其中之一。
他會在你購買語導時附贈這張小卡,你只要下好app,看到有表示的畫作拿起來掃,輸入序號就會看到畫作動了~

這幅畫其實看到時我不知為何馬上聯想到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事實證明達利確實引用了拉斐爾的《雅典學院》,但我不知道他引用哪裡欸怎麼會,感覺是從哪來的(抓狂
這幅畫的導覽手冊介紹的很隨便 
只能附上設計圖。
這是達利為妻子卡拉設計的飾品,它由黃金和紅寶石構成,裡面是精密機械在運作,卡拉每走一步,它便會向真正的心臟跳動。
展區是把它放在牆內,要靠近牆上的小洞觀察,看著一顆閃閃發光的機械心臟跳動實在是一項很震撼的事,雖然是由珠寶構成,但紅寶石鮮豔的紅色逼真到會讓你第一眼以為那是充氧的血,你從寶石跟黃金隨光線變換的光澤中,彷彿看到一個活著的生命。
那種震撼感被近距離的觀察放大了,
就像你隔著實驗用破璃罐看著一顆勃勃跳動心臟你不覺得你眼前的東西可以被稱為生命體,但它卻做著所有生命體最基本的運動。
終於要進入《神曲》了救命,我怎麼寫好久才到這(哭倒

1950年,義大利政府印刷局委託達利為但丁.阿利吉耶里(Dante Alighieri)的《神曲》(
La Divina Commedia)繪製插圖。
《神曲》是中世紀義大利詩人但丁於1302-1307年間寫成的作品,這部作品的書寫語言為義大利文是極罕見的事,因為中世紀歐洲普遍認為最高貴的語言是拉丁文,凡偉大的作品無不使用它創作,因此當時一位詩人兼學者的喬凡尼.德爾維吉利奧曾用拉丁文寫信給他,勸他用拉丁文創作才能揚名後世,但丁仍堅持用母語寫成《神曲》。
《神曲》被稱為“Commedia”,該詞本只「喜劇」,因為他認為《神曲》不像悲劇由喜轉悲,而是始於悲終於喜;它的語言也不高雅而是平易。
《神曲》講述的是但丁跟隨著詩人維吉爾遊歷地獄、煉獄、天堂的故事,結構上分為《地獄篇》(Inferno)、《煉獄篇》(Purgatorio)、《天堂篇》(Paradiso)。但丁十分喜愛維吉爾,《神曲》裡有多處在句法和描述上向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致敬,《埃涅阿斯記》裡也曾記載埃涅阿斯前往冥府尋找父親的故事。
但丁在《神曲》內的與宇宙理解仍屬於中世紀流行的托勒密體系。托勒密是古希臘的天文學家與數學家,他建立了「地心體系」,認為 地球位於宇宙中心,其餘天體圍繞地球旋轉。但丁根據這個說法劃分地獄、煉獄、天堂三處。
北半球-陸地,中心是耶路撒冷,底下是地獄
地心-地獄中心
南半球-海洋,底下是煉獄,頂端是伊甸園
飛昇-天堂(九重天)
但丁設計的地獄呈現漏斗型,越往地心罪孽越重。
煉獄則剛好相反,煉獄的拉丁文Purgatorio有「洗滌」、「淨化」之意,因此煉獄又被稱為「淨界」,隨著逐漸遠離罪孽深重的地獄中心,煉獄代表的是逐漸昇華、淨化罪孽的過程。
整個結構圖簡化如下
北半球中心耶路撒冷
|
地獄之門
|
地獄過道
|
阿克戎河
|
第一層(地獄邊境)未領洗者(未必有罪)
|
第二層邪淫者
|
第三層貪饕者
|
第四層貪婪者、揮霍者
|
第五層–斯提克斯(誓川)憤怒者、懶惰者
|(狄斯城牆)
第六層異端者與耽樂者
|(火河弗萊格桑Pyriphlegethon)
第七層第一圈殺人犯、擄掠者(對他人施暴)
|
第七層第二圈自殺者、敗家者
|
第七層第三圈瀆神者、雞姦者、高利貸者
|
深 淵
|(進入罪惡之囊)
第八層第一囊淫媒、誘姦者
|
第八層第二囊諂諛者
|
第八層第三囊神棍
|
第八層第四囊占卜者
|
第八層第五囊汙吏
|
第八層第六囊偽君子
|
第八層第七囊盜賊
|
第八層第八囊獻詐者
|
第八層第九囊製造分裂者
|
第八層第十囊作偽者
|
巨 人 坑
|
(進入科庫托斯,泣川、悲河Cocytus)
|
第九層第一界該隱界(出賣親屬者)
|
第九層第二界安忒諾爾界(出賣祖國團體者)
|
第九層第三界多利梅界(出賣客人者)
|
第九層第四界猶太界(出賣恩人者)
地 心
|
(煉 獄)
\\\\\\\\\\\\\\\(海灘,亡魂登陸處)
煉獄前區-煉獄之門
(失職君王、臨終懺悔的橫死者、慵怠者、身受絕罰臨終懺悔者)
|
煉獄第一層(乖邪之愛:驕傲者)
|
煉獄第二層(乖邪之愛:嫉妒者)
|
煉獄第三層(乖邪之愛:憤怒者)
|
煉獄第四層(不足之愛:懶惰者)
|
煉獄第五層(耽溺之愛:貪婪者、揮霍者)
|
煉獄第六層(耽溺之愛:貪饕者)
|
煉獄第七層(耽溺之愛:邪淫者)
|
伊甸園聖林(準備飛昇天堂)
天堂有九重天,由地球向外擴散,每一重天都有相對應的天使(福靈),在第九重天之上是最高天,也是上帝和九級天使、信仰基督的福靈所居。
九重天之外,由最接近上帝的水晶天以無窮的高速推動其餘九重天的運行。九重天之中,由第九重天原動天的運行最快,其次往下遞減。
天堂的結構是一個以地球為核心擴散出去的環狀結構,位於九重天最外層的水晶天外,是超脫於時間和空間的最高天我知道你想問我有沒有至高天,沒有謝謝。
在最高天中,九級天使安坐於其中的天堂玫瑰(玫瑰形狀的聖座),天堂玫瑰的中心則是三位一體的上帝,越接近上帝代表位階越高,運轉的速度越快,天堂玫瑰聖座中的九級天使,分別掌管九重天。
第一重天-月亮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奉使天神
|
第二重天-水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宗使天神
|
第三重天-金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統權天神
|
第四重天-太陽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大能天神
|
第五重天-火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異力天神
|
第六重天-木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宰制天神
|
第七重天-土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上座天神
|
第八重天-恆星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普智天神
|
第九重天-原動天(水晶天)-天堂玫瑰九階天使之熾愛天神
地獄篇.啟程
2022達利畫展-【啟程】《神曲》便是以但丁一人從黑林醒轉為開端,他途經黑林來到山坡,山坡閃爍著指引他的光芒,卻遇到猛豹、獅子和母狼攔住他的去路,當他即將被逼入陰影時,維吉爾出現了,維吉爾聲稱他將帶領但丁穿越黑暗。
你最好跟著我,讓我做你的嚮導,帶你從這裡穿越無盡的幽昧。幽昧中你會聽到淒嚎,看見遠古的幽靈痛苦殘存‘各為本身的二次死亡嚎啕然後看到別的亡魂,雖然身困火中,卻安泰柔順,期盼一日能加入受神眷顧的群倫。案:
但丁從「黑林驚醒」其實是一種大夢初醒的變形,意指他從無知醒轉。猛豹、獅子、母狼則分別象徵淫慾、暴力和貪婪,在《耶利米書》5:6有相關記載
《耶利米書》記載耶路撒冷的罪行包含的淫行與暴力,因此說道:
林中的獅子必害死他們;
豹子要在城外窺伺他們‘
凡出城的必被撕碎
所說的「二次死亡」,跟《啟示錄》有關,20:24紀錄天使打贏撒旦後,用鐵鍊綑綁他扔入地底一千年,其餘的假先知和各種獸都在地底硫磺的火湖中。
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附帶一提,《失樂園》裡也是以充滿硫磺的火湖開頭,撒旦、別西卜從火湖中掙扎出來,指揮其餘墮天使在火湖中建立起「萬魔殿」。
維吉爾安慰但丁這一幅對應但丁啟程前的自我懷疑。在他之前有埃涅阿斯和使徒保羅,他畏懼自己一介凡驅無法承擔大任。
埃涅阿斯的故事,正是維吉爾所作的《埃涅阿斯記》,埃涅阿斯在建立羅馬前,必須前往地獄尋找父親希爾維烏斯,而後完成使命;保羅則是奉主命前行,相較而言,但丁彷彿是一個誤入迷途的人。
因此維吉爾向他道出實情:聖母哀憐但丁的徬徨,因此託囑貝緹麗彩協助走出困境,她安排維吉爾先行前去幫助但丁。
案:聖母曾向貝緹麗彩描述但丁:「
向那個曾經深愛你的人」,這必須談到但丁和貝緹麗彩於1274年時現實的相遇,但丁當時九歲,貝緹麗彩八歲,他看到她後心生愛慕,為她寫下《新生》,甚至說:「希望能歌頌她,希望在此之前,這樣的歌頌未曾施諸於任何女子。」
《維吉爾安慰但丁》有趣的是,右側的人物,同時具有男人的肌肉線條與女性的身體曲線,面容偏女性,我的解讀是,達利把貝提麗彩和維吉爾的形象合併了,畢竟維吉爾是由貝派去解救但丁的,有說法認為,但丁之旅由維吉爾和貝提麗彩帶領完成,維吉爾代表理想的帝國,貝緹麗彩代表理想的教會,維吉爾與貝提麗彩的合作,意味著帝國與教會的合作。
《卡戎和通往冥河之路》在維吉爾的帶領下,但丁來到了地獄之門前,門上的銘文使他心驚:
由此處直通悲慘之城;由此處直通無盡之苦;由此處直通墮落眾生;銘文宣告地獄形於萬物之前,它是永恆的存在,只是被賦予永恆的是苦痛及希望的失落。
小插曲:老九門電視劇裡其實有引用到這段w懷念一下我們可愛的齊八爺(搞得我想回味一下老九門前半部,後半部匆促到我好問號
來者啊,快把一切希望棄揚
但丁在維吉爾的陪伴下看到了禍川阿刻戎河和擺渡者卡戎,卡戎是希臘神話裡黑暗之神厄瑞珀斯(Erebus)和夜女神尼克斯(Nyx)之子,但丁描寫他是一名頭髮斑白兩眶圍燒著火焰的老人,亡靈必須坐上他的船渡過冥河進入地獄。
我此來,是要把你們渡往對岸,
渡入永冥,渡入冰霜和烈焰‘
那個活著的人哪,你得幡然離開,毋要在此地當亡魂的侶儔。
卡戎一眼認出但丁不應該乘坐他的船前往地獄,並指示為維吉爾跟但丁前往另一條路走向地獄。
但丁死後應該乘坐「輕一點的小舟」,罪重者乘重舟,代表卡戎暗示地獄並非但丁死後的處所。
靈薄獄我們會淪落,並非因為我們有罪狀待數, 只因我們在這方面有所舛乖,遂苦於有欲望而無希望可講。但丁的靈薄獄跟一開始猶太教的靈薄獄不太一樣,後者的說法原先指的是「夭折而無機會犯罪的靈魂」。靈薄獄的說法很大一部分必須承認「人有原罪」上,因此它一般會用指稱在基督洗淨人類原罪之前死去、並非處惡的人,甚至是嬰兒,因為他們只是尚未受洗,不代表他們屈於邪惡。
靈薄獄甚至成為一個中立地帶——一個讓死者受洗的安樂之地。
但丁並沒有明確指出「靈薄獄」,而是安排一群偉人遊走於地獄邊緣,他們仍保有生前的英姿煥發,只是沒有因受洗而享有宗教喜悅。
先說我沒信教,但儘量呈現文本的精神,我覺得是一種尊重。有趣的是,維吉爾其實也暗示了,他也在靈薄獄中。
但丁寫道:「就我聽到的聲音而言,那裡沒有任何慟哭,只有未曾停止的唏噓,那是無痛的哀嘆,為一群人所有,包含小孩、成年男子和女人。」
維吉爾的解說是:「他們都有優點,而且沒有犯罪,但這樣還不夠,他們沒有領洗,尚未回歸宗教。他們在生時,如果基督教尚未成立,他們對神的崇拜就仍欠缺理想,而我本身也無差異。」
那麼,與身處靈薄獄之人無異的維吉爾,為何可以肩負帶領但丁的重責大任?很有可能是歷史上的維吉爾被基督教視為聖人有關。
維吉爾作為羅馬詩人,早於耶穌出生,但他創作的許多類似預言詩的作品中,《牧歌》預言了耶穌的降臨,因此地位備受重視。
在維吉爾的帶領下,但丁見到靈薄獄的四位英傑:荷馬、賀拉斯、奧維德和盧卡努斯。
剩下的,看起來他把希臘哲學家跟數學家都放進去了,柏拉圖跟蘇格拉底都在w
一群未接觸宗教受洗的善良之人。
地獄判官 米諾斯首先我要來說,米諾斯是歐羅巴跟宙斯的兒子w
米諾斯生前作為克里特島的君王因為執法嚴明,死後成為地獄判官
我的天啊死後還要加班這幅畫可以看一下他的尾椎處有一條尾巴,那個尾巴是米諾斯決定亡靈要下放到第幾層地獄的工具。
那個洞悉種種罪孽的君王,將知曉亡魂將進入地獄哪一重‘他會以尾巴盤身,盤繞的次數,決定把亡魂往何處發送。第二層地獄到第五層總括為「縱慾罪」,米諾斯的身軀佇立在第二層狹小的空間,對亡魂發出吼叫。
被審判後的亡魂遭擲入深淵,有咆哮的颶風襲捲這些亡魂,使他們無所遁逃,發出慘嚎。
這一群縱情愛慾之人,為首是亞述女王謝米拉密斯、帕里斯跟海倫、阿基里斯⋯⋯
前面那個《瘋子崔斯坦》,他也在裡面嘿。
在第二層地獄中,但丁看見為愛慾所苦的人們,在維吉爾鼓勵下,他接近盤旋中的一對男女——保羅與芙蘭切絲卡,並聆聽他們的故事。
愛慾,不容被愛者不去施愛。
芙蘭切絲卡用這句話致敬了Andreas Capellanus的《論愛情》:「愛絕無法拒絕愛。」
關於芙蘭切絲卡和保羅的故事,但丁生前曾有所耳聞。芙蘭切絲卡是拉溫納的領主圭多.達坡倫塔之女,在1275年與里米尼(Rimini)的詹綽托政治聯姻,但詹其貌不揚,她愛上其弟保羅並與其通姦,最後兩人被詹所殺。
愛慾把我們引向死路,該隱界在等待毀滅我們的人。
芙蘭切絲卡這番話,告訴但丁詹綽托因弒親而被放至第九層地獄「該隱界」
「該隱界」,指的正是聖經裡該隱殺害弟弟亞伯一事,該隱殺死亞伯後,企圖向上帝隱瞞此事,而上帝告訴他:「你弟弟的血在土中向我哀告。」
芙蘭切絲卡和保羅的故事,在但丁撰寫《神曲》後引起大範圍的藝術創作,而但丁特別花時間描寫這對戀情,聽完二人故事後自己暈厥的描寫,則有極有趣的解釋。
《神曲》這段寫道:
當這個幽靈敘述當時情景,另一個就哭泣,
為此,我哀傷不已,剎那間如死去的人,昏迷不醒,
像一具死屍倒臥在地
波赫士曾經評論但丁為何暈倒的原因:
但丁以無限的同情心講述情人間的命運,使我們感受到他多麼羨慕他二人。保羅和芙蘭切絲卡就在地獄,而他走在獲得救贖的路上;他們愛過,而他卻永遠得不到貝緹麗彩的愛;他們永遠在一起,共受地獄,對但丁而言,這應該是天堂的特徵。」
保羅跟芙蘭切絲卡雖然處在地獄,卻擁有彼此,反觀理應獲得救贖的但丁,至始至終都未能與所愛貝緹麗彩相守,何為地獄?何為天堂?但丁為此感受到一股無措與絕望。
地獄三頭犬但丁暈厥後,再次醒來時已置身於第三層地獄,此處淫雨不止,兇狠的三頭犬居高臨下地撕扯亡靈,飢餓驅使牠剝撕抓刺。
守護冥府的三頭狗——一隻可驚又凶殘的三頸獸,聲貌與凡犬相似,正居高臨下,狂吠被淹沒的亡靈。牠有垢膩的黑鬚、血紅的爪子、龐大的巨腹、手上長著利爪。大雨使亡魂像群狗厲嚎,瀆神的可憐蟲,在不斷翻身,以軀體遮擋冰雹,這幅畫應該描繪的的是三頭犬看見維吉爾和但丁,擺出攻擊姿態的模樣。
那條三頭惡犬看見我們,便狠狠張開,長著獠牙大口‘全身肢體無一不在怒震,
於是我的導師張開雙手,抓起兩把泥土,
在拳裡握緊,擲向凶獸貪婪的咽喉。**
三頭犬守護冥界入口的故事源於希臘,牠是由提豐和厄克德那(Echidna)所生,後者半人半蛇,許多冥界的怪物皆由她所生,提豐則是大地母神蓋亞之子,颶風、風暴皆與他有關,因此他的名字Typhon也成為Typhoon一詞的來源。
三頭犬鎮守死者之國,為了順利經過冥界之門,希臘人會將蜜餅放入死者棺材,好讓他們能賄賂三頭犬,可能是這樣,三頭犬在此處被賦予了貪食、飢餓的形象。
唯一順利瞞過三頭犬進入冥界的活人,就是俄耳甫斯/奧菲斯(前面提科羅諾斯有提到),也就是著名的俄耳甫斯前往冥界尋妻的故事,諷刺的是,他用無雙的樂技越過地獄犬的眼線,最後卻因自己的一眼,讓妻子無法跟他一起返回人間。
這幅畫把地獄犬的可怖還原的蠻到位的。
吝嗇鬼和貪婪者這裡是我蠻喜歡一段,維吉爾首次跟但丁講述「何謂命運」。
這一層的罪人混合了兩種極端,一個是對財富極度揮霍之人,另一種則對財富極其吝嗇,而此處的罪人數量特別多,統一視為對財富不能恰當駕馭之人。
也因為這層地獄與財富有關,因此這層地獄的守門人是普魯托(Plūtō),當然這是他的羅馬名,我們更熟悉的是他的希臘名字——冥王黑帝斯(Hades)。
黑帝斯不僅是冥王,他也被認為與財富相關,因為財寶一般都被埋於地底,而冥府又位於地下,因此產生連結,如果翻《波西傑克森》也會發現,作者特意安排一個橋段是黑帝斯之子從地底招喚出財寶,正是與此有關。
後來黑帝斯的神格在羅馬時代與其死神俄爾庫斯和地獄神狄斯結合,後面我們也會在《神曲》看到「狄斯之牆」。
回到畫作上,可以看到畫面中的人背負巨石,肌肉糾結,右上畫面有半截骨頭戳出上臂,這便是第四層地獄的刑罰——負石相撞。
該層地獄是個大圓坑,吝嗇者與揮霍者各站一側,用他們的胸膛滾動巨石,當雙方相撞時,他們又轉過身推往其他方向,反覆循環。
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財富兩種極端態度的罪刑蠻有趣的,一方面來說他們的態度剛好位於極端兩側,甚至可以說是互補的,但也可能他們會因此不待見對方——揮霍者為己揮霍,吝嗇者為己吝嗇,他們的罪,在於施行對象的不當,常人其實也都具有揮霍或吝嗇的特質,只是這種揮霍用於他人稱作慈善,吝嗇用於己身稱作勤儉。
他們從相對的方向吼叫著,用胸膛把一塊塊巨石滾動,再迎面相撞
在相撞的一刻,轉過身來將巨物向後推動,吼叫
「為何要揮霍?為何要吝嗇?」
他們在陰暗的圓坑中轉身,諷誦
此處維吉爾帶出「命運」議題,雖知犯此罪的罪行,但必須知其可憐之處後的可悲。
你見到啦,小伙子,財富易散
只配供命運嘲笑一頃半頃
人類卻為了錢財抵死糾纏
但丁聞言請教何謂命運,維吉爾答道:
在太初,造物主創造諸天,命群倫分別執掌
渾然將光芒分配至八方
對世上的榮耀,方法依舊
命公使居位,依時化財富為虛空
由此至彼,由彼轉此,不受人類智愚擺弄
盛衰之勢隨她裁決
她能預知未來,長保王國
掌管的變化不曾減卻,必然的規律使她行動剽疾
盛衰之局接踵而至
這便是遭人謾罵的神祇之名
從維吉爾的口中可以明白,「命運」是一名天使,這名天使是有智慧的安排世界的盛衰、財富的移轉,換言之,「命運」雖然是無常的,但並不代表她是肆意妄為,人們在必然的盛衰情勢中爭奪、紛爭,才是這層地獄罪人的來源。
這裡可以看到但丁對「命運」的解讀非常不一樣,神話裡的命運女神多半不是那麼美善的形象,例如羅馬的福爾圖娜(Fortuna,她的名字便是英文Fortune的語源),她手持船舵或輪子,代表命運正在被操控,極端點的像希臘提克(Tyche),直接被描繪為瞎眼的狀態,象徵命運的無情與無常。
可《神曲》裡她變為天使,命運也變成為上帝掌控的一部分。

上面的畫皆掛在通道的兩側,整個通道佈置為暗紅色,最後擺放一幅巨大的畫作——《神蹟》。
《神蹟》往左轉,會進入廣大的廳堂空間,正式進入其他描繪地獄其他畫作的展區。
此時看到的已經是第五層,我們將看到
誓川斯克圖斯和
第五層地獄的怒魂。

越過普魯托監視的地獄,維吉爾和但丁來到了
誓川斯圖克斯(Styx)。
在誓川分別有兩種罪人,一個是憤怒者,在誓川邊緣憤怒相搏,另一個是慍怒者,浸入誓川內無法言語。這兩種情感是不同的,簡單來說可以把憤怒視為「向外」,慍怒視為「向內」,亞里斯多德則把憤怒看作「對外在不公所產生的價值觀偏移」,阿奎納好像也有談到但我忘了......
我停了下來,聚精會神地凝眺沼中盡是沾滿泥垢之人,全身赤裸他們互相猛擊,彷彿憤怒未消不但用手、用腳、用頭,用他們的胸部用牙齒逐片撕咬彼此的皮肉這裡描述的便是憤怒者(怒魂),也是達利這幅畫作的主題。
誓川裡則淹沒著慍怒者/抱怨者。
這些水下面,還有人在嘆息
結果他們使水面冒出氣泡
不管怎麼看,眼睛只能傳達給你如是訊息
汙泥中的幽靈說:
以前我們愛牢騷,不論陽光下的空氣多清新
心中總有滯霧繚繞
現在慍怒時,卻只能浸入黑淖
如今的他們,只能在喉嚨裡,咕嚕著這樣的讚歌
因為他們已發不出任何聲音
維吉爾和但丁從沿著誓川前行,來到一座高塔前,這裡便是狄斯之城。
「狄斯」是撒旦的別稱,在城裡受刑的兇暴、欺詐與陰險的亡魂。
由於狄斯之城被泣川阿刻戎河和誓川斯圖克斯圍繞,因此他們遭遇了船夫弗勒古阿斯。
我的導師走到下面的小船,命我隨他進去
我踏上後,船身才不再虛軟
不過須臾,古老的擺渡已離岸
切過沼面,吃水更深於別的行旅
這裡透過船身吃水,再次強調但丁以肉身遊地獄。
在這裏,但丁首次顯示了自己的勇氣——
他遭遇多銀翁菲利波,他同但丁一樣為佛羅倫斯人(林文月在其他譯作翻為翡冷翠,她認為翡冷翠除了音譯外,更能表現出Florence城市的氣氛),其人暴躁易怒,但丁在現實中被放逐後,財產落入菲利波手中。所以但丁你在這公報私仇嗎
多銀翁想攀住船頭拉住但丁,但丁認出他並推開他
他們抵達狄斯之城城下,守城的亡靈不願讓但丁以一介肉身進入,維吉爾安慰但丁,告訴他此行乃是受命而成,無人可阻,自有人相助。
等待期間,他們看到了復仇三女神。
復仇女神三個染血的地獄女妖從塔頂聳起軀體神態與一般女人無異身上被一條條鮮綠的多頭蛇纏繞頭髮則是一窩小毒蛇和角蛇仔細看,畫作左邊的綠色就是蛇,右邊則有另外兩名復仇女神的臉。
這些復仇女神聽命於冥后,在《埃涅阿斯記》裡,埃涅阿斯劫持冥后失敗,逃出地獄,復仇女神從此對埃涅阿斯懷恨在心,因此在維吉爾和但丁面前仍不停嚎叫,表示對埃涅阿斯的憤怒。
「蛇髮女妖啊,快把他變石頭!」 他們一邊叫喊,一邊俯望 「我們還未報忒修斯襲擊之仇!」
隨著復仇女神的呼喚,戈爾貢女妖現身,維吉爾告訴但丁,一旦與戈爾貢對視便無法離開地獄,於是用手覆上但丁的雙眼。
小補充:復仇女神有很多種,而且雖然稱之為「復仇」,不代表他們全然是負面、醜惡的,例如希臘化時代的復仇女神Nemesis,她的名字就是英語的「報復」之意,但Nemesis同時也可以代表「正義」,雖然是無情的正義,用以契合另一種觀念——「天譴」。此處的復仇女神,英語稱之為Furies,她們是由希臘神話中烏拉諾斯的血化成,從烏拉諾斯的陽具周圍泡沫化成的則是阿芙蘿黛蒂(我的天啊烏拉諾斯這是什麼我不能直視的故事)。
復仇女神有三:不安之神阿勒克托(Alecto)、嫉妒之神梅蓋拉(Megaere“、報仇之神提西福涅(Tisiphone),他們會執鞭或火炬,追趕邪惡之人。
言談之際,從天際出現一名天使,他以棍棒叩開狄斯之城的大門一棒叫汝開門迎賓
進入狄斯之城後,他們看到的是異端者的受刑。
入目是一片廣大的原野,原野上充滿大小不一的墳墓,有火焰遍佈燃燒,比鑄鐵之火更加熾熱難耐,棺木尚未合攏,哀嚎聲源源不絕的傳入穿行而過的維吉爾與但丁耳中。
他們是異端之首,跟各派門徒一起,數目之多
遠超你想像的範疇
葬在一處的,是相同一夥
墳墓的熱度,視乎罪孽的重輕
在第六層被火焰燃燒的墳墓中,他們首先看到的是伊比鳩魯派的人。
他們帶著遺留在世上的肉體從約沙法谷回來時
就會全數在此處遭到掩埋。
伊比鳩魯師徒,使靈魂隨肉體見褫
卒後,這個老師與其他徒弟將在這裡找到墳墓棲止
伊比鳩魯學派在後世時常跟享樂主義掛勾,該學派的人認為萬物由「原子」構成,因此人類的靈魂在死後便會直接散去,對他們而言死亡並不可懼,因為當你死亡的時候,你早已沒有辦法察覺何謂死亡。同時他們將善認定為快樂,這也是他們最終被誤解為及時享樂的主張者。「人無靈魂」和「享樂」成為異端的代名詞。
有趣的是,如果伊比鳩魯認為「善就是快樂」,那麼他變相會承認——你吃一塊牛排的快樂,等同於你救上一條性命,不過這還挺難以常理說服人就是了。
異教徒與分裂者這張圖右邊畫的,就是異教徒法理塔納。
需要注意的是,法理塔納的純白形象十分高大,且站在旁邊的但丁微微垂頭表達敬意,事實上在這段,但丁其實是對法理塔納抱持敬意的,且中世紀的藝術中,會藉由高下之分來顯示一人的德行高低。
證據就是但丁在描寫這段時,另外描寫一位和法理塔納類似背景的卡瓦爾坎特,卡瓦爾坎特卻是呈跪姿。
一個幽靈從旁邊冒出,只露出頭頂到下巴我猜他升起時,是跪在墳墓中因為達利沒有很明確畫出這地獄的情況,所以可以參考文藝復興時期畫家Federico Zuccari之作。
法理塔納的身份,就要追索到義大利當時兩派的政治權力爭鬥,一派是支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吉柏林黨,也就是法理塔納所屬,另一派則是支持教皇的圭爾多黨,即但丁所屬。
1239年,法理塔納成為貝爾提家族和吉柏林黨的領導者。
1248年,他把圭爾多黨人放逐出翡冷翠/佛羅倫斯。
1258年,圭爾多重返翡冷翠,放逐法理塔納與吉柏林黨人。
1260年,法理塔納大敗圭爾多黨,但同時阻止吉柏林黨踏平翡冷翠,四年後去世。
1266年,圭爾多黨再次回到翡冷翠。
1283,法理塔納被判為異端之人。
但即便如此,法理塔納仍是在眾多吉柏林黨人主張毀滅翡冷翠的輿論中,唯一站出聲明應當保存翡冷翠之人。
第七重之邊緣此處將以狄斯城牆為界,在牆外的地獄,懲處之人多犯無心之罪——難以控制愛財、愛色、憤怨等,但進入第七重之人所犯之罪多為「蓄意」,泛稱為
暴力,暴力之罪的對象有三,因此也將第七層地獄分為三小層,分別為:
第七層第一圈暴力施予鄰居—殺人犯、擄掠者
第七層第二圈暴力施予自身—自殺者、敗家者
第七層第三圈暴力施予神明—瀆神者、雞姦者、高利貸者(後兩者是基於違反自然)
第七層乃有三圈,分為三部分暴力能施於諸神,施諸本人,或者鄰居即三方面本身和財產暴力可使鄰人遭遇重難:殺害、財物被毀、被掠、被縱火焚燃一個人,還能將暴力施予自己或私產 這些亡魂在第二圈懺悔,卻悔而無益 上述的暴力也可施諸神靈
在心中對祂褻瀆或加以屏棄
蔑視自然,蔑視其充盈
因此最小一圈乃把印記
蓋在所多瑪和卡爾奧兩個地方
暴力施諸神靈所說的「瀆神」,我覺得是蠻有「巫術」意味,因為人是無法傷害到神的,而是藉由侵害神所屬之物來達到目標,這似乎很契合巫術背後的一種錯誤理解——以為與對象有關的東西永遠和其人有關,所以才能透過對該物件作法,達到傷害對象的作用,那種感覺大概就很像,電影特洛伊木馬屠城裡,阿基里斯在部下對他說:「阿波羅是特洛伊很重要的神祇。」,然後阿基里斯很爽快把阿波羅雕像的頭砍掉一樣吧。
所多瑪(Sodom),Sodomy一詞的語源,《創世紀》中的罪惡之城,故事描述兩名天使來到該城,寄住於羅得的家,晚上村民企圖逼羅得把兩名天使提供給他們玩樂,羅得不願讓身為客人的天使遭受此辱,寧願將自己女兒供出(?!),最後在天使的協助下村民未做成惡行,但也使耶和華決意毀滅這座淫亂的城市。
一早天使囑咐羅得帶著妻子逃往瑣珥,並且交代他們不可回頭看。
耶和華將硫磺與火從天上耶和華那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城裡的所有居民,連地上生長都毀滅了。羅得的妻子往後邊一看,就變成一根鹽柱。
啊,聖魔之血啊⋯⋯
高利貸者為何會被放入暴力,也是很有趣的一點。
「你講過,放高利貸之舉有違聖善,請解開我這心底的疑結。」
「哲學,在通人眼中,」維吉爾向我解釋:「處處都在觀察覽閱,看大自然運行時怎樣描摹神的睿智,向神工勤習苦學。」
「同時,如果你把《物理學》細讀,就會發覺,只要能力許可,你們的藝術就緊隨自然,如徒弟之於老師。因此神也可以說是藝術的祖父。回想《創世紀》開頭,你便會得知人類要靠這兩者在這世上發展;放高利貸者,取向有別,乃屏棄自然本身,鄙棄尊依自然的徒弟,而寄望於其他事業。」
關於藝術與自然,亞里斯多德曾經在《物理學》有"ars imitatur naturam."(藝術模仿自然)之語,就宗教的觀點來看,《創世紀》提到上帝把亞當夏娃逐出伊甸時說道:「你必終身勞苦才能從地裡獲得吃食。」
米諾陶洛斯從地獄邊緣來到第七層第一圈,這裡是對他人施加暴力者的受刑區,維吉爾跟但丁沿著山崖往下,在亂石崩塌的崖邊,他們看到了「克里特之醜」,由米諾斯國王之妻帕西法厄(Pasiphae)和波賽頓所贈之白公牛交媾生下的怪物。
克里特之醜——正展舒著獸體見我們走來,就咬噬自己身軀,彷彿被五內的怒火征服維吉爾見狀,大聲喝斥發狂的米諾陶洛斯,並帶著但丁快速渡過該區域。
在崖下,他們看見滾燙的血河,罪人在河中被烹煮,岸邊則有無數人馬怪持弓射箭。
維吉爾與但丁的出現引起人馬的注意,其中的三位前來與他們對話,分別是:奇戎、涅索斯和佛洛斯
這幅畫的上半部血紅,應該便是描繪血河,畫面中間應該是人馬怪之一的奇戎,放射狀的線條則為人馬怪的箭雨。
自殺森林但丁與維吉爾來到血河上游,這裡是地獄的第七層第二圈,囚禁的是對己施暴者。但丁看見一片陰沈濃密的森林,有妖鳥棲宿其間,沒有望見任何人影,只有哀鳴與悲泣穿梭於林間。
我聽到哀號從四面八方響起卻看不見發出聲音的陰魂於是我佇足,惶惑不已維吉爾以為我暗忖:聲音由樹榦間傳來發聲者為了避開我們而隱遁為了解決但丁的疑惑,維吉爾慫恿但丁折下一條小枝,從被折下的樹枝斷口流出血液,樹榦口吐人言:
來者為何將我摧攀?莫非毫無憐憫之心?我們本生為人,如今變為樹榦 我們即使是毒蛇,曾為惡世間 你也不當如此兇殘。 
面對樹人的哭訴,維吉爾以為了讓但丁在世間傳述地獄情貌為由,勸說樹人說明自己獲罪的緣由。
腓特烈心中的兩把鑰匙,一度由我轉動,由我控持我以之開關,動作嫻熟無人得知其中秘密我身居顯要,忠心不貳,未曾闔眼樹人自言自己是腓尼基二世的寵臣皮埃.德拉維雅(Pier Della Vigna),出身卑微,是西西里雅派的著名詩人,他曾在神聖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底下身居要職,自誇自己擁有「腓特烈心中的兩把鑰匙」(Ambon le chia I/del cor di Federigo ),一把將腓特烈的心打開,一把則令其關上,結果最後失寵,1248年被弄瞎雙目,1249年於獄中撞牆自殺,此處由他作為自殺者代表進行自白。
皮埃向但丁解釋這一座自殺森林的由來。
當一個暴烈的靈魂擺脫軀體
把自己從裡面連根拔起
米諾斯就把他送往第七層深處,跌入森林
無從選擇佇足之地,一切交由命運擺佈
落地後,他萌芽一如麥粒
成為櫱孳,再長成一株野樹
於是妖鳥便以他葉子為饋
給他痛苦,為痛苦開設門戶
我們向別人一樣,回歸殘軀
這段很有趣的觀點是:自殺者被視為一種對肉身的拋棄、對痛苦的逃避,化身為林木有兩層含義:一種是重新賦予他們軀體,讓妖鳥的痛苦降臨於他們本該承受的痛楚;其次是生根,不論多痛苦,紮根的事實讓他們明白,無人」所逃於天地間。
褻瀆者離開自殺森林,維吉爾和但丁前行來到第七層第三圈,這裡囚禁著瀆神者、高利貸者和雞姦者。該處是一片荒原,寸草不生,大片的烈焰從空中落下,荒漠的人們悲傷啼哭唯有一個名為卡帕紐斯的亡魂,仍咒罵的宙斯與過去的底比斯戰爭。
卡帕紐斯的故事,在希臘悲劇大師歐里庇得斯跟埃斯庫羅斯、斯塔提烏斯的作品中被傳唱,其中斯塔提烏斯的《底比斯戰記》(
Thebaid)至今仍留存於世。故事描述底比斯原有三位國王:拉伊奧斯(Laius)、奧狄浦斯(Oedipus)、厄特奧克勒斯(Eteocles),奧狄浦斯的兩名兒子波呂尼克斯和厄特奧克勒斯原本相約輪流執政,結果後者反悔,波呂尼克斯離國與阿格斯國王女兒結婚,攻打底比斯,當時攻打底比斯有七名大將,卡帕紐斯即在其中。
在《底比斯戰記》曾寫卡帕紐斯對宙斯的叫囂:
來吧,朱庇特(宙斯的羅馬名),拿起你所有的烈火跟我一較高下吧!難道你的勇猛,僅僅限於拿雷霆嚇唬膽小的女孩,或是摧毀你岳父卡德摩斯的高樓?於是卡帕紐斯就被宙斯用雷霆打死了
離開卡帕紐斯,他們沿著樹林行走,看見一條紅色的小河從林間流出。
「我們剛才穿過的那道門,其門限誰都不加以拒絕。進了地獄此重,我已帶你四處觀覽。就重要性而言,映入你眼前的景物,沒有一樣的重要性,與眼前小河相若,它能使眾火熄滅於河的上空。」
這是我認為,達利為何在這幅畫中,畫了一根象徵救贖的拐杖之故。
小河源於克里特島一座老人雕像,老普林尼的《博物誌》(也有翻作《自然史》)提過這座雕像的故事,如今由維吉爾轉述:
他望著羅馬如鏡子橫亙。
他有一個精金製成的頭,
手臂與胸膛皆以純銀鑄冶,
胸膛至兩股,由黃銅所構,
兩股以下全為上等精鐵,
這裡其實用了希臘詩人赫西俄德的作品——《工作與時日》。赫氏另一本作品更為出名,也就是基本訂立希臘神話譜系的《神譜》,也是構成神話要素之一:神祇的譜系,並非有「神」便可稱作「神話」,神話的必要構成要素其實是「譜系」,就像一個家族樹,家族樹的延伸會發展出世界的分野:地海空、天地人這些觀點。
《工作與時日》,作為勸勉人們辛勤工作的著作,他開頭便談到「時代」的演變。
黃金時代—克羅諾斯時代。
白銀時代—宙斯時代
青銅時代
黑鐵時代—人類墮落。
這其實跟《摩訶婆羅多》也很像,不過《摩訶婆羅多》是用「顏色」來區分正法昌盛到正法衰微,從青色變為黑色。有趣的是,神話對時代演進,似乎是充滿悲觀的。
回到《工作與時日》,這種以金屬區分時代的說法,在《舊約》的先知書《但以理書》中,則以雕像的描述方式呈現,顯然便是《神曲》引用的來源。
《但以理書》那段太長了,懶得打,上圖。

背景其實是尼布甲尼撒做了一個夢,但以理為了講解夢裡雕像各具的含義。
金頭-代表王受神的任命統管萬物
銀臂-繼王之後興起一國
銅腹-繼王之後承其事業的第三國
鐵足-興起的另一支民族
最後整個雕像毀壞散落,獨自成國。
但丁以《工作與時日》、《但以理書》為藍本,描述了人類逐步墮落的過程,他的別有用心,則顯示為他對「小河」描寫。
這一條小河流經褻瀆者受刑的土地,當烈焰從空中落下,只有小河的水能澆滅,它的發源地便是克里特島的老人雕像。
除了金頭顱,他全身都有裂縫,有眼淚下淌
眼淚匯聚後,滴穿洞穴的岩層,經一塊塊岩石沖落這深邃的底部
流城阿刻戎(愁苦之河)、斯提克斯、弗列格吞(火河)
再瀉入這條狹窄的壕溝流盪,直到無法再往下才停頓,匯成科庫托斯(泣川
這條小河貫穿冥界各河,從雕像縫隙中流出,代表人類在各時代的「原罪」,這些原罪和人類犯下的罪行一樣深重,直往罪孽最深重的地獄核心。
然而當抵達地獄核心後,接著將迎接煉獄——往天堂中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