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互動沒有道義,只有利益。
國與國之間的互動、任何行動的基礎,不論以何名義為之,都是奠基在有利可圖的大前提之上。
不少歐美國家,尤其美國,可想像的是在這次俄國開戰烏克蘭的行為中,為自己奠定了更高的國際地位。不是指那些檯面上喊來喊去的道義,而是在武器販售方面。
制裁作為無足輕重,能一邊角力戰爭進程,一邊盡可能牟取最大利益。
謹記:GDP排名前10%國家,因這場烏俄之戰而得到的,遠比失去的多。
但烏克蘭受的傷害是真的,所有在戰爭中傷亡的人也是真的。
我不喜歡談論這個,生活中卻總是免不了應付的場合。希望自己記住,只有利益和死亡,才是真的。
臺灣呢?
臺灣的籌碼在於四面環海,在於現階段攻打的代價仍太高,在於臺灣的國土真的很小,不能一部分一部分吃,要吃就得整個吞下。
疫情是最大的威脅,受到影響的都在尋求一套解法。囤晶片的傢伙是,科技原物料供應地是,金屬產地是,高知識經濟興盛處是,世界金融中心是,雲端技術供給者是……誰都是。
聞秧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協調,從弱勢的傢伙上分配、榨取利益。
「作為一個人,我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好好生活。」共勉之。
國與國之間不互打,靠得不是只有軍事力量,還有其他更多看不見的力量
別再活在猿人時代了
戰國策和三十六計雖然細節很多用不上,但概念是重要的啊
不戰而屈人之兵
真的應該反過來,古文考閱讀測驗和修辭,小作文,白話文考解釋,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