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閱讀の思】
因為不想延滯我進行閱讀的速度感,所以想在今天給它一個總整理和了斷。
1. 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商周,2014)。
2. Angela Duckworth on Character 3/7/223. 啟點線上學苑 | 聲刻你的每一天

《吃的美德》這本書內容非常豐厚,以吃的行為為線索,討論了涵蓋實踐知識的各種層面,十分厲害!
Emma
3 years ago
第一部分是知識書籍中常見的事實釐清與觀念辯證。最讓我腦洞大開的,在於「在地化」與「全球化」這兩者看似矛盾的概念,其實應該以相輔相成的關係運作。把在地特色食材商品化,有賴於全球貿易下取得的豐富資源,例如將made in China的農具、made in Japan的機器、以及made in U.S.A.的藥劑結合起來,共同支持地方農作。我們需要避免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扮演中介的大型企業,對產品的生產和製造過程上下其手。以及去人性的交易,僅將貨品當成金錢看待,當人們追求物品的交易價值而非實質價值時,不僅會使商品在交易中不斷被重新包裝,模糊了其本來的樣貌,造成經濟風險,也可能使一心追求經濟的製造模式,而摒棄品質與價值。
Emma
3 years ago
處理完純粹的外在知識後,第二部分開啟了與人類自身更靠近的議題:思考方式。在此,作者提倡「實踐的智慧」,提醒我們不要陷入
對於某種權威的盲從之中,例如標準化與傳統。「製造傳統」的歷史研究我讀過不少,但面對傳統的應然論,我還是第一次看到。他將傳統比喻為語言,具有一個核心的語意,但每次使用時,意思都不盡相同,重要的是這個「固有」加「創新」的組合,可以幫助我們完成當下情境的表意與溝通。「傳統」是能夠不斷被使用了,一但不再被使用,就成為「歷史文物」了,而使用傳統的最佳方式,就是先推定它的價值,不要輕易推翻前人反覆使用中皆認為得當的智慧結晶,但同時對它抱持思考,讓它可以很好地融入我們當前的生活。
Emma
3 years ago
第三、四部分更厲害了,在闡釋我們如何與人類動物性的部分打交道,如何「靈肉合一」地體驗吃,這就要討論到關於「自由意志」的大哉問,Angela Duckworth等心理學者從行為科學的角度出發,將人類「延宕滿足」的能力,視為自由意志的表現,不過作者提醒我們,意志無法達到純粹、絕對,所以我們應該更謙卑地面對自身的侷限,「自由意志的重點不是第一次就做對或做錯,而是自我修正的能力」(至於要如何部分地掌握內建的自我,《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是我目前看到最完整、實用的介紹)。此外,人類會將生命的時間感組織起來,追求整體的意義感,而不是將每一個當下的感受集合起來而已,若能將自我的各種部分整合指向同一個asperation,就能擁有和諧、豐盛的快樂。
立即下載
Emma
3 years ago
最後不得不提精彩部分是,靈肉合一才能創造完整的體驗,因此,食物的美味不完全在於它的味覺,了解好食物的客觀標準,將使我們更懂得欣賞自己喜歡的東西,讓感受更上一層。這裡讓我想到詹宏志所提倡的旅行與讀書,也是這般感受與思想的協調、辯證過程吧!另外,作者也談論到接觸美好食物的意義,這是關於美的意義的傳統哲學重要成分。藝術無法將我們變得高貴,但可以讓我們體會到凌駕平凡、追求卓越的美好,並拓寬對美的敏感度。不過更讓我拍手叫好的,是作者反在藝術的美好之上,加上多餘、做作的穿鑿附會。
Emma
3 years ago
總之,作者將關於「如何幸福」的倫理學大哉問的各個面向,皆透過「吃」這件事精彩展示,是一本讓我更加了解自我,也幫助我更加整合自我的好書!(co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