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台灣推理評論新星獎
#徵獎結果
還記得去年底舉辦的台灣推理評論新星獎嗎?投稿件數比預期中踴躍許多,在經過楓小編與夥伴戲雪共同初評之後,更特別邀請資深的台灣推理犯罪研究者洪敘銘參與決選。洪敘銘老師所著的《從「在地」到「台灣」:「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是研究台灣推理發展史的重要參考書,也是有志於評論研究者不可錯過的重要讀物。
除了參與評選之外,
#洪敘銘
老師在閱讀完決選稿件後,也給予了一段值得所有參賽者品讀的總評
〈在評論以前,必須先做的評論式思考〉
:
Facebook
#讀嘛讀嘛
#評論徵獎
#台灣推理推廣部
latest #9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對於類型文學的「評論」,向來是一件光是用想像都感到困難的事。
先不論其他的,「類型文學」需不需要「評論」?已經是一個相當困難的難題,因此,此屆的台推評論獎,我們必須先暫時擱置這個問題,先假設「評論」類型文學的必要。
在我的經驗與觀察裡,我始終認為「評論」是一個必須不斷平衡主觀與客觀條件的過程——正因為沒有所謂真正「客觀」的存在,人們才更需要透過一段較長的文字,在一個範疇/框架或空間中表述自己的主觀經驗,讓這樣的經驗存在一種被實踐、重述、應用或是再操作的可能。
也因此,在本屆的投稿中,較為可惜的是許多的作品忽略了這樣的先決條件,它們確實地表達出閱讀這些推理文學文本後的主觀想法,但往往讓這樣的想法真的只停留在「主觀」的層次——而流於心得式的抒發。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觀諸這些文字,不難發現許多作者都進行了某種一致卻不太理想的「預設」——「如果讀者也看完這本書的話」。如前所述,評論最重要的目的與目標,在於「經驗的再現」(或者更直白地說是一種重複也可以),意即評論者不能被動地等待讀者閱讀完後,再來驗證或者認同;而是應該更為積極地在讀者閱讀之前,便提綱挈領地歸納或提煉出某些得以對應文類、文體發展或者時代、社會、世界觀的發現,因此與理論的對話、與其他相近的海內外作品的對讀,或者與自身成長經驗、臺灣政經社會背景的連結等等,便成為一條可以嘗試的道路與線索。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然而,評論者始終必須記得我們的本分,也就是作為「臺灣推理小說」的「評論」,我們不能反客為主地談論外緣的、用以對應我們主觀經驗的材料,而忽視作為文體核心的推理性(情節)在這些情境下的作用;換言之,評論者應該在有限的文字裡面,表現出不僅只是一種讚賞、惋惜或者匱缺,而是必須更真切地探索這些好的或不足的內容中,究竟如何、為何能夠表現出作者/作品的世界觀,這也才會是得以積累成一種世代記憶、一種可被辨識的現象、一種觀察趨勢的起點與終點契機的基礎——也是類型文學仍然需要評論與被評論的理由。
立即下載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以上是洪敘銘老師的總評,以下是得獎名單。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Facebook
千呼萬喚始出來!台灣推理評論新星獎終於公布得獎名單啦!這次參賽的稿件實在太優秀,楓小編自己都感覺到選擇困難,還好有夥伴戲雪和洪敘銘老師的協助,才能夠順利完成,不過在皇冠組中還是難分軒輊出現了雙首獎的情況。
以下是各組得獎者和評論節錄: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皇冠組:
易沁 評《野球俱樂部事件》:
在台日民族存在階級差異的背景下,引導出角色間不為人知的過去。作為一具在地性實踐的推理作品,在書寫型態上選擇回歸過去,融會戰前確實存在於台灣的舊鐵路資源與標誌性歷史事件,加深情節與台灣地方場所的連結,帶領讀者一窺熟悉卻陌生的昔日台灣。
餅蛙 評《喪鐘為你而鳴》:
本作是本屆島田獎得獎作品,從架構和核心詭計來看,無論是精神上或是設計上,都承襲島田老師和玉田誠老師對推理作品的期望和詮釋──開拓屬於21世紀、屬於數位時代的推理作品,迎接時代的挑戰。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尖端組:
易沁 評《雙向誘拐》:
《雙向誘拐》全書中,除文本敘述層次裡可見角色間深受「自由」、「知」及「慾望
」等要素而建立起一場具雙向性的交互引導與誘拐外,千晴在書寫之餘亦將真相的詮釋權力分享予讀者,構成了讀者所能思及處亦為其所擁有的事實--具雙向性的閱讀體驗。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秀威組:
田羽心 評《空繭》:
開場就用意外性的發現勾勒出本作重點,在細節的描述上可謂有聲有色,同時在轉場運鏡也銜接得宜,在步步堆疊的懸疑氛圍中,不忘點綴吐槽詼諧,藉由讓讀者及角色們無法置身事外不斷加劇求知的渴望。
巷弄裡的雪花
3 years ago
以上,恭喜各位得獎者。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