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雖然現在有大量書籍在檢討消費與娛樂致死的問題,大概都是在提點大家沒有注意到真正該注意的事,而把注意力浪費在無法回答存有意義的事物上,這些東西的特性通常都是快速且破碎的。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不過大多時間都幸運的能規避這個問題,讓人暫時逃離意識到自身存在意義的重量,說不定達到某種「疆死的和平」也說不定(意思是說雖然沒有明顯的進步,但至少不是明顯的退步)。會有這種想法是受德國一戰後的檢討的影響,聚焦於無法找到意義的虛無,卻在戰爭(或者說無止盡的鬥爭)中找到歸屬感就此立命為一個永久的戰鬥者,這點希特勒大概是個很好的例子。
(再次翻了翻存在與時間海德格針對死亡的說法,以及過去對於德國一戰士兵此在精神的展望,好像漸漸開始明白為何他傾向於O粹,大概是不願那些亡靈的犧牲變得無意義。想到這點先隨手記下筆記,待未來有機會延伸這種說法)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