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年紀愈大才發現,友情也要「斷捨離」,要離開的人也不要強留 - 幸福熟齡
對於朋友圈其實不大怎麼主動斷捨離吧,應該說人會隨著年紀增長,可能這個時期的我們談不上來電,或許過了幾年我們之間又很聊得來,這大概是我有很多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朋友都還有繼續聯繫的原因。

直到最近某些事讓我決定把這個人主動排除在「朋友」的定義以外,即使在聚餐或其他公眾場合還是可以跟對方有互動,但自從心理把他排除在外之後,真的會覺得人比較舒服多了,或許我沒辦法跟會嫉妒我過得很好的人繼續相處吧(app-lying)
latest #23
不是說嫉妒不好,畢竟兄弟姐妹之間都有差異性了更何況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朋友。

但講真的有時候對方講了某些話,可能也不是她的本意,聽起來就挺不舒服的哈哈哈哈哈哈,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過這種感受過。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朋友圈裡面有人加薪升職、娶了或嫁了家境富裕的對象、創業成功等等,

可能有的人還沒有祝福的想法之前,嫉妒心就出來了,

但嫉妒不是不能存在的負面能量,而是這個負面能量衍生的其他存在。

譬如:知道A已經嫁到豪門,看到她的吃穿用度已經跟曾經的朋友圈不一樣了,儘管她還是會大家聊天,但你不自覺的會潑對方冷水,於是這段關係最後就漸行漸遠。
大概就是那種,「我」只是分享日常,卻莫名被「你」陰陽怪氣一波的不適感?

雖然可以理解為什麼會這樣,但是真的會感到「沒有必要這樣講話吧?」,進而覺得似乎沒必要維持會分享日常的深交←
立即下載
當然到了不同圈子自然會有所謂的同溫層,光重機就會分白黃紅牌的交友圈了,大家也會慣性的把「朋友的環境不同了自然跟我也不同」做爲分類的標準。

但我覺得人不可能永遠都是一個標準,就像朋友也有忘年之交這種存在,所以說實在,朋友有沒有錢、他另一半到底多厲害,根本不重要,就是不要讓我有那種你是為了潑冷水而潑,或是把我當作比較的標準(比較跟想成為努力的對象是兩回事)
yamasakimidori: 對,光是分享日常生活就是一種雙方交流差異的行為,

每個人想表達的想法不一樣,朋友之間也會互相包容,比如大家都知道她可能說話方式就是這樣(不影響她表達的內容),

但有的人可能會突然來個一鳴驚人,或是她突然長時間用這種表達意見的方式,不管是說話的A還是聽到B都會認為對方已經不是同一個圈子的人。
我也是換了不同的工作環境之後發現自己需要改善的缺點實在很多,但依然還是會有自己的個性,

所以相對來說我很珍惜認識很久的朋友,哪怕有的可能已經沒怎麼在互動了,只剩下社群媒體互相追蹤,對方或許又有一群不錯的交流圈,可是至少以前我們有過共同的價值觀,一起努力或是創造過很多有趣的回憶。(想想台論想想角噗三國劍三TT)
可能這個時代工作跟多媒體氾濫的問題,

低社交模式基本上是個習慣了,

「她發這個噗文我也很想回覆,可是我怕講了這個會讓她誤會。」

「他好像心情不好,我也很擔心他,可是我這樣做她會不會有壓力?」

「他好像也跟我一樣最近過得不順利,我也很想給他打氣,但我也好累。」
所以朋友圈我不太會主動斷捨離啦,如果要斷捨離我的話也沒關係,雖然不信玄學但我還是挺相信緣分的,你可能會因為有你的原則而把我劃分在外面,

但也有可能過了幾年經過社會的荼毒我們又有了共同的感受,所以我覺得到底有沒有好閨蜜?一輩子的好朋友?其實很難說得準(app-hittable)
但我不能接受背後說我過的很豪奢,根本不能體會妳的苦楚(重點是還被我知道)

我現在過得很豪奢是不知道啦,可是我達成小時候的夢想啊,離開那個不快樂的家庭,也把身上貸款清償了,如果不要太貪心奢望其他東西的話其實我現在過的很快樂。
作為人類長到現在就會發現到底為什麼活著就是原罪這句話,因為每時每刻如果不是吸大麻或嗎啡的話,很多時候都會有煩惱,

這個煩惱可能有的人認為跟屁一樣,有的人認為根本世紀難題,

所以後來跟一些背景不一樣的人變成朋友之後,說真的煩惱的事情可能會從「我的麥當勞薯條要不要加大」變成「房子要買在婆家附近還是娘家附近」。

這種事情拿出來分享或是跟別人討論的時候,有的人反應是「連麥當勞薯條要不要加大都要猶豫,你乾脆不要吃麥當勞好了。」、「這種事情有什麼好煩惱的,至少你還買得起房子欸。」
所以,

我想吃麥當勞的薯條有錯嗎?

你買不起房子是我的問題嗎?

(有些聽得出來是開玩笑,有些就是對方很直觀的想法)
總之前幾天跟共友吃飯,就問為什麼不跟A和好。

為什麼不和好?撇除掉那些行為能不能原諒,

而是她那個心態「會一直存在」。

我不能想像我跟她牽手逛街看電影跟她分享生活,就換來那些「她的煩惱沒有我悲慘啊。」更何況我也不能接受那種國小生的「妳如果跟她好我就不要跟你好」這種相處模式。
-

有時候無聊會想一些有的沒的,突然想到談心事這件事情,應該不是每個人都會這樣,

會突然變得越來越懶得講 不過說不說也不代表過得好不好,可能這個人生階段單純不太想說?

只是之前遇到一個前輩有講過這句話我印象蠻深刻的:

「有些心事對方好不容易決定說出來,如果在別人眼裡卻都不是什麼事,是會讓對方覺得不被體諒,而感到很糟糕。」

最近就在反思有哪些朋友找我說心事,我有沒有給過什麼不好的反應,但有的會先謝謝對方,謝謝對方願意把這些事情跟我說吧。
雖然不確定曦子的情況,不過我自己有的時候是……單純不喜歡散發負能量,久而久之一些比較瑣碎日常(已經成慣例)的煩心事,就不會講什麼。

除非是那種我知道我需要尋求同溫層認可/尋求朋友們的建議給方向,才會特別拿出來說。

所以對樓上曦子提到的「低社交模式」同樣深深蠻有感的
❀軍
3 years ago
有時候可以浮水跟曦子姐互動&看到您過得很好很開心 ……!
yamasakimidori:

我好像也是偏向尋求一個想法或方向欸,很少純抱怨,除非很氣(rofl)(rofl)但蠻喜歡問大家的想法或喜惡,譬如:冰淇淋可以接受芋頭口味嗎(thinking)???

不過綠綠確實不是一個會散發純種負能量的人,這個可以安心抱怨啦,就是那種你可能會不爽的事情換做別人也會覺得很不爽的概念。
KurenaiArcae_: 現在就是一種我居然還能在這裡說話真是太好了⋯⋯⋯的感覺 如果當初沒來噗浪的話應該是個死現充吧(喂
小緹
3 years ago
我看完你的這噗只想說我愛你們
sherryliang1996: 應該也是妳沒有們
GA.(・´ェ`・)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覺得很多時候我自己的這些斷捨離好像都發生在無形之間耶,似乎大多沒有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和對方對話的時候有過令自己不適的回應」、「覺得和對方交流時要不停的費神遷就很累」,就會自然而然地漸行漸遠,把不舒服的因子排除在我的視線之外。
倒是來跟我講心事的人,99.9%不是想被罵就是想被罵醒(?),所以我很常火力全開
小緹
3 years ago
Valkyrie_Britain: 我其實覺得自己蠻常各種情緒都會拋出來,但你都會接住或是用我沒有循過的思路或角度去看待,就蠻覺得另類被救(困在自己的想法裡),最近偶爾會反思我們為什麼認識這麼久了,這幾年畢業後才開始變熟,雖然原因是有跡可循的,但就是真的很機緣,時間到了就會熟,那種感覺

感覺我們的友情很像去買水果的時候,我剛好是青梅旁邊一顆還沒全熟的蘋果,啊我先跟B班幾個梅熟起來,隨著時間過去,慢慢跟你熟起來這樣(幹到底什麼怪比喻
space_for_night: 是不是很像那種分數板,有時候加分有時候扣分,然後低於及格線就掰掰這樣?

我有被男友罵過為什麼對朋友這麼寬容都不會吵架,跟他談戀愛就很容易四處開戰場(app-shock)

被罵是一種默契吧,主要是嘎嘎實在很一針見血,而且邏輯也滿分,被罵到後面就會完全說服(rofl)(rofl)(rofl)(rofl)(對朋友群那種講話可以針插下去對方無法呼吸的技術感到佩服)
sherryliang1996: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事情可能說出來會好很多的根本原因?我有時候也是蠻需要一個上帝視角的人來檢視這陣子的狀態

但我覺得自己變得算蠻多的,吧,脾氣好像大概應該可能或許姑且是變得比之前有好很多。

喔喔你的舉例我懂,這就像疫情一開始是在台灣最大離島,然後隨著時間推移,台灣本島就開始案例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