樋口(´∩ω∩`)🎞️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開一個給自己說
#さよなら絵梨
latest #11
さよなら絵梨 - 藤本タツキ | 少年ジャンプ+藤本樹的短篇漫畫
在致敬我喜歡的電影【血色入侵】
當初看了好多次還買了DVD 看完美版之後又重看
就知道有多瘋
OHー拳 on Twitter逼得我不得不看完這個短篇!
但是日本翻譯有兩個問題:
1.原作從來沒說過Eli年紀是幾歲
2.原作從來沒說過Eli是少女
玄川 on Twitter貼上這個跟我有同感的推主文

日本標題硬給他加上這個俗氣到不行的副標,所以當時超不滿意海報啊!明明這電影的精髓就是那些冷到發寒的冷漠暴力,還有每天晚上Eli跑來敲窗戶問可不可以進來!!!講著又想重溫電影了😭
記得那個小女孩演了這片被同學認為是真的吸血鬼還被排擠,覺得很好氣又好笑。

另外跟【血色入侵】相同點除了200頁致敬200歲、女主角(?)吸血鬼設定、同樣叫作エリ(Eli)之外還有主角都是12歲。
寫在記事本的沒存到蕩然無存😭😭😭
立即下載
昨天終於把看完
媽啊花很多時間讀這篇明明兩百頁到底在卡什麼(花了兩周才看完)
原本在想是不是因為硬吃日文才這麼慢(可是程度沒有很難啊🤔)
我想過若拍成影片是不是就是隨處可見的偽紀錄片了
要說接近一點可能是[反正我很閒]那種小短片🤣
故有人提到像カメラは止められないらない【一屍到底】也情有可原
主劇情都在鏡頭前與鏡頭後兩個之間翻轉
我自己認為區分優太的真實經歷或美化的虛構回憶很沒意義
對我來說從觀看開始的全程都是「虛構作品」
也因為這樣我感受度很低
兩次觀眾(學生)的出現也同在呼應漫畫的讀者(我們)同時是觀眾身分而非創作者
所以優太爸爸說的話才是整個作品的主旨
「創作不就是需要涉入觀看者持有的問題,引他人發笑、惹他人哭泣的東西不是嗎?如果創作者本身沒受傷不這樣不是不公平嗎」
創作者(優太)需要失去親人會能觸動觀眾的情緒
可真正的創作者藤本最後又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看待這些塑造出來的假象
「畢竟這只是二個小時的娛樂消遣阿」
我是不是引用錯了
雖然多人解讀成逃避現實的方式
但爆破給我的感受反而是藤本認為浪漫跟惡趣味吧

還看到有網友在推特說不是藤本掛名的話這創作是不是討論度就不會這麼高🤔
個人認為電影與漫畫相似的地方只有分鏡安排
揀選什麼本來就照創作者自己要求決定
可是漫畫突破不了電影是流動影像的本質
與其說分鏡給予的「電影感」對我來說更接近於當今動畫的影像呈現
晃鏡、無法聚焦、以及與let the right one in【血色入侵】相似的P.O.V鏡頭
這些擬真手法在近代動畫中反而更加追求
至於電影則是畫質與比例的差異、黑白彩色的切換以及有無聲音的構成
電影能夠做的虛實轉換有更多是單以分鏡辦不到的地方才無法認同有電影感
但是藤本讓這故事有趣的是這幾年來流行的手機攝影投射到故事本身,以及故事線的發展上有了多重的選擇:
A.絵梨是真的吸血鬼/假的吸血鬼
B.絵梨真的死了/根本沒死
讀者可以照自己的意願去解讀這個故事的幻想成分有多少
說不定連優太的母親死掉也都只是為了成全這故事的一部份而虛構的呢
除了設定之外故事本身跟【血色入侵】相去甚遠,雖然血色也是描寫了不少Oscar跟Eli兩個人相知相惜的部分,但劇情完全不一樣,是貨真價實的恐怖片,因為這篇而看的讀者可能會大失所望😅
要說比較像應該是不少人都提過的me and earl and dying girl.【我們的故事未完待續】,我當時還記得超想要那台男主用來播手機拍攝的電影的投影機。
另外優太跟絵梨在逛出租店的鏡頭跟拍攝到觀看的電影本身也有不少寶可以挖。
@wilds0123 - さよなら絵梨(再見繪梨)/藤本タツキ(藤本樹) 當漫畫作為電影 / 就藍色窗簾...
找到一個寫得算完整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