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你渴望被看見嗎?|【一天聽一點# 1275】
四月底跑去看了檔期尾端的《在車上》,就很呼應「被看見」這個心理議題。

劇中太太內心有某種被看見的需求,無法在婚姻中獲得滿足,於是不斷與工作上的男演員發生婚外情,尤其是很願意把自己拋出去理解他人的那種人。但是先生不理解太太這樣的人性需求,打結在妻子「不忠」和「虛偽」的想法中,久久無法釋懷,同時嫉妒外遇男子與妻子間,為他所不知的連結。
Emma
3 years ago
電影讓我開始去了解在我過去的關係經驗中,「被看見」的心理需求,如何把人工具化。他們把你放進他們自己的生活計畫中,好讓他們感覺活在別人的關注和肯認中(別人always對他say ok)這會使他們感到自我價值感,簡單來說,他們利用別人達成自我實現。而我常常成為他們實現自我的容器,我藉由成為他人的容器獲得與人連結緊密結合感。
Emma
3 years ago
同樣都把他人當作實現自我價值的容器,卻會因為對自我想像的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形式關係模式。H的自我想像中有朋友,只是他想要朋友跟他的喜好一致。而P的自我想像中更追求高人一等、比人優越的自己,她的想像中沒有朋友,對她而言,他人本來就是要來讓她當台階踩和當背景的,所以她與人的關係中更多競爭、更不互相(赤裸的剝削他人)。
Emma
3 years ago
但是這種藉由控制他者維持的自戀,使他們在關係發生問題時,無法好好對他人詢問和道歉,而是對他人使用指令式的、無形中強迫對話的態度。而他們在維持自我概念時,不同的自我概念需求,也會投射到他們對關係他人的處置中。P看似較能果斷與人切割,是因為她心中一開始就沒有別人;她看似能理性分析他人的問題,是因為她要把別人貶低成一個差勁的人,她希望別人得到惡果,她追求落井下石後,讓她得到復仇他人的優越感。相較之下,L和H也把別人當成問題製造者,但是是責備他人不體貼自己(或控訴他人一開始就關係詐騙),這是一種帶有關係前提的訴求。
立即下載
Emma
3 years ago
有趣的是,即使是P這樣的人,當別人拒絕與她往來時,她也會很難過。我想這是因為需要在她人身上實現自我的人,本質上就是無法自我價值自立的人吧~~~
Emma
3 years ago
實在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要想這些東西 就當作是一種精神上的自娛吧~~~至少算是有個小結果,腦袋舒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