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女忍者椿的心事5心得 淺談可愛:愛和被愛與崇尚可愛】
《女忍者椿的心事》是由癖好明顯的漫畫家山本崇一朗所作的漫畫,有了先一季甜蜜蜜的《擅長捉弄人的高木同學》動畫,以及即將在七月播出的將棋主題戀愛喜劇《即使如此依舊步步進逼》的動畫也將在今年七月播出,今年可說是山本崇一朗在TV改編動畫上最活躍的一年。而數個作品被改編成動畫,也加以證明山本老師對人物塑造和故事題材的創作實力。
latest #16
掰噗~
覺得
3 years ago
太害羞了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女忍者》自然不脫離他拿手的戀愛事項,但並沒有像前兩部有明顯的對象與配對,反而是在茜組的少女們「被禁止男性事項」,以主角椿開啟探索,少女對未知戀愛的好奇及恐懼。就目前動畫進度看來,也因為並沒有真正觸及對象,就算揭開了男性禁止的原因,「戀愛」的題材似乎漸漸在作品中散去。取而代之的轉向為,為了讓茜組各班的角色登場,每集更注重於成員們的特色及相處模式,而觀眾在這樣日常的相互關愛中感受到「愛」與被「可愛」治癒的作品。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而這集藉由午班認為自己最可愛的雛菊,以及實為可愛但不想被太寵愛的紫陽花,這兩針對於「愛」與「可愛」之間的故事發展,我想不只讓人物特色鮮明使人喜愛,也顯現這愛與可愛的形成判斷的原因可以加以討論。以下將利用本集劇情加以說明我目前所理解的愛和可愛。
立即下載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人類會喜歡可愛的東西,而通常這些東西,具有我們能在後代上觀察到的特徵。這是出於DNA內建對這些性質保護呵護的慾望,碰上這些可愛的事物刺激我們的快樂中樞釋放出多巴胺,讓我們想要對他好,以此延續後代發展。甚至此中樞還是多數毒品作用的地方,可見「可愛」的力量對我們影響之大,而我們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這些可愛當然不只能在我們觀察後代上感受到。當中,我們又在日本以可愛建立出的文化中有更多感受的經驗,宮元健次曾在《日本的美意識》一書中,指出日本中的「かわいい」(可愛い/kawaii)一詞,語源上與另一詞語「可哀想」(かわいそう/ kawaisou)關係密切。「可哀想」是「看起來很可憐的樣子」,讀音與「看起來很可愛」完全相同。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這些可愛性質基本的大多得是偏於「需要保護」的特性,如纖弱年幼無攻擊性等特質,近於想要讓人抱抱他們。也就是說,在我們的認知上,他不具有獨立堅強的特性,而是需要保護(被愛)才得以生存(或說得以存在延續發展,畢竟不一定得是生物)。而不具有獨立性的個體,能被稱為有所缺失的個體,而需要我們的愛去扶持他們成長,或者能進一步說,這份愛使他們完整,這就是對可愛對象投射的愛,因為認為他們值得被愛,可以被愛。宮元說,「可哀想」產生「可愛」之情,保護可憐弱小,成為正面的美。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我想,這也是為何前期,碰上雛菊時,我們只會認為他自以為可愛,實際上讓人討厭:他以我們本來就不接受理由(他很可愛,所以可以搶走水果),來取得話語權(與需要受保護相反),除了他自稱可愛之外,在我們剛認識他的情況下感受不到任何能被愛的性質。我想大家都能同意,在這裡,被力量壓制和受委屈的朝顏還比較可愛。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而這原因也同時是,雛菊自認為椿比較可愛的變動。兩人把「比可愛」的希望寄望在椿身上,但實際上舉手表決的方式難以真正定義到「可愛的性質」。認為可愛是我們主觀決定的,以歸納得出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客觀性質,但被奪去主觀決定的意識,實在難以讓人認同。而從雛菊與鬼百合擅長的忍術來看,也不難想像他們為何如此自傲,他們能限制他人完全的自由,從行動到心靈都被禁錮。看到成員被欺負椿也不甘示弱,使用了多重分身術來填補票數,但因害羞無法開口說出「自己可愛」,而這從佔上風到害羞而生的缺失反而造成了可愛的反差。這讓雛菊自愧不如而大哭了出來,這時雛菊的態度也從無理強勢轉變為需要受到安慰疼愛的缺失,可愛自然顯現了出來,這些都能驗證上述「能被愛」的可愛性質。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而可愛對象本身,是愛的接收者,在精神分析學家土居健郎的說明下,日文中這獨特被動愛的文化現象「甘え」(amae)更是能體現這接受他人善意之意。根據前述這樣的對象,肯定有無法獨立的缺失之處,這正是這集紫陽花所遇上的困境,他認為只要持續被兩人給呵護,自己持續被動被愛,無法遭受挫折的她,也無法正視自己的缺失加以修正,這將導致自己無法變到強大至於獨立,或說誇張一些,將無法得到愛人的力量。但我們又都會同意紫陽花說「撒嬌真的很爽」的事實,就像有時我們會刻意裝可愛來避免傷害一樣。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不過這種關係也不完全使人陷溺,在尚未完整時,這樣的被動愛能讓人找到上級並建立起依賴關係,進而產生與對方一體化的共同情感,並在過程中學習這種精神。這能在紫陽花與山茶花的對戰中發現,紫陽花因為回想起了紫苑的攻擊教學,進而產生對這份依愛關係的認同和歸屬感,對於這份完整又更近了一步,也就是漸漸習得愛的過程。
另一方面,發現紫陽花相當在意的鈴蘭與紫苑,也為了先前的嘲笑前來道歉,並對紫陽花願意主動跳脫成長加以認同。由此可見,雖然稱為上級但並非全然是垂直的關係,由於出於保護弱者的愛護,自然不分等級高低,超越了輩份階級,也不會要求被愛者得對上級者恭敬服從的去敬價值,展現了全然投入的愛與關懷,展現了愛的本質。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投入「想愛的對象」而愛,非全然只因為他無力自主,而是信任這份關係未知的成長。既然我們能在被愛當中能學習如何去給予愛,相反當然毅然,我們在愛人的過程中,也不會總是順利,總會產生關係的缺失。這更讓人明白因個人的缺失,接受被動愛的神聖性,以及明白他人和個人相同,都是會產生缺失的主體,也提醒了我們去愛的必要性。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可愛的對象的上下級關係也因此是可變動也可轉移的,因為各有不同缺失,才需要互相關照和愛護,建立起相互信任關係,持續製造共感的機會,建立起互相都能是對方的上級,給予愛的一方,也能是向對方撒嬌,接收愛的一方。這就像最後紫陽花發現,兩人並不是只因為他有所缺失才愛他寵他,而是因為想愛他而愛,這不只使自己進而了解去愛的能力,也較能坦然的接受兩人給予的愛。
而就此類推,在不必過度擔心生存狀況的環境下,我們在愛與被愛的目標能將重心轉移至其他未滿足條件的缺失(ex.自我成就的目標與夢想),這不只讓可愛的人事物增加,也讓主動愛的範疇更加廣泛,成就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不過,這樣的雞湯結論馬上會想讓人反駁,既然我們都喜愛「可愛」,那為何我們所處的世界並不總像故事一樣充滿愛?而這原因非常有可能是現代人癡迷於可愛的主因。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現今社會迫使我們必須成為強者否則將落為弱者而被淘汰,要求人約束自己的原始感情,換取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這雖然產生了多數滿足可被愛條件的弱者,但在利益與效率考量的競爭結構中,更是製造了無情的強者,使社會失去相互學習愛的能力。在這當中,無論哪方都無法從被愛或愛人當中的原始慾望得到解放,所以我們才將目光投向審美活動上。審美對於人的最大意義,就是以一種社會可以接受的形式,讓人能把藏在心底久久不能釋放的原始感情能量發放出來,這些壓抑的情感經驗,被可愛的審美誘發,更是加以創造「生育與養育」之外的可愛。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可愛療癒的插圖人物以及如本作《女忍者椿的心事》的可愛故事大量出現,使人們在當中找回愛與被愛的情感流動,人們通過可愛以一種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得到了紓解,這樣被壓抑的反噬,也讓我們一遇上可愛事物,會忍不住暴露出自己強烈情感來形容,ex.可愛死了救命、可愛到想揍他(?)。現今的可愛文化,大概就是為了彌補現實結構中許多遺憾,讓人能夠稍微逃避,又或是期望能加以與之對抗而生的東西吧。能讓我們在不必考量利益的審美理想中,重新去學習與認可「愛和被愛」的能力。有了這些可愛的創作,才得以讓人不至於得在失望和絕望成為冷酷無情的機器,而是從中得到溫暖與安慰,進而去關愛他人,也就是經歷從「被動愛」中獲得動力,建立起自身「主動愛」能力的過程。最後,我也期望大家能在這當中獲得治癒與勇氣,漸漸朝著自己愛的理想邁進。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可愛療癒的插圖人物以及如本作《女忍者椿的心事》的可愛故事大量出現,使人們在當中找回愛與被愛的情感流動,人們通過可愛以一種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得到了紓解,這樣被壓抑的反噬,也讓我們一遇上可愛事物,會忍不住暴露出自己強烈情感來形容,ex.可愛死了救命、可愛到想揍他(?)。現今的可愛文化,大概就是為了彌補現實結構中許多遺憾,讓人能夠稍微逃避,又或是期望能加以與之對抗而生的東西吧。能讓我們在不必考量利益的審美理想中,重新去學習與認可「愛和被愛」的能力。有了這些可愛的創作,才得以讓人不至於得在失望和絕望成為冷酷無情的機器,而是從中得到溫暖與安慰,進而去關愛他人,也就是經歷從「被動愛」中獲得動力,建立起自身「主動愛」能力的過程,重新找回人與人之間愛的關係。
糸召王俞 ඞ
3 years ago
最後,我也期望大家能在這當中獲得治癒與勇氣,漸漸朝著自己愛的理想邁進。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