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看完同黨劇團的「父親母親」立刻又下單他們的「上帝公的香火袋」,兩部調性不太一樣,能算得上共同點的地方,可能是都有融入一些議題,處理的手法卻很輕盈又飽含情感。整體來說比較喜歡「父親母親」,能用六個演員和非傳統式的舞台(四面都面對觀眾)來執行這個劇情頗複雜的故事,又處理國家認同和性別身份認同的議題,真的太厲害了。其中貓仔和坤輝改造布袋戲的部份也讓我想到漫畫《龍泉俠大戰謎霧人》。然後看完隔天有去戲裡提到的涼州街,從頭走到尾,真的沒什麼布袋戲的痕跡了……
「上帝公的香火袋」最令我驚豔的,應該是舞台和道具的組合,沒想到布袋戲也可以這樣演。劇情的走向偏簡單好猜,主劇情和戲中戲都是三幕劇結構,但因為主要看的是操偶師怎麼利用這樣的環境與戲偶表演,劇情單純一點好像可以比較放鬆看,實際上也看得很開心。仔細想了一下,其實伏筆的地方還是有一環扣著一環,有些似乎突兀的地方,比如某個掉錢包的角色,我一度以為阿婆遇到她是在做夢,看完全部也就理解是怎麼回事了(雖然我覺得這個角色有點偏功能性,呈現得不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