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大人,在賽爾眼裡都是父母的象徵,所以他下意識會想逃離。上次您在電話提過,賽爾最初看到您時曾因為臉上的傷而有所畏懼,意味當下賽爾確實將您與他的生父做了連結──而第三次恐慌發作時,賽爾會做出脫去衣物的舉動,是因為他認為生父就在面前。』
『……我不願這麼想,但那孩子遭到侵犯的次數,也許遠超過我們想像。』
說出推斷的青年,身為醫職的自己,兒童施暴的議題不只常出現在專題論文,更是在現實中不斷發生。執刀多年,躺在手術床上的病童並不稀有,瘦小孱弱的身軀上遍布瘀青潰爛,他能夠一針一線將外傷縫合起來,但更多無目能見的創傷卻並非單純藥物能夠治癒,每當收到來自家暴案件的當事人,他便深感這身白袍有多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