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讀記】

《無米樂》很好看!爸媽很有共鳴,和男友之間有信仰爭執的妹妹也被觸動,闔家觀賞更添興味~農民真實的經驗和感受,在好幾個片段中,讓我過去讀過的觀念驟然生出具體的輪廓和重量~
【電影】無米樂 Let It Be
Emma
3 years ago
循著人類學課程的脈絡,在《無米樂》中,可以看到宗教的力量,讓崑濱伯能夠安於社會結構的限制,認份的當個農民。稻作的文化傳統,則讓種稻對這些農民而言,超越了純粹的經濟考量。即使種稻幾乎沒有利潤,農民還是捨不得土地荒廢,並且將照顧土地和作物視為人生職志,成為了臺灣產業轉型中,頑強的高齡末代稻農。
Emma
3 years ago
本片的第二個重點,在於呈現臺灣農業史。在臺灣產業轉型的過程中,政府透過強力的政策,將社會資源「再分配」,把發展工業、軍事的成本強加在農業上。農民們從日治時期就受迫於資本家,戰後二二八事件及恐怖政治,更使他們對聲張自己的不公平待遇感到卻步。自己勞苦工作卻還被剝削,除了經濟上的艱辛,也少不了心理上的不平與委屈。解嚴後的政府也好不到哪裡去,對於臺灣加入WTO後,農業市場受到的衝擊,只以打迷糊仗的態度應對。米價年復一年跌落,崑濱伯被米商削價的情景,猶與「一桿秤子」相去不遠。
Emma
3 years ago
而本片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如此複雜的訊息,透過崑濱伯等農民的生命史、他們的智慧和人生態度傳遞到觀眾面前。片中滿溢農民面對生活的各種情懷,除了上述的面向外,值得一提的還有農民必須看天吃飯的心理起伏。憂心天氣好壞的忐忑心理,使崑濱伯平常必須拜一堆神,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收割時是關鍵,收割的成果直接決定五個月來的報酬,因此必須搶在晴天連夜採割。只要下個雨,不但需要重新排隊使用收割機,稻穀也會因為潮濕而折損品質。此外,片中連農民的夥伴——水牛——也活靈活現。文林伯的水牛,不僅會乖乖配合工作,還會在泥巴裡打滾耍賴,就跟家裡的寵物一樣有性格。朝日相處、建立默契、共同奮鬥之下,難怪農民會對牛懷有情感。
立即下載
Emma
3 years ago
最後還想提一下不是片中重點的農業技術,打黃豆那段讓我聯想到之前看過的基改生物史。已經被採割、曬乾的黃豆還不會從莖上掉落,人擇的不易落果的品種,真是驚人
Emma
3 years ago
花了些心思寫了心得文,心中總算比較踏實些,總算是不愧對自己和這部片了~(co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