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阿餘
寫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政治學系
單元五【台大開放式課程-美國總統大選介紹、政治理論(三)】筆記
latest #12
阿餘
3 years ago
美國選舉
(2012年)
小州在參議院(代表各州監督政府,每州兩名)席次較多,每兩年改選1/3。
大州則是在眾議院擁有較多席次(代表民意,每州至少一名),在1912年,訂定眾議員席次上限。
→參眾兩院的出現:
政治妥協
下的產物。
選舉全都在偶數年,選舉日(Election Day)一定在11月
第一個星期一之後的星期二
。
阿餘
3 years ago
名詞介紹:
Presidential Election Year
Midtern Election期中選舉(替總統打分數)
divided government分立政府(有一個國會與總統是不同政黨)
unified government一致政府
阿餘
3 years ago
Electoral College選舉人團
得票數多寡≠當選者的年份:
1824 、1876、1888、2000年
Electors選舉人(票數:一個州的眾議員+參議員)
Founding Fathers制憲先賢
選舉人票:435+100+3=538,需過半(270)才當選
立即下載
阿餘
3 years ago
──第二堂課──
美國獨立之初還
沒有政黨
存在,為了避免沒過半的情形出現,規定
「眾議院選總統,每州1票;參議院選副總統,每人1票」
因應人口遷移,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對眾議員人數進行重劃Reapportionment
由各州自行劃分選區Redistrict,這出現了一些現象→傑利蠑螈Gerry mandering
阿餘
3 years ago
勝者全拿winner-take-all
有例外:假設有兩個選區,選區1由A得,選區2由B得,但B比A得的多,則沒有勝者全拿,但參議員的兩票由B獲得。
阿餘
3 years ago
選舉人團制度帶來的問題
1. 有些州的選舉人無法依照個人想法投給想投的候選人
2. 制度適用於「兩黨制」(有過半的規定)
3. (接續2)由眾議員來選總統,最後可能的結果是
棄權
僵局很難改變,大州、小州、政黨都打著自己的算盤、不願意改。
阿餘
3 years ago
──第三堂課──
→Corrupt Bargain腐敗交易
阿餘
3 years ago
當代(二次大戰)
政治
理論(theory→approach 研究途徑)
這些理論出現的背景:二戰
即使擁有一部好的憲法,仍無法阻止戰爭的發生、獨裁者的出現。
阿餘
3 years ago
孔德(1798-1859)·社會學之父·sociology
運用
科學
研究政治
透過「實證」主義來研究:
「行為」主義
·美國·1950年代後,然而,行為主義引來了其他學者的批評。
David Easton(1917~)寫了篇文章〈政治學的新革命〉(1969),之後開啟了
後行為主義
學派。
阿餘
3 years ago
後行為主義的主要論點
1. 政治學者不應忽略價值與知識分子的責任
2. 應重視實質問題、政治上重大議題之探討
3. 不能量化的議題亦不應忽略
阿餘
3 years ago
系統論
·David Easton
系統:由各個人/部門一起達成某種功能/目的的組合。若把他們分開就不能達到最後的結果。
從
功能
看待政治系統是否能運作良好。
輸入項:demand, support
將輸入轉為輸出項?
feedback loop反饋循環
阿餘
3 years ago
【補充】
(政治、經濟、社會)環境
輸入項:
支持
政府的政策、對政府是否改變提出
需求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