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法國拍攝《決鬥者》(The Duellists, 1977)時,雷利在另一個計劃中的項目Tristan and Isolde暫時失敗後構思岀了《黑魔王》的故事。然而,他認為這將是一部只能吸引到有限觀眾的藝術電影,於是繼續拍攝《異形》,並開始為《沙丘》做前期工作,不過這個項目最後被叫停(最終在1984年上映的版本是由導演大衛林區完成)。在沮喪之餘,雷利又萌生了拍攝童話或神話故事的想法。
2. 據雷利的回憶:當時他的第一個想法是要真正做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但雷利認為大多數的經典童話故事要麼非常簡短,要麼非常複雜。於是雷利在《銀翼殺手》開拍前與威廉喬茲堡(William Hjortsberg)花了五個星期構思劇本大綱,並將名稱暫定為 Legend of Darkness
(接續2.)雷利稱當時對這部作品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也就是「追尋最快速的駿馬,當然,這就是獨角獸」(murmur:雷利對獨角獸的執著啊www)
「讓世界陷入寒冷的黑暗」是喬茲堡的想法,不過在初稿中莉莉公主在故事中會慢慢變成一隻長著爪子且被毛皮覆蓋的野獸,並受到反派Baron Coeur De Noir(黑心男爵)的鞭打與性誘惑。**
雷利刪減掉了原稿中的大篇幅冒險,因為他想避免太多偏離主線的次要情節,使電影「現代」的成分更多一點。不過劇本在實行上最終還是因過於龐大且不切實際而經歷了15次的修改。
3. 《黑魔王》的視覺是受到迪士尼動畫(白雪公主、皮諾丘、幻想曲等等)的風格影響。雷利曾向迪士尼提出這個計畫,但影片中的「黑暗元素」使當時仍在專注於製作適合闔家觀賞的題材的迪士尼退避三舍
(不過最後還是上了D+ www)
4. 電影中的森林場景是在英國的松木片場(Pinewood Studios)的007攝影棚以優勝美地為靈感打造的,在《普羅米修斯》之前,一直是雷利史考特拍過的最大人造佈景。
(有點懷念以前特效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年代,因為使用實景/道具與純特效真的看起來不一樣)
5. 《黑魔王》的初剪長達125分鐘,但雷利認為還有一些小的情節可以修剪,於是將影片削減到113分鐘,並於橘郡進行試片。結果觀眾反應情節緩慢,娛樂效果不足(had to work too much to be entertained),於是電影又再度縮減20分鐘。 95分鐘的版本在英國放映,到了北美則再被縮減為89分鐘,這個版本遭到影評人的負評如潮,導致雷利與阿湯很長時間都不願談論這部作品,阿湯哥還說:要看《黑魔王》請指明113分鐘的導演剪輯版(2002年釋出)
6. Johnny Depp, Jim Carrey 和Robert Downey Jr. 都曾被考慮為飾演傑克這個角色的人選。
7. 《黑魔王》的不同結局:
.在導演剪輯版中,莉莉醒來時,傑克試圖說服她:她只是在做夢,但她最終沒有被說服。他們向對方坦白了他們的真愛,但意識到他們生活在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中,這使莉莉要求繼續保持一種僅僅是柏拉圖式的關係。傑克對這個要求感到高興並接受了。莉莉回到家裡承擔起她的責任,承諾會再去看他。傑克在森林仙女和復活的獨角獸的歡呼聲中,快樂地奔向夕陽。
.在美國劇院上映的版本中,傑克和莉莉向對方宣示自己的愛,並看著獨角獸團聚,他們在森林仙女和獨角獸的歡呼聲中一起奔向夕陽。而黑魔王則在虛空中看著他們。
.歐洲版的結局與美國版幾本上一樣,只是少了黑魔王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