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重看《螢火蟲之墓》,覺得這部大概就是更寫實的《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
這兩部絕對都不是在宣揚軍國主義的內/外宣電影,而是從真實百姓的角度去看所謂世界的反派「日本」的社會縮影。
不管是《螢火蟲》的兄妹,還是《世界角落》的女主角一家人,他們都是戰火下的受害者,但他們也只是隨波逐流的平民百姓。這兩部電影不是要站在高大尚的姿態去反戰、去批判,而是從內部的方式從人民的角度去自省,去描繪日本人無法改變歷史的無力感。
如果《螢火蟲》是悲劇中偶見日常的喜悅,那《世界角落》則是從日常的喜悅中去看見悲劇的發生。當他們喊出像是支持本國的口號,那也只是他們身為一位「國民」的真實聲音,這些電影不是歐洲藝術片中那些站在菁英的角度去表達多麼聖人、崇高的思想,而是更草根的,更真實的去描繪戰火下百姓的日常,所以他們拍遊戲、拍愛情、拍煮飯。
但《螢火蟲》中哥哥從頭到尾不從軍試圖改善生活的設定,我想也是高畑勳(或原作者)唯一崇高的堅持吧?如果不願看見人民為戰爭所苦,那麼不加入他們必然是最好的作法之一了。(這點想到《我心悵然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