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e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現代世界六百年:15~21世紀的全球史與與環境史新敘事
Robert B. Marks 馬立博 著
向淑容 譯
latest #66
pepe
3 years ago
英文版第四版(目前最新版)
pepe
3 years ago
馬立博:
機械工程學>(∵越戰)越南等亞洲文化研究>中國研究(《虎、米、絲、泥:帝制晚期華南的環境與經濟》)>全球史(此書)
pepe
3 years ago
導讀推測
論點相似:環境史家W.H. McNeil & J. R. McNeil或加州學派Kenneth Pomeranz;
分析手法相似:法國年鑑學派Fernand Braudel
立即下載
pepe
3 years ago
局勢(conjuncture):一些原本各自發展、地區型的情況在某個時間點意外地聚合在一起,進而發展出某種變化趨勢,其影響程度超過所有獨立因素可能造成的結果,而且一旦形成後,其影響範圍往往跨越原本有獨立發展動力的各個區域。(本書例:黑死病、工業革命、十九世紀貧富差距擴大以及所謂第三世界的形成)
pepe
3 years ago
歷史中偶然的成分:西班牙人殖民南美洲時發現銀礦、英國發明蒸汽機後有鄰近而大量的煤礦等。作者認為西方崛起其實是某些國家和民族從歷史的偶發事件、地理與環境條件中受益,覺得那些獲利的人應該要謙卑,沒有獲利的人應該要感到信心,因為未來的偶發事件可能對他們有利。
pepe
3 years ago
以「敘事」定位本書,也表明此書的原創性主要在於框架結構。
pepe
3 years ago
馬立博:漢學家,加州學派(主張全球史的研究方法,是把過去學者視為西方獨特的發展或條件,與世界其他地區對照,比較其異同,考察其聯繫)。
pepe
3 years ago
此書核心為工業革命
pepe
3 years ago
大分流:工業革命後才造成東西大分流
pepe
3 years ago
第四章:加州學派+《大分流》+Prasannan Parthasarathi印度研究
pepe
3 years ago
前言
pepe
3 years ago
加入環境史的原因:認同《太陽底下的新鮮事——二十世紀的世界環境史》by John R. McNeill 之結論
pepe
3 years ago
「人類世」概念
pepe
3 years ago
加州學派 命名by葛斯通(Jack Goldstone):重新思考現代世界起源的標準答案(西方世界崛起)
pepe
3 years ago
加州學派名作可參考這兩位作者:
Andre Gunder Frank
Kenneth Pomeranz
pepe
3 years ago
第四版:經濟大衰退後反全球化的政治選擇&移民模式
pepe
3 years ago
緒論:西方崛起?
pepe
3 years ago
西方崛起概念:
約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後出現。
pepe
3 years ago
↑將征服優勢(疾病等)歸功於基督教信仰,啟蒙運動後又歸功於承襲了世俗、理性、科學思想等希臘遺產。
pepe
3 years ago
「進步」思想:
1789法國大革命,回溯研究希臘遺產;
十九世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馬爾薩斯、李嘉圖)主張西方進步、東方專制落後。
pepe
3 years ago
有點驚訝ㄉ:
馬克思、恩格絲、韋伯也有這樣的進步觀念,從著作的用詞細節(文明、現代化、資本主義的阻礙等)可以看出。
pepe
3 years ago
歐洲例外論
pepe
3 years ago
西方崛起除了韋伯討論過的文化價值(理性主義、工作倫理等新教精神),還有諸多因素,例如;環境(氣候溫和耕作勤快、土質不佳農業革新)、科技、政治軍事、人口(小家庭促進資本累積)等等,綜合在起作用。
pepe
3 years ago
↑作者說上述理論是錯誤的!旨在為西方崛起後稱霸全球作出解釋、論證與辯護。
pepe
3 years ago
環境史:1970年代左右工業化所導致的環境汙染促成,逐漸轉向全球視角。
pepe
3 years ago
一、亞洲歐洲是不可比較的,因為這兩者從本質上就不單一。(例如:亞洲有東亞、中亞之類非常多差異性大的領域)
二、要了解現代世界的起源,需要以全球視野審視以下問題:「首先廣大的歐亞大陸與非洲是如何相互連繫的,其次在1500年之後,新大陸是如何融入這個故事中。」
三、即使是中國印度英國法國這類詞也掩蓋了許多他們內部各自的差異。
pepe
3 years ago
歐洲中心主義:
什麼是歐洲中心主義?
其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視為錯誤的?
pepe 喜歡
3 years ago
我們可以藉由擴展故事情節來納入那些到目前為止一直備排除或忽略的地區,亦即,我們可以從別的地方開始和結束這個故事。
pepe
3 years ago
如上述這樣做可以:
一,提供一種獨立的方式來判斷西方崛起這一論述範式中,哪些部份可以保留(如果有的話),哪些需要屏棄。
二,幫助讀者以批判的眼光審視他們自己對於世界運作方式的假設。
三,喚起我們思考一個更普遍的問題,即關於世界及世界歷史,我們所知道的一切究竟是從何而來。
pepe
3 years ago
歷史的偶然性(historical contingency):沒有理由認為現今回望的歷史是必然而唯一可行的。
pepe
3 years ago
舉例:歐洲發現白銀,英國剛好有煤炭。
pepe 喜歡
3 years ago
如果任何人所做的一切都不會改變歷史的演變,那麼我們現在無論做什麼都無法塑造我們的未來:一切都只是現存事物進一步的擴張與延伸,我們受困其中,除非有某個意外的重大歷史事件將我們推往另一個方向。
pepe
3 years ago
說有偶然性不代表現今的歷史全是意外
pepe
3 years ago
意外(accident):諸如對於古代人來說的氣候或是煤礦分布位置。
pepe
3 years ago
局勢(conjuncture):一些原本各自發展、地區型的情況在某個時間點意外地聚合在一起,進而發展出某種變化趨勢,其影響程度超過所有獨立因素可能造成的結果,而且一旦形成後,其影響範圍往往跨越原本有獨立發展動力的各個區域。(本書例:黑死病、工業革命、十九世紀貧富差距擴大以及所謂第三世界的形成)
pepe
3 years ago
無害(?)的神話
pepe
3 years ago
考古學課上的偽考古學
pepe
3 years ago
多中心
pepe
3 years ago
第一章:1400年前後的物質世界與貿易世界
pepe
3 years ago
著重兩個環境:
1多數人賴以生活的物質與自然環境(舊生態體系)
2將舊大陸大部分地區連接起來的貿易網絡
pepe
3 years ago
兩者ㄉ關聯:黑死病(本章結論)
pepe
3 years ago
全球化並不新
pepe
3 years ago
先前的附註:作者的全球化不是那種民主制度資本主義興起式浮誇全球化
pepe
3 years ago
數字的重量
pepe
3 years ago
1400年左右全球人口約三億八千萬人
1800年九億五千萬
pepe
3 years ago
氣候變遷對於務農社會的重要性
pepe
3 years ago
人口密度高度集中在十五個文明
pepe
3 years ago
為啥那麼可愛...?還給偶開始唸鵝鵝鵝
pepe
3 years ago
pepe
3 years ago
農業革命
pepe
3 years ago
剩餘農產品
pepe
3 years ago
帶來城市與書寫
pepe
3 years ago
指出1400年世界財富聚集在亞洲,不過有都市化不太顯著的跡象
pepe
3 years ago
代謝斷裂(metabolic rift)
pepe
3 years ago
各大文明與游牧民的互相依賴關係,但游牧民同時也是強大的危脅與戰鬥力。還有游牧民之外可以自給自足的第三類(?)族群。
pepe
3 years ago
野生動物:狼進入城市、滅狼戰役!想到狼行者
pepe
3 years ago
狼行者背景是1650愛爾蘭
pepe
3 years ago
大型動物滅絕事件 Megafaunal extinctions:非洲的人類和動物一起進化,隨著人類打獵技術高超,動物也跟著警覺起來。世界的其他地方則反之,大型動物在人類遷入地盤後被殺光。
pepe
3 years ago
美洲原住民遭入侵、滅絕後當地野生動物變爆多
pepe
3 years ago
全世界人口大多是農民
pepe
3 years ago
平均壽命短
pepe
3 years ago
增加糧食產量的方法就是增加農夫肥料水跟開拓新耕地
pepe
3 years ago
飢荒對於農業社會來說倒不如說是一種社會現象,藉此來知道他們擁有什麼權利、發展出想法。
pepe
3 years ago
pepe
3 years ago
黑死病
pepe
3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aiMu0DDtrr6eIeyLvGZ3G.jpg
back to top